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杭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852学前教育学[专业硕士]考研仿真模拟题

  摘要

一、单选题

1. 儿童到( )岁左右时己基本会说本民族语言。

A.1.5

B.2

C.2.5

D.3

【答案】D

【解析】随着大脑的成熟及与他人交往的不断扩展,儿童的语言发展十分迅速,到3岁左右时就己经基本会说本民族的语言了。

2. 人类个体的发展是有规律的,其中身体和心理的发展都遵循着( )的规律。

A. 由中间到四周发展

B. 从躯干到四肢

C. 从动作到语言

D. 从动作到思维

【答案】A

【解析】个体发展的规律性表现在三个方面:从简单到复杂、从一般到特殊、从中间到四周。

3. 有的教师一谈到幼小衔接,马上就想到让幼儿认汉字、学拼音、做算术题,而对于体、智、德、美各方面的全面准备重视不够,这忽视了( )指导思想。

A. 长期性而非突击性

B. 整体性而非单项性

C. 多样性

D. 均衡化

【答案】B

【解析】幼小衔接工作要坚持整体性而非单项性的原则。因为幼小衔接是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从幼儿体、智、德、美各方面进行,不应仅偏重某一方面。题中所说现象只注意到了幼儿“智”这一方面的发展,而忽视了其他方面,这就违背了“整体性而非单项性”的指导思想。因此,答案为B 。

4. 教育发展的方向是( )。

A. 全民教育

B. 终身教育

C. 教育民主化

D. 教育现代化

【答案】A

【解析】全民教育是保证每个国民都有接受教育的基本权利,并且必须接受一定程度的教育,它以普及义务教育实行之。全民教育可使每个人获得自由和发展的能力,是社会摆脱贫困、实现繁荣的必要选择,同时又是促进社会文明道德、控制人口、提高人口质量和改善环境状况的先决条件,因此,是教育发展的方向。

5. 行动操练法按性质和特点一般分为三类:( )。

A. 审美技能练习、动作技能练习、道德行为习惯练习

B. 心智技能练习、审美技能练习、道德行为习惯练习

C. 心智技能练习、动作技能练习、道德行为习惯练习

D. 心智技能练习、动作技能练习、审美技能练习

【答案】C

【解析】行动操练法即组织儿童反复练习一定的动作或活动方式,从而巩固其知识经验、形成简单技能和行为习惯。其按性质和特点一般分为三类:心智技能练习、动作技能练习、道德行为习惯练习。

6. ( )原则是美国幼儿教育协会1986年以后极力提倡的教育理念与实践,主要是针对当时美国幼教界普遍出现的幼儿教育“小学化”等倾向而提出的。

A. 启蒙性

B ,独立自主性

C. 发展适宜性

D. 综合性

【答案】C

【解析】发展适宜性原则是美国幼儿教育协会1986年以后极力提倡的教育理念与实践。它当时主要是针对美国幼教界普遍出现的幼儿教育“小学化”等倾向而提出来的。发展适宜性就是指学前教育方案在充分参考和利用现有儿童发展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为每名儿童提供适合其年龄特点的、适合其个别差异性的课程及教育教学实践。它包括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年龄适宜性,二是个体适宜性。

7. 环境与教育目标相一致的原则是指环境的创设要体现环境的( )。

A. 目的性

B. 优美

C. 教育性

D. 多样性

【答案】C

【解析】环境与教育目标相一致也就是环境设计的目标要符合幼儿全面发展的需要,与幼儿园的教育目标相一致,要体现教育性。因此,答案为C 。

8. ( )原则源自于杜威的“做中学”

A. 独立自主性

B. 启蒙性

C. 综合性

D. 活动性

【答案】D

【解析】活动性原则源自于杜威的“做中学”,实际来自于苏联心理学家的“活动主导论”和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理论。“活动主导论”认为,儿童的发展是通过活动而实现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有不同的主导活动。因此,答案选D 。

9. ( )是家园联系中最快捷也是最灵活的一种方式。

A. 电话联系

B. 开放日制度

c. 家访

D. 家长会

【答案】A

【解析】电话、短信联系是近年来幼儿园经常采用的与家长联系的方式之一。利用电话信息联系是家园联系中最快捷也是最灵活的一种方式,能够及时沟通幼儿在家或者在园的情况,迅速处理一些应急性的问题,为家长和教师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

10.幼儿的学习是否有意义,关键是( )。

A. 采用接受学习的方法

B. 采用发现学习的方式

C. 是否会学习

D. 教师能否激发幼儿的主动性

【答案】D

【解析】幼儿是学习的主体,其学习是否有意义,主要看其是否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不管采用哪种学习方式,如果幼儿不积极主动,不想学习,再好的方式也是无效的。所以,在教育中,教师要激发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因此,答案为D 。

11.贯彻幼儿参与性原则的根本保证是( )。

A. 教师的引导

B. 教师要控制学生

C. 教师要树立正确的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