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云南农业大学学校体育学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轨迹的方向
【答案】轨迹的方向是指在练习中身体或身体的某一部分移动的方向,轨迹的方向是根据身体的面而确定的,身体面有矢状面、额状面和水平面。运动的轨迹方向可分为前、后、左、右、上、下六个基本方向,又可分为前上、前下、左前上、左前下、以及回环等更多的方向。
2. 学校体育的目标管理法
【答案】学校体育目标管理法是指有关学校体育规划和计划,定出一定目标,并通过实施去达到目标的方法
二、简答题
3. 体育教学过程分几个阶段?各阶段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答案】(1)体育教学过程的准备阶段
课前准备是是指教师和学生按照统一的教学目的而进行的活动,是体育教学系统运行的首要程序,包括教师备课和学生预习。
教师备课
备课是指体育教师根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本校的体育课程资源的条件,结合学生的体育基础,选择最佳的体育教学手段,以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备课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
学生预习
预习是指在上课之前教师备课的同时,学生对教材内容作预先的学习。预习可以帮助学生提高练习效率,加快掌握动作技能的速度。
(2)体育教学过程的实施阶段
体育教学过程的实施阶段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目标明确
,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体育体育教师要根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教学目标,使学生对要完成的学习任务有充分的心理准备。
调控得当
a. 教师要在启发式教学思想指导下,正确地选用体育教学方法。
b. 教师要根据体育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及价值科学地分配教学时间。
c.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别差异,掌握好教学进度。
d. 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掌握运动技能的效果和程序,及时调整教学进程。
e. 学生要集中精力,注意观察教师的动作示范和讲解,认真进行练习。
积极互动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应与学生的主体性相结合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体育教学过程的检查与评价阶段
教学效果的检查与评价是一个程序中相互联系着的两个环节。
检查
检查的目的是为了了解教学效果,主要包括教师观察、身体素质测定、运动技能展示等方式。
评价
包括对达到规定体育教学目标的程度、学习态度、体育教师等的评价。
4. 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
【答案】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主要有:
(1)心脏每搏输出量
搏出量増大时,心缩期射入主动脉的血量増加,动脉管壁所受压力增加,动脉血压的收缩压升高。在外周阻力和心率等因素不变的情况下,收缩压的升高必然导致血液流速加快,故心脏舒张期的舒张压增加不多,脉压増大。反之,当搏出量减小时,则主要是收缩压降低,脉压减小。
(2)心率
心率加快,由于心脏舒张期缩短,在心脏舒张期内流至外周的血流减少,舒张期血压升高,收缩压的升高不如舒张压,故脉压减小。当心率减慢时,舒张压明显下降,脉压増大。
(3)外周阻力
外周阻力增加时,心脏舒张期血液流向外周的速度减慢,心脏舒张末期存留在动脉内的血液増多,舒张压升高。收缩压的升高不明显,脉压増加。
(4)主动脉和大动脉的弹性作用
主动脉和大动脉的弹性可以缓冲动脉血压的变化幅度,使脉压减小。
(5)循环血量
循环血量减少时,血管内的充盈量减少,动脉血压降低。
5. 制定学期教学工作计划的有哪些基本要求?
【答案】制定学期教学计划的基本要求包括:
(1)要保证教学重点,先安排主要教材和定期考核的教材。
(2)根据教材的系统性和连贯性,以及教材的难易程度,处理好教材的先后顺序。
(3)教材的排列方法有连续排列、间隔排列和集中与分散结合排列三种。
(4)为了保证在没个学段和每次课本都能全面锻炼学生身体,各种性质和难易程度不同的教材要合理搭配,使教材多样化。
(5)教材要按照有易到难,由简到繁的顺序排列。
(6)每次课本新旧要适当搭配,教材的分量应根据学生的水平,教材特点和难易程度以及场
地设备条件等确定。
(7)在课的准备部分,小学四年级以上大都安排队列练习、发展一般素质的练习和辅助练习;在课的结束部分则选择游戏、舞蹈和其他一些徒手放松练习。
(8)教材不要安排的过多太紧。应是学生经过努力能够完成,并稍有余地。
6. 简述学校体育与终身体育的关系
【答案】终身教育对学校体育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
(1)终身体育正在成为学校体育改革和发展的指导思想
终身体育的指导思想是指以培养学生终身参与体育活动的能力和习惯为主导的思想。这种思想主张在学校阶段培养学生终身从事体育学习和锻炼的观念和习惯,并使学生掌握终身体育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2)立足长远与落实“健康第一”密切结合
终身教育的指导思想体现了“健康第一”的宗旨,而且较“健康第一”更加注重强调阶段效应与长远效应的有机结合,强调实现终身体育、保证终生健康必备的兴趣、习惯和能力的培养。
(3)确立大、中小学相衔接的体育目标、内容、组织形式体系
在学校体育目标上
a. 从“学生身心健康、运动技能水平、体育文化素养、终身体育要素”来拓宽未来学校体育的总目标。
b. 要明确的各学段的体育目标。
在学校体育内容上
a. 要从面向健康生活、终身受益的角度设计学校体育课程和教材,注意学校体育各阶段内容的衔接。
b. 把个体的、可控的、简便的、人们乐意长期坚持的体育活动界定为“终身体育项目”。
在学校体育组织形式上
终身教育思想确立“个性化、多样化、开放化、无形化”等原则,积极尝试新的有利于培养学生体育兴趣、习惯和能力的各学段的体育组织形式。
(4)注重过程与结果、显性与隐性相结合的学生体育素养评价
终身体育思想把学生体育态度、兴趣、终身体育意识、习惯和能力纳入学生体育素养评价体系,在操作上将显性与隐性、过程与结果、起点与进步评价相结合,切实提高学校体育的效果。
7. 何谓体育?体育的本质是什么?
【答案】(1)体育是以身体运动为基本手段,促进身心发展的文化活动。相对于文学、美术、音乐、曲艺、戏曲、舞蹈、杂技等文化活动,体育的不同之处在于它是通过“身体运动”的手段达到“促进身心发展”的目的。
(2)体育的本质是体育本身特有的不同于其他事物的根本属性。即“以身体运动为基础手段,促进人们身心健康发展,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