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山东大学社会保障理论与实践之社会保障学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摘要

一、简答题

1. 社会保障基金的意义与作用。

【答案】社会保障基金在性质上属于社会公共基金,其意义不仅在于支撑着整个社会保障制度。而且在于对收入分配进行有效调节,进而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协调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讲。社会保障制度的运行其实就是筹集社会保障基金并合理地分配社会保障基金的过程。其作用具体为:第一,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保证社会的安定; 第二,发挥保险互济的作用,增强社会的凝聚力:第三,发挥基金的经济功能,促进经济的发展。

2. 在实践中社会保障包含了哪些基本要素?

【答案】在实践中,社会保障包含的基本要素主要有:

(1)责任主体: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普遍性、公平性、福利性决定了其实施主体必须是国家,而不能是由市场调节的以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企业单位。

(2)根本目的。通过各项制度的实施,解除劳动者的后顾之忧,以达到稳定社会的目的,最终促进经济的发展和国家的兴盛。

(3)保障对象:社会全体成员,尤其是公民中的弱势群体。有社会保障的目的,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到,社会保障只有以全体社会成员为保障对象,才能更有效的发挥其制度优势,实现其目标。

(4)保障内容:公民的生存权。主要包括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社会救助。其中社会保险又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和生育保险。

(5)资金来源。社会保障制度尤其是社会保险制度所采取的资金筹集模式是政府、企业、个人三方负担的方式,这样有利于充分发挥政府、企业、个人在社会保障制度中的责任。

3.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内设的社会保险事务管理机构有哪些?

【答案】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内设的社会保险事务管理机构有: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是全国劳动和社会保险事务的主管部门,包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以及社会保险基金等均是其管理职责范围内的事务。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内设的社会保险事务管理机构有:

(1)法制司。负责起草包括社会保险在内的劳动和社会保险法规政策。

(2)养老保险司。负责基本养老保险事务的管理。

(3)失业保险司。负责失业保险及相关事务的管理。

(4)医疗保险司。负责医疗保险、生育保险等事务的管理。

(5)工伤保险司。负责工伤保险事务的管理。

(6)社会保险基金监督司。综合管理各项社会保险基金监督工作。

(7)农村社会保险司。负责乡村社会保险事务的管理。

(8)直属事业单位。例如:社会保险事业管理中心,负责全国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的指导与管理; 社会保险研究所,负责社会保险理论与政策的研究工作。它们虽然不在行政序列之中,但又直接为社会保险管理服务。

地方各级政府中的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也按此设置内部机构。

4. 社会救助制度与社会福利制度有何区别?

【答案】社会救助是指国家和社会依据法律规定,面向不能维持起码生活水平的低收人家庭提供经济帮助的一项社会保障制度,它是现代社会保障体系中具有基础地位的一个重要子系统。而社会福利的含义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

广义的社会福利实际上是广义的社会保障的同义语,是国家和社会对全体社会成员提供的全部物质和文化生活的保障和福利,除前述社会保险、社会救助外,还包括其他旨在改善与提高国民生活质量的物质福利,以及全部公共的文化、教育、卫生、体育设施和服务。狭义的社会福利,作为社会保障的从属概念,是与社会保险、社会救助并列的概念,是社会保障体系中日益重要的子系统。社会求助制度与社会福利制度都是整个社会保障制度体系之下两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二者的区别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资金来源不同

①社会救助的资金来源主要是国家财政预算拨款。

②社会福利资金来源多渠道。社会福利项目的资金来源包括各级政府的财政预算拨款,还有各个组织单位的专项基金、社会团体的资助与捐献,以. 及福利服务的收费等。

(2)保障对象不同

①社会救助的保障对象具有选择性。尽管社会救助是对每一个社会成员最低生活水平的保障,但事实上社会救助的对象是需要经过家计调查和资格审定的。一个社会符合救助条件的对象仅是一小部分社会成员,是有选择的和有限的。

②社会福利的保障对象具有全民性和无选择性。与社会救助的保障对象是有选择的和有限制的完全不同,社会福利是面向全体社会成员的,每个社会成员无论贫富、无论长幼尊卑,均有享受普遍社会福利待遇的权利。正因此,社会福利有“社会工资”的美誉。社会福利是普惠制的社会保障,其最基本的特征是按人头补贴,且待遇相同。不论是针对老人、妇女、儿童、身心障碍者等的特殊福利,还是面向全民的普遍福利,都有普享和公平的特点。

(3)权利义务不同

①提供社会救助通常被认为是政府对国民的应尽责任,是低于贫困线或最低生活保障线的国民应该享受的一项基本权利,提供救助方与接受救助方的权利与义务关系具有单向性。

②社会福利是社会化的,保障项目大多是权利与义务相结合。

(4)待遇水平不同

①社会救助的保障水平具有“保底”性。由十社会救助是直接设在最起码的生活标准线也即

贫困线之上的、用来确保每一个社会成员不因收入的减少或中断而陷于贫困的一项社会安全制度,因而被称为社会的“第一道安全网”。也就是说,社会的每一个成员,不管是因为什么原因而陷于生存困境,都将得到最低生活水平的保障。

②社会福利的保障水平具有从优性和刚性。在制度化社会福利的发展进程中,伴随着经济繁荣和政治民主,许多福利国家在推进社会福利时普遍倾向于提供更高、更优的津贴和服务。同时也就日益加剧了社会福利的刚性特征,即能高不能低、能上不能下。

(5)保障项目不同

①社会救助的保障内容已不再局限于单一的最低生活保障。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公共福利支出的增加,现代社会救助还包括灾害救助、医疗救助、住房救助、教育救助、失业救助、生育救助、丧葬救助、法律援助等,它们相互关联、共同作用,构成现代社会救助的有机整体。

②社会福利的内容则既有专为社会弱者提供的福利项目,如老人、妇女、儿童、残疾人福利,也有全民性的社会福利如医疗卫生保健、教育、住房等,还有与工作单位紧密关联的职业福利如企业年金等补充性保障和职业行业内部的员工生活休假培训等内部福利、由居住地区提供的社区福利如社区福利性服务以及福利设施和福利津贝占。

二、论述题

5. 过去10年里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发展的主要成就及当前存在的问题。

【答案】(1)过去10年里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发展的主要成就

①我国农村的老年社会保障

a. 农村老年社会救济

农村的老年人社会救济是由国家和集体组织实施的对特殊困难的“三无”老年人实行的社会救济制度,具体说就是五保制度。至2000年,全国有乡镇敬老院3.8万所,床位84.8万张,收养“五保,,老人62万人。

b. 农村养老保险

2009年9月起我国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它的基本原则是“保基本、广覆盖、有弹性、可持续”。一是从农村实际出发,低水平起步,筹资和待遇标准要与经济发展及各方面承受力相适应; 二是个人、集体、政府合理分担责任,权利与义务相适应; 三是政府引导和农民自愿相结合,引导农民普遍参保; 四是先行试点,逐步推开。2012年底新农保参保人数达到4.6亿人。

②我国农村合作医疗制

我国农村合作医疗是农民群众依靠集体力量,按照自愿和互济的原则,建立起来的一种医疗互助组织。它的基本特点是:农民个人和农村集体经济在一定范围内共同筹集合作医疗基金,对参加合作医疗的农民患病时所需的医疗费用给予一定比例的补助。2003年,国务院又转发了卫生部、财政部等部门《关于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意见的通知》,进一步明确了有关目标原则、组织管理、筹资标准、资金管理、医疗服务管理等基本政策。自此,我国的农村合作医疗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我国推进农村合作医疗的目标是,到2010年,在全国建立基本覆盖农村居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