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当代社会心理学导论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刻板印象

【答案】刻板印象指对某个群体及其成员概括而固定的看法。这种印象在同一地域或文化背景中人的相似性被概括地反映到人们的认识中并固定化时产生。其特征为:①具有极高的稳定性,难以改变,即使遇到相反的事实出现,人们也倾向于坚持它,并以之去否定或“修改”事实。②一般含有真实的成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人们了解和应付环境,简化人们的认识过程,起执简驭繁之效。③会导致人们认识僵化,阻碍人们接受新事物、新经验,常会造成认识上的过度概括化。

二、简答题

2. 社会知觉中的主要偏差有哪些?

【答案】由于知觉对象的复杂性、知觉者的主观性以及知觉者加工信息能力的有限性等因素,人们会产生偏差。偏差有积极和消极两方面作用。知觉偏差除了首因效应、近因效应、信念固着偏见、负向效果、刻板印象之外,还有:

(1)晕轮效应

当认知者对一个人的某种特征形成一定印象后,他还倾向于据此推论该人其他方面的特征。消极品质的晕轮效应称为扫帚星效应(forked-tail effect)。

(2)积极性偏差

,也称“宽大效应”(leniency effect),是指个体在评价他人时,往积极性偏差(positivity bias)

往更多地对他人做出积极的、肯定的评价。

“波利阿纳原则”(pollyanna principle ):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往往在大多数时间里对大多数的生活事件做出“高于平均水平”的评价。

西尔斯提出对人的积极性偏见(person-positivity bias)概念:“宽大效应”只在对人的认知时发生,而对物的认知则不会发生。

(3)证实偏差(confirmatory bias)

①认知证实偏差(cognitive confirmatory bias)。人们往往有选择地去解释并记忆某些能够证实自己既存的信念或图式的信息。人们根据社会刻板印象去评价个体也是要证实个体与其头脑中既存的图式是相吻合的。

证实偏差导致个体过分相信自己判断的准确性,评价一旦形成便不轻易改变。这种偏差在错觉相关效应(illusory correlation effect)中最明显,即如果两种因素相互联系,人们就会将两种因素之间联系知觉得比实际

上更强烈。

②行为证实偏差(behavioral confirmatory bias)。人们对某人的社会行为总有一定的图式,这种既有的图式会使该人交往时做出符合图式的行为,使得其行为表现符合他人对其行为的期望。它实质上就是“自我实现的预言”(self-fulfilling prophecy)。

(4)后视偏差

后视偏差(hindsight bias)是指人们在回忆自己的判断时,倾向于认为其判断比实际上更为精确。它是一种真正的记忆歪曲,说明个人在社会知觉中不由自主地倾向于认为自己的判断是正确的。

(5)虚假一致偏差

虚假一致偏差(false consensus bias)是指人们存在高估或夸大自己的信念、判断及行为普遍性的倾向。它是人们坚信自己信念、判断正确性的一种方式。当遇到彼此冲突的信息时,这种偏差使人坚持自己的社会知觉。

(6)自我中心偏差

自我中心偏差(egocentric bias)是指人们常常夸大自己在某种事物中的作用的倾向。有时人们通过言语或行为表达出这种偏差,而有时虽不公开表露,心里却认为自己在合作中的地位更重要。

(7)自我服务偏差

自我服务偏差(self-serving bias)是指人们常常有对自己的良好行为采取居功的态度,而开脱自己的不良行为的倾向。自我服务偏差包含自我中心偏差,是个体对自我知觉的一种偏差。

3. 社会灾难的社会心理反应与自然灾害时的反应有什么不同?

【答案】(1)遭遇灾难时的反应

当灾难事件发生时,人们首先是感知到环境异常,十分震惊,寻找信息以判断事情的性质。当确定发生了危险事件之后,大部分人选择了逃离。在逃离的时候,一些人显得慌乱、恐惧而失去理智,而另外一些人则相对镇静,寻找通往恰当的道路。如泣川、海地发生地震时,一些人们被吓呆了而不跑,而另外一些人则赶紧跑到空旷的平地。

(2)人们在灾难发生时的逃离角色

灾难发生时,人们逃离的角色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定向角色”,另一种是“跟随角色”。前者判断环境,进行定向,做出决定;后者听从前者的引导,跟随前者的行动。逃离的人还分化为“助人者”和“被助者”两种角色。

4. 从社会心理学发展的三个时期来看,本门学科与人类社会实践、科学进展有何关联?

【答案】社会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大体经历了思辨期、经验描绘期和实验期。从社会心理学发展的这三个时期来看,它是伴着人类社会实践的进步以及科学的不断发展而发展的。

(1)在思辨期,也就是在哲学中出现并积累社会心理思想的阶段,正是人类社会的古代时期。人类社会一开始便伴随有许多的社会心理现象,如人们由于对自然的恐惧而形成宗教,而宗教又被用来调节人们的社会行为等等。在这个时期,社会生产力较为低下,人类社会实践水平较低,

对自然和社会的哲学解释相对简单朴素,而社会心理学问题的最初提出则是来源于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先验论哲学观点。这个时期里,中外很多思想家都提出过许多著名的社会心理思想,虽然这些主张与论述有的颇为深刻甚至对后来社会心理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但相对来说依然是较为零散和思辨性的。

(2)社会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发生在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的欧洲。这个时期也就是社会心理学发展的经验描绘期,是社会心理学孕育并产生形成最初学科形式的阶段。在这段时期里对社会心理学产生的有着极为重要影响的历史背景为:

①从17世纪的英国建立君主立宪政权,经过18世纪法国大革命,到19世纪德国资产阶级革命,这个时期为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生产力高速的发展,为社会心理学的产生奠定了坚厚的社会基础。

②革命与生产力的解放,推动着技术革新与科学进步,如自然科学出现了三大发现:动植物细胞的发现、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的发现,以及达尔文进化论的出现,从而也推动着心理学和社会学的发展,也为社会心理学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科技条件。

③资本主义的发展带来许多新的社会问题,如城市人口的骤增所引起的道德、犯罪与竞争等问题,工商业与贸易的发达所引起工人管理、了解消费者需求等问题,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的起伏要求统治者了解舆论、群情和找到协调劳资关系和对付骚动的办法等。这样的社会现实也比较迫切的寻找合适的解决措施,从而使社会心理学的产生成为了必然。

(3)20世纪初期是社会心理学开始走向成熟并独立发展的时期。在这段时期里重要的历史背景是:

①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经济未受破坏而得到迅速发展,而另一方面也伴随出现经济危机和产生大量失业、罢工等社会问题,这样的现实情况为社会心理学开展问题研究提供了新的动力。

②行为主义与格式塔理论等心理学流派在这一时期兴起,特别是它们采用实验方法建立实证学科的设想很具吸引力,从而促使社会心理学家为克服方法论上的缺陷而展开实验研究的尝试,结果引起了这门学科的巨大变化与发展。

近几十年来,全球的社会心理学发展迅速,不仅研究成果累累,方法众多,课题广泛,且有许多发现,而且形成了众多新领域、新理论和学派。这也与人类社会实践水平大幅度提高、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有着紧密的联系。所以可以说社会心理学是伴着人类社会实践的进步以及科学的不断发展而发展的。

5. 什么是领导者的影响力,领导者的影响力由哪些因素构成?

【答案】(1)领导者的心理影响力

影响是影响者通过一定的力量或媒介,对所要影响对象的心理和行为施加作用,使其出现所期望的状态或发生所期望的改变。领导者与被领导者关系的实质是施加影响和接受影响。

领导者影响下属心理的力量称为领导者的影响力(power of influence)。影响力是一个矢量,可以通过方向和大小两个指标来衡量。影响力是领导有效性的关键,也是领导者具有领导能力的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