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沈阳体育学院运动生理学之运动生理学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外分泌
【答案】外分泌是指人或高等动物体内,有些腺体的分泌物通过导管排出体外或引至体内的其他部分。具有外分泌的腺体叫外分泌腺,如唾腺、胃腺、消化腺、汗腺、皮脂腺。在脊椎动物,最明显的外分泌有汗、皮脂、泪、乳、消化液等;在无脊椎动物具有特殊的外分泌,如多数昆虫类的苗、蜜蜂的蜡以及各种动物的壳等。另外,动物界还普遍有毒液、粘液等信息素的外分泌。有时把废物的排泄也看作是一种外分泌
2. 肌肉耐力
【答案】肌肉耐力是指肌肉在某一负荷下能长时间保持持续收缩的能力。它通常用次最大收缩时所能重复的次数或次最大收缩下所能坚持的时间(静力耐力)来测定。肌肉耐力是对许多工作和运动竞赛获得优良成绩的要素,如果身体有力量来从事某一重复性工作,要想取得工作上更大的成就将取决于肌肉耐力,即坚持能力。快肌纤维容易疲劳,故肌肉耐力和力量并不高度相关,除非用很重的负荷来测试耐力时。
3. 强直收缩
【答案】强直收缩是指给予肌肉一连串时间间隔很短(短于单收缩所需时间)的刺激,使肌肉在前一次收缩的舒张期还没有结束就接受后一个刺激开始第二次收缩反应,于是肌肉始终处在一定的收缩状态。引起强直收缩的刺激称强直刺激。
4. 排卵期
【答案】排卵期是指成熟卵泡在垂体黄体生成素作用下发生破裂并排出卵细胞的过程。女性的排卵日期一般在下次月经来潮前的14天左右。卵子自卵巢排出后在输卵管内能生存5〜6天,以等待受精。排卵期是女性最易受孕的时期,女性在这时期一般容易食欲减小,抵抗力下降。
5. 最大摄氧量
【答案】最大摄氧量是指人体在进行有大量肌肉群参加的长时lbJ 剧烈运动中,当心肺功能和肌肉利用氧的能力达到本人极限水平时,单位时间所能摄取的最大氧量,又称最大吸氧量、最大耗氧量。它反映了机体吸入氧、运输氧和利用氧的能力,是评定人体有氧工作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6. 下丘脑调节肽
【答案】下丘脑调节肽是指下丘脑促垂体区的肽能神经元合成并分泌的一些调节腺垂体活动
的肽类激素。迄今,已经发现9种下丘脑调节肽: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生长抑素、生长激素释放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促黑素细胞激素释放因子、促黑素细胞激素释放抑制因子、催乳素释放因子、催乳素释放抑制因子。
7. 肺换气
【答案】肺换气是指肺泡与肺毛细血管中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通过肺换气,静脉血可成为动脉血。肺换气的主要影响因素有气体的分压差、气体的溶解度与分子量、呼吸膜的面积和呼吸膜的厚度等。
8. 老年人
【答案】老年人是指60周岁以上的人。世界卫生组织将60〜74的人称为年轻的老年人,而将75〜89岁的人称为老年人,90岁以上的人称为长寿老年人。一般来讲进入老年的人生理上会表现出新陈代谢放缓、抵抗力下降、生理机能下降等特征。
二、简答题
9. 脑干对肌紧张是如何进行调控的?
【答案】脑干网状结构存在着抑制区和易化区对肌紧张进行着调控。
(1)抑制区范围较小,仅位于延髓网状结构的腹内侧部,该区的活动能减弱肌肉的牵张反射。
(2)易化区分布的范围广泛,贯穿于整个脑干中央区域,该区域活动增强时,起着易化肌紧张的作用。
(3)从活动的强度来看,易化区的活动比较强,抑制区的活动比较弱,因此在肌紧张的平衡调节中易化区略占优势。正常情况下,脑干网状结构接受来自大脑皮层、小脑、纹状体和丘脑的下行影响,然后再以其活动影响脊髓反射活动。
10.简述血管活动的神经及体液调节机制。
【答案】(1)血管活动的神经调节机制
血管受缩血管和舒血管神经支配。
①缩血管神经都是交感神经,其节后纤维释放去甲肾上腺素,可导致血管平滑肌收缩,口径变小,血压升高。
②体内仅有少量血管接受舒血管神经的支配,它的节后纤维能释放乙酰胆碱递质,使血管平滑肌舒张。
(2)血管活动的体液调节机制
调节血管舒缩的体液因素主要有两类:
①激素,主要是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对冠状动脉以外的所有血管都有缩血管作用,而肾上腺素对不同部位的血管作用不同,它能使皮肤、肾、胃肠血管收缩,而心、骨骼肌和肝脏血管舒张;
②组织细胞的代谢产物,只在局部组织发挥调节作用,如内皮素、组胺、前列腺素等,具有调节血管口径,改变局部血流量的作用。
11.根据儿童少年肌肉的特点,如何进行体育教学与训练?
【答案】(1)儿童少年肌肉的特点
①儿童少年与成人相比,肌肉中水分较多,蛋白质较少,间质组织较多,肌肉收缩的有效成分较少,故收缩较弱,耐力差,易疲劳,但恢复较快。
②儿童少年的肌肉发育顺序
躯干肌先于四肢肌,屈肌先于伸肌上肢肌先于下肢肌,大块肌肉先于小块肌肉。肌力的逐年增长也是不均匀的,在生长加速期,肌肉纵向发展较快,但仍落后于骨骼的増长,其肌力和耐力均较差。生长加速后期,肌肉横向发展较快,肌纤维明显增粗,肌力显著增加。女孩在15〜17岁,男孩在18〜19岁肌力增长最为明显。
(2)根据儿童少年肌肉发育的特点,在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中应注意:
①根据年龄特点安排运动负荷
在10岁以前肌肉生长和肌肉力量的增长速度较慢,不宜进行负重练习,可采用抗体重练习,如徒手跑、跳等。在12〜13岁肌肉体积和力量増长速度加快,可增加一些抗阻力(如拉橡皮筋)或哑铃等的力量练习。15〜18岁,肌肉体积和力量增长的速度最快,在练习中,可以增加阻力或负重,以有效地发展肌肉力量。力量练习时,应以动力性力量练习为主,辅以适宜的静力性练习。负荷不宜过大,组数不宜过多,练习结束后,注意做好放松活动。
②根据肌力发展规律安排训练
由于儿童少年肌肉的生长发育不均衡,在运动训练中,应注意全面身体训练,在注意发展大肌群(如腹背肌肉等)的同时,也要注意发展小肌肉群的力量和耐力。在身高增长加速时,肌肉的长度增加较快,肌肉收缩力量和耐力都较差,宜采用伸长肢体练习,弹跳和支撑自身重量的力量练习,重负荷力量练习宜少采用。生长加速期结束后,身高的增长缓慢、肌纤维增粗速度加快,肌力显著増加,可以适当增加力量性练习。
12.简述你所报考的运动项目的能量代谢特点及训练
【答案】不同的项目都具有自身的项目能量代谢特点
(1)对田径项目而言,一般随运动距离延长,有氧代谢供能在总体能量供应中的比率逐渐增多。
(2)对篮球、足球等球类项目,低、中强度以及大强度爆发性体力活动在比赛中均有存在。
13.指出有训练者安静状态下运动系统的生物学适应特征。
【答案】有训练者安静状态下运动系统的生物学适应特征为:
(1)骨骼的特征
运动训练对骨骼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骨密度等方面的变化。依运动员训练水平、训练年限及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