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湖北师范学院城市与环境学院804地理学综合之自然地理学考研冲刺密押题
● 摘要
目录
2017年湖北师范学院城市与环境学院804地理学综合之自然地理学考研冲刺密押题(一).... 2
2017年湖北师范学院城市与环境学院804地理学综合之自然地理学考研冲刺密押题(二).... 8
2017年湖北师范学院城市与环境学院804地理学综合之自然地理学考研冲刺密押题(三).. 17
2017年湖北师范学院城市与环境学院804地理学综合之自然地理学考研冲刺密押题(四).. 25
2017年湖北师范学院城市与环境学院804地理学综合之自然地理学考研冲刺密押题(五).. 33
一、简答题
1. 存在生物圈是地球地理环境的一大特征,生物在地理环境中起着什么作用?
【答案】生物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是一个辩证统一的关系。一方面,生物既是地理环境的产物,但又必须依赖、适应环境而生存和发展;另一方面,生物又是地理环境的创造者和改造者。
生物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1)根本作用:植物光合作用
植物从环境中吸取水分、养分,在太阳的光合作用下,合成有机物,被各级动物食用,同时,植物的秸秆、动物死后被微生物分解,最后又回到环境中,供植物重新利用,即生物循环。生物循环可以促使自然界的物质和化学元素不断迁移运动,能量不断地流动、转化,从而把地理环境中有机界和无机界联系起来。
(2)改变原始大气成分
(3)参与水循环,改变陆地水成分
(4)影响岩石形成和风化
(5)绿色植物的环境效益,如净化空气、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等。
2. 哪些条件影响喀斯特地貌的发育?
【答案】喀斯特作用是指地下水和地表水对可溶性岩石所产生的作用,这种作用所造成的地貌,称为喀斯特地貌或岩溶地貌。喀斯特作用主要取决于水的溶蚀能力和岩石的化学性质及透水性。
(1)地质构造与喀斯特的发育有密切关系。从大地构造来看,地台区碳酸盐类岩石分布面积广,岩性变化小,单层厚度大,有利于喀斯特的发育;而地槽区的岩性很不稳定,多紧密褶皱,喀斯特发育受到一定的限制。在石灰岩地层中节理发育的地段以及区域性的大断裂带(特别是张
,喀斯特发育比较好。厚层或巨厚层的灰岩地层(质纯,多为中、粗粒晶体),喀斯特化性断裂)
程度也较高。
(2)喀斯特作用与水流的活动有密切关系。流动的水饱和度低,溶蚀能力强。在湿热气候区,雨量丰沛,地表水和地下水流量大、流动快,以及地表水体中生物活动强烈产生更多的有机酸,故喀斯特作用强烈。相反,在干旱和寒冷地区,水流的活动性差、地表水体中生物活动微弱,故
喀斯特作用减弱。
3. 试从地理环境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角度证明地理圈中包含着土壤圈。
【答案】(1)土壤圈是地球表层系统的组成部分,它处于地球表层不同圈层界面及其相互作用的交叉带,是联系有机界与无机界的中心环节,也是结合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的纽带,既是它们长期共同作用的产物,又是对地球圈层的支撑。
(2)土壤圈与其他圈层之间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成为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的一种环境要素,它不仅受到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和水圈的制约,而且它反过来又对这些圈层产生影响。
①土壤圈支持生物过程,提供生物所需的养分和水分;
②影响大气圈的化学组成,吸收氧气,释放CO 2、CH 4、H 2S 、N 2O 等;影响降水在陆地和水体的重新分配,关系水循环和水平衡;
③是地球的保护层,减少岩石圈遭受各种外营力的破坏,关系地质循环。
综上所述,土壤圈与地球的其他圈层相互作用,土壤与各地理环境要素相互联系,所以说地理圈中包含着土壤圈。
4. 为什么必须保护生物多样性?
【答案】生物多样性是指一定时间和一定地区所有生物(动物、植物、微生物)物种及其遗传变异和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的价值,包括直接使用价值、间接使用价值和潜在价值二个方面。
(1)直接使用价值
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使用价值是多方面的,人类的食物几乎完全取自生物,许多野生生物的遗传资源(例如抗病性,抗旱性等)被用来改良农作物、家畜和家禽的品种以提高农业生产水平。
(2)间接使用价值
生物多样性在改善人类生存环境,维持自然界的生态平衡等方面的作用于分明显。
①保持水土、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的作用。
②能够减缓气温的剧烈变化、增加空气湿度和减少早涝灾害的发生。
③吸收和分解环境中的有机废物、农药和其他污染物,减少空气中尘埃和细菌的数量,净化大气、改善环境。
(3)潜在价值
为后代人在利用生物多样性方面提供选择机会的价值。
5. 什么是地带性分异和非地带性分异?
【答案】(1)地带性分异是指地理要素随纬度的变化而呈现变化的分布形式。
①太阳辐射能是自然带和自然地带形成的能量基础;
②由宇宙一行星因素如日地距离、地球形状和黄赤交角等引起的太阳辐射能在地表不同纬度区域的不均匀分布,是形成自然带和地带的动力学原因;
③带和地带只在理想状况下呈东西方向延伸,井具有环球分布特点,同时沿南北方向发生更替;
④地带性规律并非唯一的空间地理规律,客观上应存在另一种规律。
(2)非地带性分异规律是指在地带性分异规律的基础上,受非地带性因素(例如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等)影响,出现的一些非地带性现象。概括起来,大致有如下几种情况:
①地带性自然带的缺失
②改变了地带性分布的自然带
③地带性自然带空间分布范围受到约束
④自然地理现象的斑状分布
⑤大陆东西两侧自然带分布纬度位置的差异
6. 简述云杉砍伐迹地上的次生演替系列。
【答案】次生演替是指原来的植物群落由于火灾、洪水、崖崩、火山爆发,风灾、人类活动等原因大部消失后所发生的演替。石杉砍伐迹地上的次生演替系列包括以下阶段:
(1)采伐迹地阶段(杂草群落阶段)。由于人类的过度砍伐,该阶段的群落含有大量的草本植物,灌木以及乔木几乎没有;
(2)先锋树种阶段(阔叶树种阶段)。在适宜的条件下,一些灌木出现,常见的阔叶树种数
; 量渐增;
(3)阴性树种定居阶段(云杉定居阶段)(云杉、阔叶混交林)。经过一定积累,云杉适合生长的环境渐渐恢复,少量云杉出现;
(4)阴性树种恢复阶段(云杉恢复阶段)。在上述二个阶段的基础上,进入了云杉恢复阶段,大量的云杉开始生长,数量快速上升。
7. 说明黄赤交角带来的地理效应。
【答案】(1)黄赤交角
黄赤交角是指黄道面与地球赤道面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夹角,这个夹角叫做黄赤交角。黄道面就是地球的公转轨道所在平面。现在的黄赤交角是23°27' 。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以及地球的公转运动,使得正午太阳直射点在一年中变化于南、北纬23°27' 之间,从而导致了季节的变化。
(2)黄赤交角的地理效应
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以及地球的公转运动,使得正午太阳直射点在一年中变化于南、北纬23°27' 之间,从而导致了季节的变化:当太阳光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就处于夏季,南半球就是冬季;当太阳光直射南半球,北半球就处于冬季,南半球处于夏季。
8. 如何实现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
【答案】(1)自然是人类最重要的东西,如果没有自然,人类就将灭绝。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人类己处于主动地位。当人的行为违背自然规律、资源消耗超过自然承载能力、污染排放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