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610新闻传播实务之传播学教程考研仿真模拟题
● 摘要
一、简答题
1. 媒介控制的主要形态有哪些?
【答案】媒介控制的主要形态包括:
(1)国家和政府的政治控制
①政治控制是媒介控制的主要力一面,其目的是通过规定大众传播体制,制定法律、法规和政策,来保障媒介为国家制度、意识形态以及各种国家目标的实现服务。
②政治控制的内容包括:
a. 规定媒介机构的所有制形式;
b. 对媒介活动进行法制和行政管理;
c. 限制某些信息内容的传播;
d. 为传播事业的发展制定总体规划或实行国家援助。
(2)利益群体和经济势力的控制
①社会上各种利益群体(政党、团体、组织)和经济势力为保障和维护自身利益,也往往利用各种力一式对大众传媒施加影响,进行直接或间接的控制。由于这些控制也是在一定社会制度和传播制度的范围内进行的,因此也带有明显的制度性因素。
②垄断资本控制传播事业的方式主要有三种:a. 以强大的资本做后盾成立超大型媒介联合企业,对大众传播事业的主要部分实行垄断; b. 通过他们控制的议会党团或院外活动集团对公营传播媒介的活动进行干预; c. 通过提供广告或赞助来间接地控制和影响其他中小媒介的活动。
(3)广大受众的社会监督控制
广大受众对传播媒介的活动拥有进行社会监督的正当权利。受众对媒介活动进行社会监督控制的手段可以分为以下四种:
①个人的信息反馈。
②结成受众团体,以群体运作方式对媒介活动施加影响。
③诉诸法律手段。
④通过影响媒介的销售市场来制约媒介活动。
2. 伊里县调查提出了“意见领袖”的概念,简述这个概念对当时传播理论的影响。
【答案】(1)伊里县调查
1940年5月至11月的半年间,拉扎斯菲尔德等人以总统选举为课题,在伊里县进行了大规模的连续性调查,主要研究大选期间影响选民投票意向的因素。该项研究的结果显示:大多数人早在竞选之初就已经作出了怎样投票的决定,投票意向受传播媒介影响的人小到百分之五,即使是这小到百分之五的人,也主要受他们周围的人(领导、同事、家庭成员)的影响。由此可以得出
进一步的结论:决定人们投票意向的,主要不是传播媒介的影响力,而是人际传播的影响力。1948年,该项研究的成果汇集出版,即《人民的选择》。
(2)意见领袖概念及影响
拉扎斯菲尔德及其助手在进一步的研究中还提出了“意见领袖”和“两级传播”的概念。意见领袖是指人群中那些首先或较多接触大众传播信息,并将经过自己再加工后的信息传播给其他人的人。意见领袖介入传播过程,加快了信息传播进程并扩大了传播信息的影响。其特点是:
①与被影响者一般处于平等关系而非上下级关系;
②并不集中于特定的群体或阶层,而是均匀地分布于社会上任何群体和阶层中;
③其影响力一般分为“单一型”和“综合型’夕;
④社交范围广,拥有较多的信息渠道,对大众传播的接触频度高、接触量大。
由此,拉扎斯菲尔德提出了两级传播理论,即讯息和影响先由大众传播媒介传播给意见领袖,然后,再由意见领袖扩散给社会大众; 传播媒介的作用是间接的,并且会受到社会基层舆论领袖的影响而削弱。该理论一方面使研究者深入认识到传播环节中的众多因素; 另一方面,也推动了传播学的研究,特别是传播过程的研究。后来的学者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新的“多级传播理论”。这项研究对于否定“子弹论”起了直接的作用,同时也开创了“有限效果论”的传统。
3. 简要评述“观点的自由市场”理论。
【答案】(1)观点的自由市场是自由主义媒介规范理论的核心观点。自由主义媒介规范理论也称报刊的自由主义理论,是在17, 18世纪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在同极权主义制度及其规范理论的斗争中形成的。其核心反映了资产阶级自由主义的观点,即认为报刊应该是“观点的自由市场”,是实行自律的自由企业。
(2)“观点的自由市场”理论的主要观点
①任何人都拥有出版自由而不必经过政府当局的特别许可;
②除人身攻击以外,报刊有权批评政府和官吏,这种批评是正当合法的;
③新闻出版不应接受第三者的事先检查,出版内容不能受到任何强制;
④在涉及观点、意见和信念的问题上,真理和“谬误”的传播必须同样得到保证。
(3)自由主义传播理论的真正内涵
①报刊不受政府的干涉。政府不得采取仟何措施来干涉、收买或控制报刊。政府的唯一职责就是保护新闻自由。
②报刊拥有对政府的监督权。报刊是除司法、立法、行政之外的第四权力。
③任何言论不应该被压制。假如被压制的言论是正确的,不仅显而易见地践踏了被压制者的政治权力,而且压制者自身也被剥夺了以错误换取真理的机会; 假如被压制的言论是错误的,这也意味着大家同样失去了让真理和错误在公开的较量中使真理更加显明的机会。
④对事实的信念。新闻报道的最终目的不是向公众灌输某种标准的观点,而是客观地反映现实,让人们对外部世界形成独立的见解,客观地向公众提供事实作为依据。
(4)“观点的自由市场”理论的评价
它促进了现代新闻传播事业的发展,但并不能得到真正的实现,随着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阶段,自由主义理论本身也发生了蜕变,成为维护垄断资本利益的理论。资本取代政府控制了报刊。带来的后果是煽情新闻泛滥,垄断扼杀了意见的自由市场,报刊种数下降,办报成本增长,严重威胁到报业的多样化,而报业多样化的动摇意味着自由市场的解体。
这一理论的缺陷在于将新闻自由的主体片面强调为媒介,认为新闻自由主要是传播媒介的活动自由。过分强调自由和权利,而没有意识到世上没有绝对的自由,权利是伴随着义务产生的。片面强调媒介对政府的监督权,而没有指出由谁来监督媒介。
4. 试述传播技巧与传播效果的联系。
【答案】传播技巧是指在说服性传播活动中为有效地达到预期目的而采用的策略方法。比如一篇文章是由主题、观点、材料、论证等要素构成的,在主题和观点一定的情况下,如何安排材料、进行论证、提示结论,就成了制约文章内容说服力的重要变量。传播技巧包括内容提示法、说理法和诉求法等等。
(1)“一面提示”与“两面提示”
对某些存在对立因素的问题进行说服或宣传之际,通常会有两种做法:
①仅向说服的对象提示自己一方的观点或于己有利的判断材料,称为“一面提示气
②在提示己方观点或有利材料的同时,也以某种方式提示对立一方的观点或不利于自己的材料,称为“两面提示”。
两种方法各有利弊,“一面提示”能够对己方观点做集中阐述,论旨明快,简洁易懂,但同时也会给人一种“咄咄逼人”的印象,使说服对象产生心理抵抗。“两面提示”由于给对立观点以发言机会,给人一种“公平”感,可以消除说服对象的心理反感,但由于同时提示对立双方的观点,论旨变得比较复杂,理解的难度增加,在提示对方观点之际如果把握不好分寸,反而容易造成为对方做宣传的结果。
(2)“两面提示”的“免疫”效果
“两面提示”由于包含着对相反观点的“说明”,这种“说明”像事先接种牛痘疫苗一样,能够使人在以后遇到对立观点的宣传时具有较强的抵抗力。“两面提示”的这种效果,被称为“免疫效果”或“接种效果”。
(3)“明示结论”与“寓观点于材料之中”
根据众多研究的成果,可以得出以下几条一般结论:
①在论题和论旨比较复杂的场合,明示结论比不下结论效果要好。
②在说服对象的文化水平和理解能力较低的场合,应该明示结论。
③让说服对象自己得出结论的方法,用于论题简单,论旨明确或对象文化水平较高、有能力充分理解论旨的场合较佳,因为在这种场合,如果再明确提示结论则会有画蛇添足之嫌,容易引起对象的烦躁或反感而对说服效果产生负面影响。
(4)“诉诸理性”与“诉诸感情”
由于每个人的性格、经历、文化水平不同,其行动受理性和感情支配的程度也有明显的差异,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