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暨南大学社会保障学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摘要

一、简答题

1. 养老基金如何影响资本市场的供求关系?

【答案】养老基金是影响资本市场供求关系的途径有:

(1)提供长期稳定的大额资金

尽管养老金储蓄对总储蓄的影响还没有确切的答案,而且正处于激烈的争论之中,但是,毫无疑问的是,基金制的养老金计划会带来长期资金的巨大增长,这将会促进金融市场的发展。

(2)促进机构投资者、金融中介和小公司的发展

养老基金可以促进其他机构投资者的发展,例如保险公司可以从强制定期寿险和强制伤残保险的实施中获益,还能从退休职工的年金购买中获益。

(3)促进资本市场竞争

养老基金参与资本市场以及养老基金的发展将带动金融系统的机构投资者的发展从而强化金融系统的竞争。新的金融力量的发展将迫使商业银行和保险公司变得更具竞争性。

(4)促进金融创新

养老基金能够在鼓励金融创新方面发挥巨大作用。因为,随着养老基金在规模和相对重要性上的增长,需要不断开发新的金融工具以满足它们的需要,这就弥补了金融市场的空白。过去几十年里,机构投资者,特别是养老基金,一直是刺激金融创新的主要动力。

(5)促进理性投资由经过培训的专业人员管理的机构投资者一般比普通投资者更了解公司管理中潜在的利益冲突和代理问题,更有能力获得和分析有关信息,因而更能够理性地做出投资决策。机构投资者的理性投资决策将影响其他投资者的决策,有利于形成整个市场的投资理性。

(6)促进市场交易现代化

机构投资者,特别是养老基金,可以作为催化剂,激励建立现代化的高效的交易、兑换和清算系统,采纳现代会计和审计标准,改进信息披露方法。

(7)参与公司治理

机构投资者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是与他们作为公司所有者日益显著的重要性相一致的。只要机构投资者股票持有量很少,并且分散投资于许多公司,只要他们仅代表了市场资本量的一小部分,机构投资者就只能在公司治理中采取消极策略。

(8)养老金基金推动了国际资本市场的全球一体化趋势

养老金基金对安全性的特殊要求,促使其为避免一国经济波动对基金收益的影响,逐渐把投资范围扩大到世界资本市场,以期在全球范围内实现投资收益最大化和资源的最优配置。

(9)有利于金融法规和金融监管体制的完善

①机构投资者的发展迫使政府强化金融契约的法律支持,并促使其现代化,其结果将有利于健全金融法规,有利于创新、注册和抵押证券的流动,有利于抵押物回赎权的取消、资产的收回

及其在二手市场的处理,有利于投资者通过功能健全的证券市场行使“退出”选择权。

②机构投资者的发展要求有一个强有力的高效率的监管体系,这就迫使政府花时间去建立一种可靠的持久的保证。

2. 社会救助制度与社会福利制度有何区别?

【答案】社会救助是指国家和社会依据法律规定,面向不能维持起码生活水平的低收人家庭提供经济帮助的一项社会保障制度,它是现代社会保障体系中具有基础地位的一个重要子系统。而社会福利的含义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

广义的社会福利实际上是广义的社会保障的同义语,是国家和社会对全体社会成员提供的全部物质和文化生活的保障和福利,除前述社会保险、社会救助外,还包括其他旨在改善与提高国民生活质量的物质福利,以及全部公共的文化、教育、卫生、体育设施和服务。狭义的社会福利,作为社会保障的从属概念,是与社会保险、社会救助并列的概念,是社会保障体系中日益重要的子系统。社会求助制度与社会福利制度都是整个社会保障制度体系之下两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二者的区别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资金来源不同

①社会救助的资金来源主要是国家财政预算拨款。

②社会福利资金来源多渠道。社会福利项目的资金来源包括各级政府的财政预算拨款,还有各个组织单位的专项基金、社会团体的资助与捐献,以. 及福利服务的收费等。

(2)保障对象不同

①社会救助的保障对象具有选择性。尽管社会救助是对每一个社会成员最低生活水平的保障,但事实上社会救助的对象是需要经过家计调查和资格审定的。一个社会符合救助条件的对象仅是一小部分社会成员,是有选择的和有限的。

②社会福利的保障对象具有全民性和无选择性。与社会救助的保障对象是有选择的和有限制的完全不同,社会福利是面向全体社会成员的,每个社会成员无论贫富、无论长幼尊卑,均有享受普遍社会福利待遇的权利。正因此,社会福利有“社会工资”的美誉。社会福利是普惠制的社会保障,其最基本的特征是按人头补贴,且待遇相同。不论是针对老人、妇女、儿童、身心障碍者等的特殊福利,还是面向全民的普遍福利,都有普享和公平的特点。

(3)权利义务不同

①提供社会救助通常被认为是政府对国民的应尽责任,是低于贫困线或最低生活保障线的国民应该享受的一项基本权利,提供救助方与接受救助方的权利与义务关系具有单向性。

②社会福利是社会化的,保障项目大多是权利与义务相结合。

(4)待遇水平不同

①社会救助的保障水平具有“保底”性。由十社会救助是直接设在最起码的生活标准线也即贫困线之上的、用来确保每一个社会成员不因收入的减少或中断而陷于贫困的一项社会安全制度,因而被称为社会的“第一道安全网”。也就是说,社会的每一个成员,不管是因为什么原因而陷于生存困境,都将得到最低生活水平的保障。

②社会福利的保障水平具有从优性和刚性。在制度化社会福利的发展进程中,伴随着经济繁荣和政治民主,许多福利国家在推进社会福利时普遍倾向于提供更高、更优的津贴和服务。同时也就日益加剧了社会福利的刚性特征,即能高不能低、能上不能下。

(5)保障项目不同

①社会救助的保障内容已不再局限于单一的最低生活保障。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公共福利支出的增加,现代社会救助还包括灾害救助、医疗救助、住房救助、教育救助、失业救助、生育救助、丧葬救助、法律援助等,它们相互关联、共同作用,构成现代社会救助的有机整体。

②社会福利的内容则既有专为社会弱者提供的福利项目,如老人、妇女、儿童、残疾人福利,也有全民性的社会福利如医疗卫生保健、教育、住房等,还有与工作单位紧密关联的职业福利如企业年金等补充性保障和职业行业内部的员工生活休假培训等内部福利、由居住地区提供的社区福利如社区福利性服务以及福利设施和福利津贝占。

3. 在医疗社会保险制度设计和分析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案】在医疗社会保险制度设计和分析中应该注意的问题为:

(1)医疗保险费用的分担方式

医疗保险费用的分担方式指的是被保险方与保险方两者之间,在医疗保险费用支付过程中,被保险方参与分担一部分医疗费用的支付方法。其意义在于让被保险方树立费用意识,控制自己的医疗需求行为,达到合理使用医疗服务和控制医疗费用的目的。一般常见的费用分担方式主要有:

①起付线方式

起付线方式被称为扣除法,是指被保险人只有在支付一定数额的医疗服务费用后,保险机构才负责支付部分或全部的医疗费用。这个规定的数额就被称为起付线费。

②共同付费方式

共同付费方式是指支付医疗服务费用时,被保险人和保险机构各自按一定比例共同负担。这种方式是最常用的一种方式,也是现在我国医疗保险制度改革中普遍采用的方法。

③最高保险限额方式和混合式

最高保险限额指的是保险机构为被保险人支付医疗费用达到一个规定额度就不再支付了。其好处在于可以控制医疗费用,而且可以限定在所要求的范围之内,这样就可以避免保险机构费用超支的风险,故此,这种方法经常被商业保险公司采用。而混合式,顾名思义,就是上述多种费用支付方式的混合,在实际运用中,多数支付方式都是以上多种分担方式的混合。

(2)医疗保险费用的支付方式

医疗保险费用的支付指的是医疗保险机构和医疗服务机构之间,当被保险人和保险机构获得医疗服务后,保险机构向服务供方支付费用的行为,简称费用支付。那些用于进行费用支付的途径和方法,称作费用支付方式。由于医疗保险自身复杂的三角经济关系,医疗保险方和医疗服务方之间的支付关系成为主要的支付关系。从医疗保险费用的具体支付方式上看,可以分为按服务项目支付、按人头支付、定额付费、按病种分类支付、总额预算制、工资制和以资源为基础的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