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湖北师范学院城市与环境学院804地理学综合之自然地理学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 摘要
一、简答题
1. 试述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和功能。
【答案】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空间内生物成分(生物群落)和非生物成分(物理环境)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相互作用、互相依存而形成的一个生态学功能单位。
(1)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结构
①生态系统的组分
一个完全的生态系统由四类成分构成,即非生物成分、生物成分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三个类群。
a. 非生物成分
包括太阳辐射能、H 2O 、CO 2、O 2、各种无机盐类和有机物质。
b. 生产者
生产者包括所有的绿色植物、蓝藻、为数不多的光合细菌与化学能合成细菌。
c. 消费者
消费者包括各类动物,属于异养生物。
d. 分解者
分解者主要指细菌、真菌和一些原生动物。它们把动植物的排泄物和死亡有机残体等复杂有机物逐渐分解为简单的无机物释放到环境中,被生产者重新吸收利用。
②生态系统的结构
生态系统的结构主要指构成生态诸要素及其量比关系,各组分在时间、空间上的分布,以及各组分间能量、物质、信息流的途径与传递关系。
a. 食物链
生态系统中以生产者植物为起点,一些生物有机体通过食物的关系彼此联结而形成的一个能量与物质流通的系列即为食物链。包括捕食食物链和碎屑食物链。
b. 食物网
各个食物链彼此交织、错综联结形成复杂的能量与物质流通的网络,即食物网。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即主要指食物网。
生态系统的稳定程度决定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复杂程度。生态系统的食物链越长,食物网的结构越复杂。
c. 营养级
是指在生态系统的食物网中,凡是以相同方式获取相同性质食物的植物类群和动物类群。 (2)生态系统的功能
①生态系统有机物质的生产
生态系统有机物质的生产包括初级生产和次级生产两个主要过程。
②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即一次性穿过生态系统而不能再次被生产者植物所利用。能量的不断输入和流转维持了各类生物的生存和发展,促进了作为整体的生态系统的形成与存在。
③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包括水循环、大气循环等。
2. 什么是地貌形成的内动力和外动力? 地貌外动力及其组合如何反映区域自然特征?
【答案】(1)地貌形成的内动力和外动力
地貌或称地形,指地球硬表面由地貌内外动力共同作用塑造而成的多种多样的外貌或形态。地貌动力亦称营力,有内动力与外动力之分。
①内动力
地球内能所产生的作用力,主要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与地震。
②外动力
太阳辐射能通过大气、水和生物作用并以风化作用、流水作用、冰川作用、风力作用、波浪作用等形式表现的力。
(2)地貌外动力及其组合对区域自然特征的反映
①气候对区域外力及其组合具有决定性影响,湿润区流水作用旺盛,干旱区风力作用强大,热带、亚热带碳酸盐岩区喀斯特作用普遍,寒区则以冰川冰缘作用独占优势。
②重力作用是地貌形成的前提
岩石是地貌的物质基础。岩性与地质构造导致某些特殊地貌如喀斯特地貌、黄土地貌的发育。
3. 何谓冰川? 冰川存在对地球气候有何影响?
【答案】(1)冰川的定义:
冰川是一种因大量冰块堆积而形成如同河川般景象的地理景观。在终年冰封的高山或两极地区,多年的积雪经重力或冰河之间的压力,沿斜坡向下滑形成冰川。受重力作用而移动的冰河称为山岳冰河或谷冰河,而受冰河之间的压力作用而移动的则称为大陆冰河或冰帽。冰川是地球上最大的淡水资源,也是地球上继海洋以后最大的天然水库。
(2)冰川对气候的影响:冰川对于全球气候的调节有着重要的影响,例如它蕴藏着大量水资源,能够调节地球气温,维持全球热平衡、水平衡,还能够保护海岸线不向陆地延伸,从而保护近海生态平衡,如果冰川消融,后果将不堪设想。
4. 说明黄赤交角带来的地理效应。
【答案】(1)黄赤交角
黄赤交角是指黄道面与地球赤道面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夹角,这个夹角叫做黄赤交角。黄道面
就是地球的公转轨道所在平面。现在的黄赤交角是23°27' 。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以及地球的公转运动,使得正午太阳直射点在一年中变化于南、北纬23°27' 之间,从而导致了季节的变化。
(2)黄赤交角的地理效应
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以及地球的公转运动,使得正午太阳直射点在一年中变化于南、北纬23°27' 之间,从而导致了季节的变化:当太阳光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就处于夏季,南半球就是冬季;当太阳光直射南半球,北半球就处于冬季,南半球处于夏季。
5. 自然地理学与相关学科有哪些关系?
【答案】(1)与其他地理分科的关系
作为地理学分科的自然地理学与地理学的其他分科有密切关系。区域经济地理研究必须与区域自然地理研究结合进行。
(2)自然地理学与其他地学学科和生物科学的关系
自然地理学与其他地学学科和生物科学也有密切关系。
①部门自然地理学便是自然地理学与相邻科学之间的边缘学科。
②自然地理学正是通过部门自然地理学与其他地学学科或生物科学处于紧密联系之中。
(3)自然地理学的新发展
当代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导致一门新的综合性学科即环境科学的形成。它汇集了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及社会科学,共同对这个新领域进行综合研究。自然地理学也参与其中。自然地理学既可运用自己的原理和方法研究环境问题,也可以从中得到促进和提高,使本门学科更具有生命力。
6. 径流形成过程中包括哪些子过程,它们各有何特征?
【答案】径流形成过程是指流域内自降雨开始到水量流出河流出口断面的整个物理过程。该过程是大气降水和流域自然地理条件综合作用的产物。其形成过程和各自特征包括:
(1)停蓄阶段
降水落到流域内一部分被植物截留,另一部分被土壤吸收,经过下渗进入土壤和岩石孔隙中形成地下水。所以降水初期不能立即产生径流。降水量超过上述消耗而有余时,便在一些分散洼地停蓄起来。这种现象称为填洼。对于径流形成而言,停蓄阶段是一个耗损过程。
(2)漫流阶段植物截留和填洼都己达到饱和,降水量超过下渗量时,地表便开始出现沿天然
坡向流动的细小水流,即坡面漫流。坡面漫流逐渐扩大范围并分别流向不同的河槽,叫漫流阶段。
坡面漫流分为片流、沟流和壤中流三种形式,其中沟流是主要形式。
(3)河槽集流阶段
坡面漫流的水进入河道后沿河网向下游流动,使河流流量增加,叫做河槽集流。河槽集流阶段大部分河水流出河日,小部分渗入河谷堆积物补给地下水。
7. 地球的水圈由哪些水体组成?
【答案】地球上各种矿物中的化合水、结合水、岩石圈深部封存的水及海洋、河流、湖泊、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