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852学前教育学[专业硕士]考研强化模拟题
● 摘要
一、单选题
1. 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包括( )。
A. 教师的“教”和幼儿的“学”
B. 教师的“教”
C. 幼儿的“学”
D. 直接的“教”和间接的“教”
【答案】A
【解析】教育活动是教师与学生相互作用的过程,它包括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因此,答案为A 。
2. 在幼儿园里,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基本条件是( )。
A. 真诚,同理心,深切的了解
B. 真诚,接纳与信任,同理心
C. 真诚,接纳与信任,深切的了解
D. 同理心,接纳与信任,深切的了解
【答案】C
【解析】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指教师与儿童之间的关系,而且还包括了保育员与儿童之间的关系。建立师生良好关系的基本条件有三个:‘是真诚,二是接纳与信任,三是深切的了解。
3.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一本书中指出:“对幼儿照料与教育,就象纬线和经线一样紧密地交织在一起。”这句话强调( )。
A. 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
B. 家园配合
C. 因材施教
D. 保教结合
【答案】D
【解析】保教结合是世界学前教育的发展趋势。在婴儿的每一项生活内容中都有保健与教育两重任务。近年来,世界各国幼教都强调保教合一。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81年向国际儿童年推荐的《发展中国家儿童保育和教育计划》一书中指出:“尤其对幼儿照料与教育,就像纬线和经线一样紧密地交织在一起”。
4. 家长对于托儿所、幼儿园的心态可分为几个阶段,其中“对婴幼儿教育的关注程度呈上升趋势,有接受教育指导的强烈愿望”属于( )。
A. 希求期
B. 忽略期
C. 需求期
D. 渴求期
【答案】C
【解析】家长对于托儿所、幼儿园的心态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①第一阶段——希求期(孩子初入园所):对孩子的不适应状态感到忧虑; 担心孩子跟小上群体的发展水平; 希望孩子能顺利度过这个转折期。这个阶段的家长由于对家庭教育的作用以及父母的教育地位缺乏认识,缺乏自信心,希望幼儿园开展教育指导的心情比较迫切。②第二阶段一忽略期:比较关心教师对儿童的评价,关注儿童在园所的表现,而较少发挥家庭的教育作用; 家长与教师联系的热情逐渐减退; 家长对子女的教育较注意知识教育,而忽略良好个性与行为的培养。③第三阶段——需求期:对婴幼儿教育的关注程度呈上升趋势,有接受教育指导的强烈愿望; 让婴幼儿超前接受知识教育,而忽略学习兴趣的培养:以成人的观念强加于婴幼儿,影响婴幼几个性心理的正常发展。
5. ( )提出了“整个教学法”,强调把儿童所应该学的东西结合在一起,完整地、有系统地教授给儿童。
A. 杜威
B. 陈鹤琴
C. 福禄贝尔
D. 陶行知
【答案】B
【解析】陈鹤琴根据当时幼稚园各科教学相互孤立、相互脱节的现象提出了“整个教学法”,就是要把儿童所应该学的东西结合在一起,完整地、有系统地教授给儿童。
6. 对儿童活动的正确理解是( )。
A. 让儿童尽情地随意玩耍
B. 按老师规定的程序活动
C. 为了让儿童舒展筋骨
D. 在活动中促进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
【答案】D
【解析】活动性原则要求学前教育以活动为主导,以活动贯穿整个教育过程,以活动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可见,儿童活动即在活动中促进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
7. 幼儿园与小学教育衔接的焦点和重点是( )。
A. 让幼儿熟悉小学的环境、规章制度和课程
B. 多教幼儿读写算算,让幼儿做好学习方面的准备
C. 锻炼幼儿的体魄,培养幼儿独立生活能力
D. 促进幼儿在原有基础上向新的阶段发展,培养幼儿自身的适应力
【答案】D
【解析】促进儿童在原有基础上向新的阶段发展,培养幼儿自身的适应能力,是解决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的焦点。解决幼儿园与小学衔接问题应从提高孩子自身的适应能力人手,应把提高孩子的内在适应能力作为幼儿园与小学衔接工作的核心。
8. ( )是促进儿童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首要条件。
A. 良好的品德修养
B. 良好的身心素质
C. 良好的审美能力
D. 良好的智力水平
【答案】B
【解析】学前儿童的身心发展处于关键期,身体各器官正在快速成长,身高、体重不断增加,神经系统成长加快,其身心发展速率是人生中最快的一个阶段。同时,学前儿童处于身体柔弱,生活自理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和疾病抵抗能力都较弱的时期,因此坚持以学前儿童身体为重,保护、培养其健康的心理,切实做好幼儿生理、心理卫生保健工作是促进儿童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首要条件。
9. 学前教育目标即( )。
A. 教育目的在学前儿童阶段的具体化
B. 学前教育方针
C. 学前教育政策
D. 教育目的
【答案】A
【解析】学前教育目标是教育目的在学龄前儿童阶段的具体化。根据《教育法》中规定的教育目的和学龄前儿童的身心发展需求以及社会发展的趋势,我国学前教育的目标在《幼儿园工作规程》中得以完整表述,即:“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
10.教育的本质特征是( )。
A. 社会活动
B. 人类社会的活动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