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当代社会心理学导论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角色冲突

【答案】角色冲突是指个人在生活中扮演同一角色由角色的不同要求而引起角色内的矛盾冲突,或者同时扮演多个角色而引起角色之间的矛盾冲突现象。前者为角色内冲突,指一个人担任某一角色,但无法同时满足多方面要求时引起的心理矛盾和行为冲突。表现为不同群体对某一角色有不同的角色要求而产生的心理困境;或者角色主体对规定的角色行为有不同的、甚至相反的理解,但必须履行时,其角色行为上的冲突。后者为角色间冲突,指一人身兼数个角色时产生的角色与角色之间的冲突。产生角色间冲突的原因包括:①个人因素。个人不具备扮演该角色的能力和条件;对来自他人的角色期待,自己有着矛盾的理解;持有妨碍特定角色扮演的态度和要求。②情境因素。角色期待不明确,成员之间不一致;角色范围缺乏明确性;共有同一角色的伙伴之间,对角色的期待、角色允许范围和禁止范围的认知不一致;角色缺乏连续性;同时占有两个以上的位置而发生矛盾;缺乏能激励角色扮演的报酬等。③社会文化因素。角色关系与社会文化的价值规范是否一致。

二、简答题

2. 你怎样理解麦克米兰提出的认知社会心理学的学习模型?

【答案】麦克米兰提出了一个整合影响学生学习的各种社会心理因素的模型(图)。该模型的基本假设是学生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是行为的最基本决定因素。而且重点在于认知。

该模式也被称为认知社会心理学的学习模型,可以表示为:

即是关于具有个性特征的个人中的个人(P )的行为(B )

,以及从他人那里得到的关于这一情境中适当的行为反馈(FS )的函数。 (Nps )在特定情境(s )在这个特定情境中的个人需要

图 教育社会心理学的学习模型

对这一模型的理解要注意以下几点:

(1)情境(s )的性质可以从“熟悉”到“不熟悉”分成若干水平。分析情境对于学生是熟悉的还是不熟悉的,熟悉到什么程度、不熟悉到什么程度。这对于理解学生的学习行为很重要。

(2)个性特征(Icp )分为常量和变量两种

①常量特征是在不同情境中保持相对稳定的特征,包括认知方式、成就动机、智力水平等。 ②变量特征依赖于情境而变化,如控制点、焦虑、归因等。

(3)个人需要(Nps )决定了对于个人来说什么是强化刺激,因而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 (4)个人从情境那里得到的反馈(Fs )包括重要他人、群体和学校三大类。

(5)教育社会心理学的这一学习模型将影响学习的个人一环境相互作用的各种因素组织起来。按照这一模型,分析学生的学习的步骤为:

①了解学生的个性特征,特别是要了解那些在特定情境中对学习有影响的特征。

②分析个人的需要,同时确定个人作决策时所需要的信息类型。

③分析情境中的重要他人以及从他们那里得到的反馈,和从群体、组织中得到的信息和指令。

该模型强调要将几个因素联系起来进行系统分析。由于人在不同情境中的需要不同,因而从他人那里得到的刺激也不一样,相应地,每个人的重要他人也各不相同,群体过程和组织特点对他人的影响也不一样。

3. 你如何理解人际吸引与拒绝倾向和一个社会的主导价值取向之间的联系?

【答案】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接纳和喜欢即为人际吸引,反之,则为人际拒绝。价值取向是指一定主体基于自己的价值观在面对或处理各种矛盾、冲突、关系时所持的基本价值立场、价值态度以及所表现出来的基本价值倾向。社会的主导价值取向在社会的价值观念体系中处于主导、支配地位,昭示并体现了价值体系的基本方向,统帅和引领其他各种社会思潮。人际吸引与拒绝倾

向和一个社会的主导价值取向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

(1)一个社会的主导价值取向会对人们的人际吸引与拒绝取向起到指引和制约作用。一个社会的主导价值取向昭示并体现着人们的人际吸引与拒绝取向,重义轻利温良恭俭让等正确价值取向会有利于发展人们的人际吸引和人际拒绝。在人际交往中缺乏正确的价值判断,会对人们的人际吸引和人际拒绝起到负面影响作用。

(2)人们的人际吸引与拒绝取向对一个社会的主导价值取向产生影响作用。在具体社会实践和不同的客观条件基础上形成的人际吸引和拒绝取向反过来会影响一定社会主导价值取向的内容和地位。

4. 服从的原因有哪些?

【答案】服从有以下两方面原因:

(1)合法权力

合法权力指社会赋予了卷入社会角色关系的一方更多的影响力,从而使另一方认为自己有服从的义务。任何一个社会,都是一个按整体功能要求组织起来的结构化实体。这一结构中的不同位置,也具有不同的影响力。占据社会结构特定位置的人,通过规范化的社会角色联系,就获得了指挥、命令某一部分人的合法权力。不仅稳定的社会角色关系使一部分人获得指挥另一部分人的合法权力而被指挥者有服从的义务,如老板与雇员、军官与士兵、上级与下级等。更重要的是,临时性的社会角色关系也使在社会结构上处于有利位置的人获得指挥别人的权力,而被指挥者有义务服从指挥。但是临时性的合法权力,是同特定的情境或领地相联系的,一旦脱离该领域,角色关系无效。

(2)责任转移

相关的研究表明,服从权威和责任转移是人们非常稳固的心理机制。如果人们服从权威的结果是伤害到别人,他仍然倾向于服从权威的命令,是因为被试在行为归因上,将行为的责任转移给了权威,认为自己仅仅是权威人士的代理人,不对行为后果负有责任。在这种心态下,人们关心的是如何更忠实地履行自己的义务,而不关心行为的后果。实际上,这是一种放弃自己的独立判断、降低对自身行为控制的另一种自我意识水平下降的现象,与去个性化状态有共同的特点。在归因上,没有权威在场时人们更容易将行为责任归于本人,开始倾向于用独立的普遍道德原则评价自己,从而拒绝服从的人数显著增加。

5. 导致决策失误的群体思维有哪些表现?

【答案】导致决策失误的群体思维有以下八种表现:

(1)无懈可击错觉。即过于自信,不认为自己有潜在危险。出现群体思维的群体大多会发展起一种过分的乐观主义,使人们看不到外来的警告,看不到一种决策的危险性。

(2)集体合理化。群体通过集体将已做出的决定合理化,忽视外界挑战。群体形成决议后,会花更多时间将决议合理化,而不是对它们重新审视和评价。

(3)对群体的道德深信不疑。即相信自己群体的决策是正义的,不存在伦理道德问题,不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