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市场营销之市场营销原理考研复试题库
● 摘要
一、简答题
1. 产生窜货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窜货是指经销商置经销协议和制造商长期利益于不顾,进行产品跨地区降价销售,产生窜货现象的原因主要有:
(1)某些地区市场供应饱和;
(2)广告拉力过大,渠道建设没有跟上;
(3)企业在资金、人力等方向面的不足,造成不同区域之间渠道发展不平衡;
(4)企业给予渠道的优惠政策各不相同,分销商利用地区之间差价窜货;
(5)由于运输成本小同引起窜货,如一经销商自己到厂家提货,其费用低于厂家送货费用,从而使得经销商可以窜货。
二、论述题
2. 关系营销的主要着重点何在?
【答案】关系营销的主要着重点是维系现有顾客。丧失老主顾无异于失去市场、失去利润的来源。一般来说,争取新顾客的成本大大高于保持老顾客的成本。有的企业推行“零顾客叛离”计划,目标是让顾客没有离去的机会。这就要求及时掌握顾客的信息,随时与顾客保持联系,并追踪顾客动态。
因此,仅仅维持较高的顾客满意度和忠诚度还不够,必须分析顾客产生满意感和忠诚度的根本原因。由于对企业行为绩效的感知和理解小同,表示满意的顾客,其满意的原因可能小同,只有找出顾客满意的真实原因,才能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来维系顾客。满意的顾客会对产品、品牌乃至公司保持忠诚,忠诚的顾客会重复购买某一产品或服务,不为其他品牌所动摇,不仅会重复购买己买过的产品,而且会购买企业的其他产品; 同时,顾客的日头宣传有助于树立企业的良好形象。
此外,满意的顾客还会高度参与和介入企业的营销活动过程,为企业提供广泛的信息、意见和建议。
3. 如何理解服务质量的内涵?
【答案】服务质量是在服务的效用及其对顾客需要的满足程度的综合表现。服务质量同顾客的感受关系很大,可以说是一个主观范畴,它取决于顾客对服务的预期质量同其实际感受的服务水平或体验质量的对比。整体感受质量不仅取决于预期质量与体验质量之比,也取决于技术质量和职能质量的水平。技术质量是指服务过程的产出,即顾客从服务过程中所得到的东西; 对此,顾客容易感知,也便于评价。职能质量是指服务推广的过程,即顾客同服务人员打交道的过程,服
务人员的行为、态度、穿着等都直接影响顾客的感知,通常提供服务和接受服务的过程会给顾客留下深刻的印象。
顾客对服务的预期质量通常要受四方面因素的影响,即市场营销沟通、顾客口碑、顾客需求和企业形象。由于接受服务的顾客通常能直接接触到企业的资源、组织结构和运作方式等方面,企业形象无可避免地会影响顾客对服务质量的认知和体验。顾客心目中的企业形象较好,会谅解服务过程中的个别失误; 如果原有形象不佳,则任何细微的失误也会造成很坏的影响。因此,企业形象被称为顾客感知服务质量的过滤器。
服务质量的构成如图所示。
服务质量的构成模式图
三、案例分析题
4. 大洋的廉价恶果
[1].企业背景
大洋公司创办于1859年,是美国一家典型的杂货商店。创办者乔治·汉廷顿·哈特福特,当时26岁,当时纽约市的茶叶售价为每磅1美元,而哈特福特认为通过裁减经纪人可以把售价降低30美分。他说服了雇主乔治洁曼跟他合伙干。他们为其第一家这样的商店大做宣传,曾用8匹大灰马扎着高大的红色马车在纽约街头招摇过市。他们在商店中逐渐增加了各种香料、咖啡。后来,又添加了其他日用杂货。并且尽量不用经纪人。之后,又陆续增设这种商店。1865年开办了5家,1869年开办了11家,并采用了大洋公司这个名称(全称大西洋和太平洋茶叶公司,意在表明他们要向大洋两岸扩张)。1912年,大洋公司采取了一项重大改革措施,实行现款购买运输自理。这样,公司就省去了赊销账目和数以千计的送货车马的费用,使得这些经济商店可以薄利多销。在随后两年的时间里,这种经济商店以每3天新开1家的速度迅猛发展。到1916年,公司已开办
了1000家这样的商店,所有商店模式完全一致。到1930年,这种商店己增至19422家。销售额在10亿美元以上。
[2].案例内容
(1)廉价:大洋的救命稻草
1930年,美国食品零售行业掀起的一场革命,深深地影响了大洋公司及其他食品连锁商店。同年8月,一位名叫迈克·库伦的商店经理创办了第一家超级市场,其显著的特点是顾客自选商品。商场附近有宽敞的免费停车场。山于营业费用低廉,超级市场的商品售价比连锁商店低,它们通常也为招徕顾客而亏本销售,因而顾客宁愿跑上50英里,远道而来购买廉价商品。到1935年,深受消赞者欢迎的超级市场大量涌现。大洋公司直到1937年才对这种新的挑战做出反应。但到那时,这些具有创新精神的超级市场己开始在市场上占据统治地位。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公司迟迟没有采用经营非食用商品和有奖销售这两种市场营销策略。非食用商品(包括卫生用品、美容用品、儿童玩具、装饰品等)当时己成为商店的必备货物,特别是那些数量多、获利高并能发掘购买潜力的商品己成为抢手货。大洋公司虽然没有忽视非食用杂货。但没有像发展其他大多数食品连锁商店那样充分发展这方面的业务。有奖销售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也开始流行起来,大洋公司在这方面是反应迟钝。只是在其大多数竞争对手采取行动之后它才开始行动。
在以后的10年中。杂货零售行业义有两次重大创新,即折扣商店和便利店的问世。折扣商店不仅经营费用低,而且商品种类少,减少商品种类的目的在于加速商品资金的周转。到了20世纪70年代初,各大连锁商店也终于采取了折扣销售,到70年代中期,仅次于大洋公司的第二大连锁商店塞福韦联营商店,在其已占据优势的大多数超级市场上,逐渐成为其他商店定价时仿效的价格标准。大洋公司实行折扣经营,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下述原因迫不得已而为之的:它试图改变其普遍商店的利润下降趋势,但结果令人失望。
便利店是在20世纪60年代迅速发展起来的。它与拆扣商店最明显区别在十其商品价格比普通食品店高。便利店每周营业7天,从早晨7点到晚上11点一直开门,因此,有一家最大的便利店取名叫做7-11商店。它们为顾客提供往返于超级市场的旅途中食用的食品,在这种商店里购货既迅速又方便。这种商店通常规模不大,其食品价格要比其他商店高出15%~20%,但由于方便购买也很受顾客欢迎。这种商店发展十分迅速,从1957年的500家增至1973年的1.7万家。作为间接的竞争者,便利店已成为大洋公司及其他拥有超级市场的公司需要认真对付的一股强大力量。
1971年,59岁的威廉·J 凯恩就任大洋公司的董事长和总经理。当时,正值销售滞缓、利润下降的时期。第_年初,他决定把连锁商店改为超级廉价商店。一夜之间,公司设在全国各大城市的商店都改成为一种叫做WEO 的廉价商店。这些商店虽没有重新建造。但却有两方面的重大变化。一方面,90%的商品价格降低了。尽管有些商品只降低了几分,但对当时利润只有20%左右的食品杂货来说,影响却是巨大的。另一方面,商品的种类减少了。大洋公司的商品种类通常为11万种左右。现在。在廉价商店中减少到约8000种,也就是说,取消了一些商品。
廉价商店在新的经营政策指导下,改用了新的招牌和标志,并充分利用超级市场上传统的报纸广告和广播、电视广告等,宣传其食品价格大大低于竞争产品的价格。1971年,大洋公司先后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