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854土地资源综合之土地资源管理考研冲刺密押题

  摘要

一、简述题

1. 简述科学的自然资源观。

【答案】科学的自然资源观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1)自然资源的有限性

就整个自然界而言,资源是无限。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人类将更加善于利用自然资源,不断开发新的资源,以弥补或取代原来的资源。但是,就某一种资源而言,在一定的条件下和一定的时期内,它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2)自然资源的有偿性

为了防止环境污染和资源破坏,使人类的生存不受威胁,人类得消耗一部分劳动。同时从合理利用方面考虑,必须变资源的无偿性为有偿性,实行对资源的有偿占用。

自然资源的价值应从排污费、赔偿损失费、保护费、治理费、研究费和管理费等六方面进行合理的衡量。

(3)保护资源的“全民性”

当今的环境保护必须动员全民的力量,才能卓见成效。设想大气层一旦遭受破坏,就会影响到各国的环境质量,不管某一个国家在本国疆域之内采取多么有效措施都无济于事。所以,没有一个国家能靠自己的力量消除日益深化的环境危机,应共同对付环境问题。

(4)保护资源就是保护环境

在人类生产活动过程中,只有保护好资源,才能满足社会扩大再生产的需要,进而为改善环境质量提供物质基础。反过来,资源的浪费,不仅影响了经济效益,而且污染土地、大气和水体,危害人体健康,破坏生态平衡,阻碍经济建设的顺利发展,最终导致社会经济的损失。因此,保护资源就是保护环境,对资源的最佳利用,就是对环境的最优保护。

2. 简述土地权利登记的内容和程序。

【答案】(1)土地权利登记的内容:

①确定权源

土地登记中首要内容是确定土地权利来源,弄清土地权利的性质,查明土地权利来源,即土地所有者或使用者最初取得土地的方式。具体包括:国家土地所有权来源,集体土地所有权来源,

国有土地使用权来源,集体土地使用权的来源。

②巨地权利主体

土地权利主体是指集体土地所有者、国有土地使用者、集体土地使用者和土地他项权利者。 ③巨地权属界址

土地权属界址是指某一权利主体土地的位置和范围。反映在实地上,界址表现为界址点及其界标物,反映在调查簿册上,界址是各界址点的坐标或相对位置说明,反映在地籍图上,界址表现为界址点的符号、编号和界址点连线。

④土地用途

土地用途正常指土地权利人依照土地的特性功能和有关规定对其产权范围内的土地的利用方式。根据《土地管理法》将土地分为三大类即农用地、建筑用地和未利用土地。在土地登记中土地用途要以土地利用现状中二级地类为依据。

⑤土地总面积

所需登记的土地总面积是指土地登记单位权属界内的土地使用总面积(包括集体所有土地面

,它等于各个一级地类面积之总和。 积和使用国有土地面积)

⑥权属类别及其面积

按权属类别登记的土地下分集体所有土地和使用国有土地,并分别按其面积登记。使用国有土地面积按政府直接划拨给土地登记单位使用的土地面积计算。集体所有土地按土地所有权的范围计算其面积。若土地登记单位内既有集体所有土地,又有使用国有土地,则应划清其权属界线,分别计算它们的面积。

⑦地类及其面积

土地登记不仅包括土地权属面积,而且包括地类面积。地类名称及其编号统一采用《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或《全国分类》中规定的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体系。

⑧土地等级和价格

土地“等”与“级”是城镇土地分等定级的两个划分层次,土地等别反映全国城镇之间土地的地域差异; 土地级别多反映同一城镇内部土地区位条件与利用效益的差异,在城镇内部统一排序。土地价格是土地价位的货币表现,价格的高低反映了土地质量的优势。

(2)土地权利登记的程序

土地登记可分为初始土地登记和土地变更登记两个阶段。

①初始土地登记工作的一般程序如下:

a. 填发土地登记通知单及其附图。土地登记通知单的主要内容包括土地登记单位的土地面积和各类土地面积; 附图用于说明该单位的土地权属界线以及办理土地登记的期限等。

b. 申请土地登记。

土地登记单位收到土地登记通知单以后,经自我核查土地总面积、各类用地面积及其权属界线无误,即在规定期限内向县级土地管理机构申请登记,并接受其对土地权属的审查。

c. 填写土地登记文件和颁发土地证。

县(市)土地管理机构收到各单位的土地登记申请单以后,再次复核土地登记通知单上有关数据和权属界线,经确认无误以后,即可办理土地登记文件的填写事务。土地证是确认土地所有权、使用权的法律凭证,由县(市)人民政府颁发、土地登记单位保存。

②土地变更登记工作的一般程序如下:

a. 申请变更登记。

土地变更包括土地权属变更和地类变更。对于土地权属变更,一般应结合土地征用或划拨等法律程序办理变更登记; 对于地类变更,应根据土地管理机构规定,定期(如半年或一年)办理变更登记。

b. 调查核实。

调查核实变更界线并填写土地变更原始记录表。对于土地权属变更,应结合征用或划拨土地的划界工作进行,并填写土地变更原始记录表(后者也是划界的依据); 对于地类变更,可由县土地管理机构委派乡(场)土地管理员进行调查核实,依实地测量数据填写土地变更原始记录表,同时计算变更面积。

c. 变更记录。

把土地变更面积记入土地登记表和土地证的变更记事栏。县土地管理机构对土地变更原始记录表检查、核实以后,即应对变更的内容作出记载,同时记入当年变更后的土地总面积及其权属、地类面积,最后加盖公章。

d. 改图。

在更改土地变更面积数据的同时,应将变更后的权属界线、地类界线分别转绘于地籍图和土地证(表)的附图上,使其与实地相符,做到地籍图、土地登记表和土地证互为印证,以达到全面反映土地权属和利用状况的要求。

3. 简述土地资源核算的内容。

【答案】土地资源核算的内容有:

(1)实物量核算和价值量核算;

依据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体系,按土地利用方式分年度和地区进行统计核算。2002年1月1日起试行的土地分类体系为一级类(农用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3个,二级类15个,三级类71个,据以分类统计核算。

土地价值的增加是指国家、企业、个人开展以改善土地资源为宗旨的绿色管理、绿色生产运动而带来的绿色收入,代表国民财富的净增加值。土地价值的减少是因生产和生活的消耗及大自然自身的侵蚀,导致土地资源总量的耗减,以及原有的社会财富积累的净减少和未来生产潜力的降低。主要是对土地资源的价值增加或减少的核算。

(2)数量核算和质量核算;

土地数量的核算是指对于土地资源的面积等各类数据的计算与核实。

土地资源因利用类型不同而不同的质量,如农弛质量往往与土壤肥力、气候条件、地形地段有关; 市地质量财与位置、地基、交通、建筑风格、住宅区优势等因素有关。土地资源质量核算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