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610新闻传播实务之传播学教程考研题库

  摘要

一、简答题

1. 从大众传播者和受众的角度出发,举例谈谈“第三人效果”和“第一人效果”所起的作用。

【答案】(1)第三人效果

①第三人效果的提出及内容

第三人效果(third-personeffect ),最早由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戴维森教授于1983年发表的一篇题为《传播中第二人效果的作用》中提出。他认为第二人假设似乎是一种普遍观点的变体,这种观点认为一些事件在社会层面(对其他人)上的影响与个人层面(对我)上的影响大相径庭,前者的影响要比后者大。

戴维森通过分析二次大战期间以及战后的一些心理战方面的事例,提出为什么对手的传单如此有效的问题,对此提出了“第三人效果假设”,即传播达到的效果并不是由于表面的受众的反应,而是那些可预测的或他们认为可察觉到的部分,其他人会作出的一些反应性行为。之所以称之为第三人效果,是因为第三人卷入了两种不同观察立场,按照那些试图对传播效果作出估价的人而言,它最大的影响对象不是“我”或“你”,而是“他们”,即第三人。

②第三人效果的作用举例

第三人效果假说具体表现为劝服传播所面对的受众认为,这种劝服对他人比对自己有更大的影响。而且无论是否信息的直接受众,对媒介影响他人效果的预期,将导致自己采取某种行动。

如在网络游戏传播过程中,受众往往因其对网游爱好和喜爱的程度,忽视了网游本身的暴力因素和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主要是因为受众认为自身所遭受的网游暴力干扰要远小于网游暴力对于其他玩家的影响,而网游的制作者和传播者正是利用了此种第三人效果来获取暴利。

(2)“第一人效果”

“第一人效果”是在“第三人效果”研究过程中逐步发展起来的新闻学界研究热点,西方对此研究较多,但是近几年中国学界较少有关与此方面的著作。

①含义

“第一人效果”又被称为“反第三人效果”,它是指当受众接受符合社会期待、能够引起人们正面感情的信息时,倾向于认为此类信息对自己的影响大于对其他人的影响。

②“第一人效果”的作用举例

例如,在调查中发现,某些公益广告会改变人们自觉的行为。关于乘坐地铁电梯时应该“左行右站”,手扶电梯等,在看过此公益广告的人中,大部分都会认为这是一种社会责任的表现,从而自觉的遵守这一准则。

关于第一人效果的研究,目前更多的是从心理学角度采用实证主义的方法进行,同时,鉴于研究过程中的诸多不可控因素,目前第一人效果研究只能停留在理论层面,更深一步的从理论到现实的应用,有待进一步探究。

2. 西方传播制度理论存在哪些缺陷?

【答案】大众传播总在一定的社会制度下进行,传播制度是直接或间接地对大众传播起着控制和制约作用的社会规范体系。资本主义的传播制度是现代多数西方发达国家现行的传播制度,包括媒介的自由主义理论、社会责任理论和民主参与理论。

(1)自由主义理论

自由主义媒介规范理论的核心反映了资产阶级自由主义的观点,即认为报刊应该是“观点的自由市场”,是实行自律的自由企业。

①自由主义理论的主要原理原则:

a. 任何人都拥有出版自由而不必经过政府当局的特别许可;

b. 除人身攻击以外,报刊有权批评政府和官员,这种批评是正当合法的;

c. 新闻出版不应接受第三者的事先检查,出版内容不能受到任何强制;

d. 在涉及观点、意见和信念的问题上,真理和“谬误”的传播必须同样得到保证。

②自由主义理论的缺陷有:

自由主义理论将新闻自由的主体片面强调为媒介,认为新闻自由主要是传播媒介的活动自由; b. 过分强调自由和权利,而没有意识到世上没有绝对的自由,权利是伴随着义务产生的; c. 片面强调媒介对政府的监督权,而没有指出由谁来监督媒介。

另外,自由主义理论还面临以下方面的现实困境:

a. 资本主义制度下的自由主义理论所保障的并不是全体社会成员的利益,而是私有资本的利益;

b. 资本取代政府控制了报刊,导致煽情新闻泛滥,垄断扼杀了意见的自由市场,报刊种数下降,办报成本增长,严重威胁到报业的多样化,而报业多样化的动摇意味着自由市场的解体;

c. 随着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阶段,自由卞义理论本身也发生了蜕变,成为维护垄断资本利益的理论; 在全球信息化的今天,又演变成个别传播大国推行文化帝国主义的理论。

(2)社会责任理论

社会责任理论强调大众传播媒介对社会和公众应该承担一定的责任和义务,主张媒介的自由不是绝对的,是对自由主义理论的修正。

①社会责任理论的原理原则:

a. 大众传播具有很强的公共性,因而媒介机构必须对社会和公众承担和履行一定的责任和义务;

b. 媒介的新闻报道和信息传播应该符合真实性、正确性、客观性、公正性等专业标准;

c. 媒介必须在现存法律和制度的范围内进行自我约束,不能煽动社会犯罪,不能传播宗教或种族歧视的内容;

d. 受众有权要求媒介从事高品位的传播活动,这种干预是正当的。

②社会责任理论的缺陷有:

a. 一力一面怀疑、指责自由主义理论赖以生存的人的理性观,同时在防止传播事业高度垄断

力一面,寄希望于媒介自律,即人的道德、理性观,其效果微乎其微,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b. 向政府发出呼吁,要求政府管束新闻媒介,而新闻自由的核心问题便是政府无权干涉新闻媒介。

(3)民主参与理论

民主参与理论又称受众参与理论,要求大众传媒向一般民众开放,允许民众个人和群体的自主参与。其核心价值是媒介应该多元化、小规模性、双向互动性、传播关系的横向性或平等性。

①民主参与理论的主要观点:

a. 任何民众个人或弱小社会群体都拥有知晓权、传播权、对媒介的接近和使用权、接受媒介服务的权利;

b. 媒介应主要为受众而存在,而不应主要为媒介组织、职业宣传家或广告赞助人而存在; c. 社会各群体、组织、社区都应该拥有自己的媒介;

d. 与大规模的、单向的、垄断性的巨大媒介相比,小规模的、双向的、参与性的媒介更合乎社会理想。

②民主参与理论的缺陷有:民主参与理论提出及实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因媒介垄断到来的社会矛盾,但由于种种原因,实施的力度非常有限。该理论只不过作为民众的要求在体制外起着一种牵制作用。在资本主义的排他性私人占有制下,受众的传播权和媒介接近权在客观上是很有限的。

整体而言,资本主义国家占统治地位的媒介规范是自由主义理论和社会责仟理论,政府和法律机构主要是通过这两种理论来协调和平衡国家内外的传播关系。

3. 网络传播扩大了哪些人际传播功能?

【答案】人际传播是个人与个人之问的信息传播活动,是由两个个体系统相互连接组成的新的信息传播系统,它是人们之间传递和交流知识、意见、感情、愿望等的社会行为。网络传播的特性扩大了人际传播功能,具体表现为扩大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功能:

(1)传递信息功能。v1一算机网络建构的初衷就是实现信息的传递和分享,而人们上网的最主要目的也就是传递或获取信息。尽管因特网还只是未来信息高速公路的雏形,但是今天网上的信息己经足够丰富,只要拥有足够的金钱、时间和精力,不出家门便能尽知天下事,而且还可以将信息复制、转发给任何人。

(2)协调人际关系功能。网络传播能够起到交流感情、协调人际关系的作用。虽然网上不可能进行直接的面对面的人际传播,但与传统的书信、电话、电报等间接人际传播相比,明显要方便快捷而且成本要低得多。在计算机网络这个虚拟空间,人际传播的空间被无限扩大了,任何有着特殊兴趣的个人都可以在网上找到知音,只要有共同兴趣,就可以进行信息交流和分享,真正实现了人际交流的平等。

(3)调节情绪,满足心理需求功能。网络传播的虚拟性决定了它与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传播有着很大的不同。网络传播使得人际传播的调节情绪、满足心理需求功能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网络传播的匿名性给信息的发送者带来一种安全感。基于文本的网络传播,给信息的接收者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