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共中央党校社会心理学(同等学力加试)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态度与偏见
【答案】态度是指个体基于过去经验对其周围的人、事物持有的比较持久而一致的心理准备状态或人格倾向。包含认知成分、情感成分和行为意向成分三部分。认知成分指个体如何知觉态度对象,认识其概念内涵,基本上由对态度对象的知识或信息构成,反映个体对态度对象的相信与不相信。情感成分指个体对态度对象的评价,反映个体对态度对象的喜欢与不喜欢。行为意向指个体对态度对象的行为倾向,反映个体对态度对象的行为意图及准备状态。可由外显的行为推知个体的态度。偏见是指人们以不正确或不充分的信息为根据而形成的对他人或群体的片面甚至错误的看法与影响。偏见与态度有关,但又不同于态度。它与态度的情感要素相联系,它对他人的评价建立在其所属的团体之上,而非认识之上。
二、简答题
2. 请举出一些事例,说明态度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
【答案】态度(attitude )是个人对特定对象以一定方式作出反应时所持的评价性的、较稳定的内部心理倾向。对一个人的心理与行为具有多方面的影响与作用。
(1)态度影响社会性判断。人们对维护自身立场所持的态度会造成认知判断上的偏差。例如,在观看我们所在的大学和其他大学两校队足球赛时,总感觉其他大学球队犯规次数比裁判实际上指出的要多,这就是维护自己学校荣誉的立场和期望本校球队获胜的积极态度造成认知判断上的偏差的例证。
(2)态度影响耐力。当对所属群体的效忠态度被激起时,人会表现出巨大能量与挫折耐力。例如,历史上许多爱国者与革命者之所以能表现出惊人的毅力与不怕牺牲的精神,都是和他们具有崇高信念和对祖国、对人民的效忠态度分不开的。
(3)态度影响学习效果。例如,许多学生了解了学习的意义,对学习活动怀有兴趣,于是对学习采取认真、积极的态度,最终会更好地理解与记忆学习材料。否则就会得到相反的结果。
(4)态度影响工作效率。例如,人们对工作若感到比较满意,形成了积极的工作态度,则一般会提高工作效率。而对目前工作不满意的员工,由于其它动机(如为了维持生计、受人尊重或自我表现等)的支配,往往也能提高工作效率。对工作的态度与生产效率之间并无必然的相关;但如果整个群体都较了解工作的意义,对工作有积极的态度,比持有消极态度的群体会有更高的效率。
3. 简谈教师期待效应的实现过程。
【答案】(1)教师期待效应的理论模型
最早的也是人们引用最多的教师期待效应的理论模型由布罗菲和古
德
提出。该模型共包括以下五个步骤:
①教师预期某一学生特有的行为和学习成绩;
②由于有不同的期待,教师对不同的学生表现出不同的行为;
③这种区别对待,使学生了解到教师期待自己的是什么样的行为和什么样的学习成绩,并改变了学生的自我概念、成就动机和抱负水平。
④如果这种区别对待一直持续下去,就会影响学生的成绩和行为。
⑤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的成绩和行为会越来越符合教师对他们的最初期待。
(2)形成教师期待的信息来源
《课堂中的皮格马利翁》中,教师的期待来自心理学家提供的虚假信息,而在现实生活中,教师期待是自然形成的,来自实践中所获得的有关学生的信息。这些信息可以分为两类:直接信息和间接信息。
(3)教师对学生的学业期待和社会性期待
社会性期待是对学生的人际交往方面的期待,而学业期待则是对学生学习方面的期待。从理论上说,这两种期待可能在一个人身上方向不同地存在着。而得到更多研究支持的却是社会性期待和学业期待的一致性,尤其在学业期待高的学生身上,社会性期待往往也高。
(4)教师期待的传达
教师传达期待的行为分为两类:行政管理行为(包括各种行政管理的决策、手段)和相互作用行为(包括教师通过不同的态度、言语和相互作用的频率等传达不同的期待的行为)。
教师向学生传达期待的方式可归纳为以下几方面:
①座位安排上的区别对待
教师往往把低期待的学生的座位安排在远离教师的角落或把他们集中在一起。
②课堂上教师给予的关注的区别对待
教师较多地注意高期待的学生,对他们微笑,关怀和信任,而较少注意低期待的学生,或较少对他们微笑和与他们有目光接触。
③课堂提问上的区别对待
教师更多地让高期待的学生来回答问题或公开演示,而较少让低期待的学生参与。
④回答问题等待时间的区别对待
当高期待学生不能立即回答问题时,教师给予较长的等待时间,回答不正确时给他们留有思考或纠正错误的时间。而同样情况下给低期待的学生时间较少。
⑤批评和表扬的区别对待
当高期待学生正确地回答了问题时,教师给予表扬,而对低期待的学生很少给予表扬。当低期待学生回答问题不正确时,教师通常会批评,而对高期待的学生则不批评。当答案介于对错之间时,教师对低期待的学生给予表扬,而对高期待的学生则不给予表扬。
⑥在要求完成的学习任务和付出的努力上的区别对待
教师对低期待的学生提出的学习任务和付出努力的要求比对高期待学生提出的要求低。
⑦在提供学习反馈上的区别对待
教师给低期待学生的反馈不如给高期待学生的反馈那么精确和详细,甚至有些教师经常对低期待学生的回答不予反馈。
4. 试述合作与竞争的心理趋势。
【答案】(1)合作与竞争的策略取向
①不同问题情景的策略取向
a. 纯冲突。如一方赢另一方必定输。
b. 纯合作。即双方一起赢或一起输,双方利益一致。这时的问题在于自己推测对方的行为需与对方推测自己的行为相一致。在这种情况下,突出性事件成为一个重要线索。
c. 既有合作又有冲突。这种情况下,对策论的数学理论提供了理想的策略,可以使人们获得最大的利益。但在实际中,人们并不总是按照理想的策略办事。
(2)目标手段相互依赖理论
①理论要点
当目标和手段是积极地相互依赖时,最可能产生合作关系;当目标和手段消极相互依赖时则更多表现为竞争行为。
5. 沟通过程的倾向性与方式与沟通者的人际交往风格会有怎样的联系?
【答案】人际交往风格指人与人交往的倾向性行为方式和态度。沟通过程的倾向性与方式因人而异,可将其分为自我克制型、自我保护型、自我暴露型、自我交易型、自我实现型五种类型。它们与沟通者的人际交往风格呈现出对应的关系,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1)自我克制型。他们常常孤立于别人之外、属于孤僻离群的人。持此种类型的沟通者的人际交往风格为:对待别人或接受别人的开放性偏低,反馈倾向也偏低。
(2)自我保护型。他们喜欢探究别人,评论别人。但是,他们进行反馈是用以防止自我暴露及遭致别人评论的防范措施。持此种类型的沟通者的人际交往风格为:给别人以反馈方面偏高,但是对待别人和接受别人方面的开放性偏低。
(3)自我暴露型。他们通过不断要求别人对他们的行为做出反应来迫使别人注意自己。而且,对于接收的反馈几乎没有实际想法。持此种类型的沟通者的人际交往风格为:在给予反馈方面偏低,而在对待别人及接受别人的开放性方面很高。
(4)自我交易型。他们常常愿意给予反馈,而且当与之打交道的其他人持同样态度时是开放的,常把自己当作一个交易点或协商点。持此种类型的沟通者的人际交往风格为:给予反馈方面及对待别人和接受别人的开放性方面都属中等。
(5)自我实现型。他们能自发地提供有关自己的适量信息,寻求反馈,以建设性的和非防御性的态度提供反馈。持此种类型的沟通者的人际交往风格为:在给予反馈及在对待别人和接受别人的开放性方面都偏高。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