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854土地资源综合之土地资源管理考研题库

  摘要

一、简述题

1. 简述我国士地利用年度计划指标体系。

【答案】计划指标是计划的目标和任务的具体化和数量表现,通常由指标名称和指标数值两部分组成。年度土地利用计划指标,可分为农业生产用地、农业建设用地、非农业建设用地和土地开发等四类。

①农业生产用地计划指标。包括耕地、园地、林地、草地和水产养殖用地指标。为反映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的情况,还可以列出耕地改园地、改鱼塘、改林地、改牧草地的计划指标。

②农业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包括农村道路、农田水利用地指标。农村道路是指村际道路、村组道路以及直接为农业生产服务的农用道路(不含田埂)。农田水利用地是直接为农业生产服务的干、支、斗农渠用地。

③非农业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包括国家建设、乡镇集体建设和农村个人建房用地计划指标。 国家建设用地计划指标,是指县以上全民所有制和城市大集体所有制投资、列入国家固定资产投资计划或准许建设的各项基本建设用地计划指标。行业包括工业、建筑业、地质勘探、农业、林业、水利、气象、交通运输业、邮电业、商业、饮食业、服务业、物资供应、科研文教卫生、社会福利及城市公用事业等。

乡(镇)集体建设用地计划指标,是指乡(镇)企业、乡(镇)村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用地计划指标。乡(镇)企业,是由乡(镇)、村、组办的企业以及其他形式的合作企业和个体企业等五个层次组成的。行业,有工业、交通运输业、建筑业、商业、饮食业、服务业、修理业等。乡(镇)村公共设施,包括交通道路、桥梁、供电、通讯、公共厕所、煤气供应等设施。乡(镇)村公益事业,包括文化、教育、卫生、医疗、保健等各项事业。

农村个人建房用地计划指标,是指农业和非农业人口使用集体土地建设住宅的用地计划指标。庭院经济用地不包括在内。

④土地开发计划指标。包括荒地开垦、废弃土地复垦、滩涂围垦等计划指标。

2. 在土地管埋中如何运用生态规律?

【答案】自然生态平衡规律是土地管理必须遵循的重要规律。在整个自然资源中,土地资源是无法替代的最重要的自然环境资源。它既是环境的构成部分,又是其他自然环境资源的载体(其他一些自然环境依附于土地而发挥其功能)。因此,土地的科学管理对于保持生态系统平衡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同时,掌握和运用生态平衡规律,以优质高产的平衡代替劣质低产的平衡,进而创造生物生产力更高的人工生态系统,也是土地环境管理的重要任务。

将生态平衡理论应用于土地管理实践的过程中要注意和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收获量小于净生物生产量

只有在生态系统的能量收支相等的情况下,生态系统才能成为取之不尽的自然资源。这就要求我们从土地生态系统中收获产品的数量不能超过它的生产量,这是开发利用和管理土地生态系统必须遵守的生态平衡规律,也是生态系统的生态阈限。

根据这一规律,任何一片森林的采伐量必须等于或小于其生长量。否则,森林面积将日益缩小,或者将逆向演替为灌丛和草地,甚至成为基岩裸露的不毛之地。此外,草原的载畜量也必须和产草量相平衡,不然草原就会退化。

(2)调整生态系统的整体性

生态系统是一个整体。在自然界中,不论森林、草原、荒漠、沼泽,或农田、人工林、饲料地,都是由动物、植物、微生物等生物成分和光、土、气、热等非生物成分组成的。这些成分相互联系、相互制约,通过能量与物质流动而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综合体系。生态系统里某一成分发生变化,必然引起其他成分产生相应的变化,因此,凋整生态系统的整体性是开发利用和管理自然资源,建立人工生态系统时应遵循的原则。即就是应该遵循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相互协调的原则,应用这项原则既可以保持系统的生态平衡,又可以开发利用和改造自然环境。只有重视结构与功能的适应,才能避免因结构或功能的过度损害而导致环境退化的连锁反应。但是保持生态系统平衡,不等于回避人为对其的干预和控制。

(3)充分运用生态因子区域分异规律

生态系统中的太阳能、水、二氧化碳和矿物元素等生态因子在自然界中的分布具有区域性特点。应该充分发挥各类生态系统的生物生产性能,按生态系统的区域性规律分区划片,作出生态区划,并根据各地区生态系统的特点和生态平衡规律,因地制宜地安排好农、林、牧、副、渔业生产,充分发挥各地的土地生产潜力。

(4)创造生物生产力更高的土地生态系统

人是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人能破坏旧的生态系统,也能创造新的生态系统。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的需求,决不能消极维护生态系统的面貌,坐等大自然恩赐,而是努力探索生态系统及其平衡的各种规律,进而去创造生物生产力更高的新的生态系统。

只有从这几个方面着手,充分应用生态平衡的原理,对土地资源进行合理的管理,才能更好的调节人地之间的关系,才能更好的保持土地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才能得到长远的发展。

3. 我国在土地管理中应如何运用生态规律?

【答案】(1)生态规律主要包的内容

①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与整体性相统一的规律

生态系统是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范围内,在各种生物之间以及生物群落与其环境之间,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而相互作用的一个统一整体。

②生态演替规律

指随着时间的推移,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它是一个有顺序、有规律、有方向和可以预见的过程。

③生态系统循环和再生规律

生态系统要维持正常的运转,总离不开一定的能量、物质和信息。能量、物质和信息,在这个循环过程中,就体现了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

④生态平衡规律

生态平衡是指一个生态系统在特定时间内通过内部和外部的物质、能量、信息的传递和交换,使系统内部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达到互相适应、协调和统一的状态。

(2)土地管理中生态规律的运用

在土地管理中运用生态规律要努力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①收获量小于净生物生产量

根据自然资源分类,生态系统属于可更新的自然资源。但是,可更新性是有条件的,只有在生态系统的能量收支相等的情况下,生态系统才能成为取之不尽的自然资源。这就要求我们从生态系统中收获产品的数量不能超过它的生产量,这是开发利用和管理各类生态系统必须遵守的生态平衡规律,也是生态系统的生态阈限。

②调整生态系统的整体性

生态系统是一个整体。在自然界中,不论森林、草原、荒漠、沼泽,或农田、人工林、饲料地,都是由动物、植物、微生物等生物成分和光、土、气、热等非生物成分组成的。这些成分相互联系、相互制约,通过能量与物质流动而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综合体系。生态系统里某一成分

,因此,调整生态系统的发生变化,必然引起其他成分产生相应的变化,即“挪一子而牵动全局”

整体性是开发利用和管理自然资源,建立人工生态系统时应遵循的原则。

③充分运用生态因子区域分异规律

生态系统中的太阳能、水、二氧化碳和矿物元素等生态因子在自然界中的分布具有区域性特点。二氧化碳在大气中的含量相对稳定约占0.03,矿物元素在各地岩石中儿乎均能被找到。但是,主要生态因了太阳能的数量却受纬度的高低、云量的多少、海拔的高度等多种因素所制约。大气中水分多少也往往与距海远近有关。热能和水分的差异造成了各地生态系统类型的不同,从而使生态系统具有区域性特点。

④创造生物生产力更高的土地生态系统

人是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人能破坏旧的生态系统,也能创造新的生态系统。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的需求,决可、能消极维护生态系统的面貌,坐等大自然恩赐,而是努力探索生态系统及其平衡的各种规律,进而去创造生物生产力更高的新的生态系统。

4. 简述土地资源调查工作程序和内容。

【答案】土地资源调查的工作程序和内容从下面五个方面进行说明:

(1)调查准备工作

①组织准备,包括建立领导机构、组织专业队伍、举办技术培训和制定工作计划。

②资料准备,包括地形图的收集、遥感资料的收集和背景资料的收集。

③仪器准备,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应具备必要的仪器、工具和文具用品。

(2)调查外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