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湖北师范学院城市与环境学院910综合自然地理学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 摘要
目录
2017年湖北师范学院城市与环境学院910综合自然地理学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一).... 2
2017年湖北师范学院城市与环境学院910综合自然地理学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二).... 9
2017年湖北师范学院城市与环境学院910综合自然地理学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三).. 17
2017年湖北师范学院城市与环境学院910综合自然地理学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四).. 24
2017年湖北师范学院城市与环境学院910综合自然地理学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五).. 32
一、简答题
1. 湖泊和海洋生态系统空间结构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它如何影响系统的营养结构和功能?
【答案】(1)水域生态系统包括淡水生态系统和海洋生态系统,湖泊生态系统属于前者,包括静水湖泊生态系统和流水湖泊生态系统。湖泊生态系统大多数面积较小,边界明确,深度小,水中光照条件较好。生产者除浮游藻类外,还有丰富的根生高等植物。
①在流水生态系统中,它通过复杂的水系网络和强烈的输入与输出不仅把各个陆地生态系统乃至海洋生态系统联系起来,而且还给人类提供丰富的水源,并把自然生态系统和人工生态系统联为一体。
②在静水生态系统中,由湖泊边缘往中心,水深增加,形成两个生态系统特点不同的亚系统。
a. 沿岸带水层较浅,光照充足,营养物质丰富,生物种类多,生产者以根生高等植物为主。食物资源充足,消费者动物丰富,种类较多。由于该带水深和光照条件不同,常形成同心环状排列的生物群落带或更小的生态系统。
b. 由沿岸带向内,水面开阔,深度加大,水质清澈,生产者为浮游藻类,生活于光照条件较好的湖水上层。
(2)海洋生态系统不仅有各种浮游藻类也有大量的动物门类,他们构成了复杂的食物网。海洋由于各部分深度、光照、盐分和生物种群组成不同,可划分为海岸带、浅海带和远洋带等。
①海岸带光照充足,含盐量、水温和底部地形变化很大,河流带来的有机物质丰富,生物成分复杂,同时还包括生产力很高的次级生态系统。
②浅海带光照仍较充足,有机物质较丰富,利于生物生存,海产品丰富。
③远洋带水面宽阔,是浮游藻类集中生活区,营养物质缺乏,初级生产力较低。
2. 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试简述自然地理学的主要仟务。
【答案】(1)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天然的和人为的自然地理环境,它具有一定组分和结构,分布于地球表层并构成一个地理圈。
①自然地理学研究地球表层的自然地理环境
该“表层”是具有独特的物质结构状态和一定厚度的圈层,在地理文献中称为“地理圈”、“地理壳”、“景观壳”或“地球表层”。
②自然地理学研究人为的自然地理环境
人类是干扰和控制自然地理系统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人类作用下,现代自然环境已经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许多地区在天然环境背景下变为人为环境。人类活动遵循自然界的客观规律,人
类就受益于自然界,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就比较协调或和谐,一些自然资源就可得到不断更新;相反,资源就会受到破坏,环境质量下降,生态失调,人类必将受到自然界的惩罚。
(2)自然地理学的任务
①研究各自然地理要素(气候、地貌、水文、土壤、植被和动物界等)的特征、形成机制和发展规律;
②研究各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彼此之间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的动态过程,从整体上阐明其变化发展规律;
③研究自然地理环境的空间分异规律,进行自然地理分区和土地类型划分,阐明各级自然区和各种土地类型的特征和开发利用方向;
④参与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评价;
⑤研究人为环境(受人类干扰、控制的自然地理环境)的变化特点、发展动向和存在问题,寻求合理利用和改造的途径及整治方法。
3. 地貌的主要形成因素。
【答案】地貌或称地形,指地球硬表面由地貌内外动力共同作用塑造而成的多种多样的外貌或形态。地貌动力亦称营力,有内动力与外动力之分。前者指地球内能所产生的作用力,主要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与地震。后者则指太阳辐射能通过大气、水和生物作用并以风化作用、流水作用、冰川作用、风力作用、波浪作用等形式表现的力。气候对区域外力及其组合具有决定性影响内外动力均与重力有关。岩石是地貌的物质基础。
(1)构造运动与地貌发育:构造运动造成地球表面的巨大起伏,因而成为形成地表宏观地貌特征的决定性因素。地壳升降运动可在短距离、小范围内形成巨大的地表高度差异,不同高度地貌特征因而表现出垂直分异。
(2)地貌形成的气候因素:大多数地貌外动力都受气候因素的控制。气候水热组合状况不同导致外动力性质、强度和组合状况发生差异,最终将形成不同的地貌类型及地貌组合。①高纬和高山寒冷气候条件下,冰川冰缘作用为主要外动力。②温湿气候条件下地表径流丰富,流水作用为主导外动力,各种流水地貌类型普遍发育。③干旱气候条件下,风与间歇性洪流为主要外动力,相应的地貌类型包括风蚀残庄、风蚀洼地、各种沙氏、沙垅、洪积扇、洪积倾斜平原等。④山地气候与地貌均因高度而异。同一地区气候变迁和外动力组合发生变化,可以出现不同类型的气候地貌叠置的现象。
(3)岩性对地貌形成的影响:各种岩石因其矿物成分、硬度、胶结程度、水理性质、结构与产状不同,抗风化和抗外力剥蚀的能力常表现出很大差别,形成的地貌类型或地貌轮廓往往很不相同。
(4)生物对地貌形成的影响:生物在其生命过程中使岩石发生机械风化和化学风化,进而影响地貌发育。穴居动物挖掘洞穴促使岩石破碎,是动物导致岩石机械风化的例证,而生物尤其是微生物在新陈代谢和遗体分解过程中析出的有机酸对岩石和矿物的腐蚀则是生物化学风化作用的表现。生物也可以形成岩石,除生物遗体沉积形成生物岩外,生物的化学作用常促进某些化学物
质,从而形成典型的生物地貌。
(5)人类活动对地貌的影响:人类活动对地貌发育的影响通常有两种方式:一是通过改变地貌发育条件加速或延缓某种地貌过程。二是直接干预地貌过程,甚至改变地貌发育方向。
4. 风成地貌的类型特征。
【答案】风成地貌主要有风蚀地貌和风积地貌。
(1)风蚀地貌主要有雅丹地貌、风蚀蘑菇、风蚀柱、风蚀城堡、风蚀洞等。
①雅丹地貌:雅丹泛指风蚀土墩和风蚀凹地相间的地貌组合,是发育在第四纪河湖的
状堆积物中,以罗布泊沫地西北部的古楼兰附近最为典型。
②风蚀蘑菇:孤立突起的岩石,尤其是水平裂隙很发育的岩石,受到长期风蚀作用以后,形成上部大、基部小的地形,很像蘑菇,故称风蚀蘑菇。
③风蚀柱:垂直裂隙发育的岩石,在风长期吹蚀下,形成一些孤立的石柱,称为风蚀柱。 ④风蚀洞:由于风的吹蚀和磨蚀作用,在较陡峭的岩壁上,形成大小不等的凹坑。
⑤风蚀城堡:是一种综合的风蚀地貌,也可以理解为风蚀地貌群像古城堡一样,蔚为壮观。 (2)风积地貌常见的是沙丘和沙堆。
新月形沙阮是常见的最漂亮的一种,新月形沙氏是我国沙漠地区最常见的、也是形态最简单的一种流动沙丘。它最显著的形态特征是平面图形呈新月形,沙丘的两侧有顺着风向向前仲出的两个兽角(翼)。
5. 太阳系中的八大行星围绕太阳运动有哪些共同特征?
【答案】八大行星围绕太阳运动的共同特征有:
(1)所有行星的轨道偏心率都很小,几乎都接近于圆形;
(2)它们的轨道面都近似地在一个平面上,对地球轨道面(黄道面)的倾斜也都不大; (3)所有行星都自西向东环绕太阳公转;除金星和天王星外,所有行星的自转方向也自西向东,即和公转方向相同;
(4)所有行星的赤道面对轨道面的倾斜都比较小,只有天王星是唯一的例外;
(5)绝大多数卫星的轨道都近似圆形,其轨道面接近母星的赤道面;
(6)绝大多数卫星、包括土星环在内,公转方向都和母星的公转方向相同。
6. 怎样理解土壤在地球表层系统中的作用,以及土壤和人的关系?
【答案】(1)土壤在地球表层系统中的作用具有以下生态环境功能:
①土壤支持和调节植物生长发育,维持、调节和控制着地表物质循环过程;
②对大气圈水分、碳循环、热量平衡等有重要影响。土壤圈与大气圈在近地表层进行着频繁的水分、热量、气态物质的迁移转化,土壤不仅因其疏松多孔而能接收大气降水及其沉降物质以供应生命之需,而且还能向大气释放CO 2、CH 4、N 2O 等气体,参与碳、氮、硫、磷等元素的全球循环,并对全球环境产生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