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沈阳体育学院运动生理学之运动生理学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肺换气
【答案】肺换气是指肺泡与肺毛细血管中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通过肺换气,静脉血可成为动脉血。肺换气的主要影响因素有气体的分压差、气体的溶解度与分子量、呼吸膜的面积和呼吸膜的厚度等。
2. 拉长收缩
【答案】拉长收缩是指当肌肉收缩产生的张力小于外加的阻力时,肌肉积极收缩,被拉长的收缩形式。拉长收缩时肌肉起止点相离,又称离心收缩。
3. 高血压前期
【答案】高血压前期是指收缩压或舒张压时的血压值。高血压前期比以往界定所认为的“血压正常高限”更有积极意义和行动取向,极大地加强了人们对疾病的
“高血压前期”防范意识,提示人们在早期就应该注意生活方式的调整,预防高血压的发生发展。
提供给了人们一种提前干预的新理念。
4. 肾小球有效滤过压
【答案】肾小球有效滤过压是指肾小球滤过作用的动力,它涉及三种力量,首先是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它是促进血浆从肾小球滤过的力量;其次是血衆胶体渗透压和肾小囊内压,是与其相对抗的力量。肾小球的有效滤过压=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一(血楽胶体渗透压+肾小囊内压)。
5. 个体乳酸阈
【答案】个体乳酸阈是指个体在渐增负荷中的乳酸拐点,因这一临界点的血乳酸浓度个体差异较大,可在1.4~7.5mmol/L的范围变动。个体乳酸阈更能客观、准确地反映机体有氧工作能力的高低。
6. 氧通气当量
【答案】氧通气当量是指每分通气量和每分吸氧量的比率
率高。正常人安静时为在最大强度运动中较一般人低,呼吸效率高。 明肺通气的能力增加相对高于氧化代谢能力的增加。安静时的相同强度运动时,优秀耐力运动员的
7. 动脉血压 此值小说明氧的摄取效为这说几乎不因训练而改变。在
【答案】动脉血压是指血液对单位面积动脉管壁所产生的侧压力。动脉血压形成的条件有:
①有足够的血液充盈血管;②心室射血和外周阻力的相互作用。
8. 运动性月经失调
【答案】运动性月经失调是指女性运动员由于持续大强度、长时间、大负荷的剧烈运动而出现初潮延迟、黄体功能不全、无排卵、月经周期延长或缩短、月经过多或过少,甚至闭经的现象。运动性闭经的发生率从运动女性的
到优秀运动员的高达不等。运动性月经失调会影响骨的健康、脂代谢、骨豁肌代谢,对女性身体危害极大。
二、简答题
9. 延迟性肌肉酸痛和运动性骨骼肌超微结构改变的机理。
【答案】研究证明,延迟性肌肉酸痛和超微结构改变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当骨骼肌承受了不适应的运动负荷或大负荷后,必然会在功能上出现收缩能力下降,在主观感觉上受试者感觉到肌肉酸痛,在形态学方面,从宏观上肌肉表现出僵硬,而在微观上则会发生某种程度的肌纤维超微结构改变。延迟性肌肉酸痛和运动性骨骼肌超微结构改变的机理主要有:
(1)肌肉痉挛学说
骨骼肌大负荷运动后,肌肉激活程度仍在加强,因而推测运动导致运动肌局部发生痉挛,肌纤维中的微血管因肌纤维痉挛而受到挤压以至局部肌肉缺血,导致P 物质等酸痛物质积累,反过来又进一步刺激疼痛神经末梢,反射性地加剧了肌肉痉挛和局部缺血状态,进而形成恶性循环,最后导致延迟性肌肉酸痛。
(2)损伤学说
该学说认为,延迟性肌肉酸痛是由于骨骼肌纤维损伤造成的。骨骼肌中某些酶,
如肌酸激酶和乳酸脱氢酶
(3)急性炎症学说
骨骼肌中含多种蛋白水解酶,肌肉损伤后,这些蛋白水解酶降解损伤的脂质和蛋白结构,导致除了缓激肽、组胺、前列腺素在损伤区域堆积外,也诱发单核细胞和中性细胞浸润到肌肉损伤部位。同时,骨骼肌小血管通透性増加,导致蛋白含量丰富的体液扩散至肌肉内部造成水肿。最终炎症因子、升高的渗透压激活IV 类神经感受器受体,引起肌肉酸痛。
(4)骨骼肌蛋白降解学说
该学说认为运动导致的延迟性肌肉酸痛和超微结构改变,是由于运动导致骨骼肌收缩蛋白和骨架蛋白降解,使骨骼肌骨架解体,最终导致骨骼肌超微结构改变,在功能上表现出收缩能力下降。骨骼肌蛋白的降解导致骨骼肌的炎症过程发生,因而也会诱发延迟性肌肉酸痛。
(5)钙离子损伤学说大负荷运动产生的高张力使细胞膜受牵拉,激活
度差进入细胞内。另外,细胞膜的损害也可造成
①高通道,顺浓内流。运动后肌浆网功能下降,摄钙能力下等,可因运动导致骨骼肌细胞膜的通透性增大而由细胞内进入血液。这些肌肉蛋白在血液中浓度增加意味着骨骼肌细胞膜损伤或通透性增加,肌肉存在某种程度的损伤。 降,也可导致胞浆内高钙。肌细胞内异常高钙可通过以下途径对肌纤维造成损伤: 水平激活了钙依赖性蛋白酶,使肌纤维内结构蛋白质降解;
②线粒体为了缓冲肌浆内高钙而摄取了超量的
的再合成能力降低; ③由于是肌肉收缩的起动因子,肌细胞内抑制了细胞内呼吸和生成,使ATP 增高,使肌纤维收缩丧失控制,处于痉挛状态。
10.简述特异性(适应性)免疫应答的特性。
【答案】特异性免疫应答的特性主要有:
(1)特异性,对某个特定的异物性抗原能引起特异性免疫应答。
(2)多样性,机体可针对环境中多种多样的抗原,分别建立起不同的特异性免疫应答。
(3)记忆性,当异物抗原再次入侵时,可产生快而强的再次免疫应答效应。
(4)耐受性,正常情况下,免疫系统对自身成分有保护性的免疫耐受。
(5)自限性,异物抗原激发免疫应答的程度和水平可以自我调控在一定的范围内,以免扩大和累及正常组织。
11.与一般心脏相比,运动员心脏表现出哪些结构功能特点?
【答案】(1)运动性心脏肥大
运动性心脏肥大是指长期系统的运动训练使运动员心脏发生明显的增大的现象。运动性心脏肥大表现在心腔的扩大和心肌肥厚两方面。超声心动图和影像测试等方法研究表明,长期承受耐力性运动刺激的心脏肥大以心室腔内径扩大为主,心室肌的肥厚为辅;长期承受力量性运动刺激的心脏则以心肌肥厚为主,其心腔内径的改变相对较小甚至无改变。
①运动性心腔扩大
运动性心腔扩大主要是由于经常性的长时间耐力运动刺激使静脉回心血量增加. 逐渐引起心肌纤维肌小节数量和长度增加,导致心腔由功能性扩大转化为器质性扩大。运动性心肌肥厚主要是机体在克服高阻力负荷时,心脏收缩时的后负荷增加,引起搏出量减少,机体只能通过加强心肌的收缩力来保证心脏的供血,运动后合成代谢特别是心肌收缩蛋白的合成亦更加旺盛。
②运动性心肌肥厚
运动性心肌肥厚是心肌细胞对运动刺激的一种良好适应性反应,是一种功能性代偿,它和临床上冠心病、肺心病和风湿性心脏病后期常出现的病理性心脏肥大明显不同。
(2)运动性心动徐缓
运动性心动徐缓是指具备运动员心脏者普遍出现的安静心率明显低于正常值的现象。优秀耐
力性运动员的心率常降到最低者可达导致运动性心动徐缓发生的原因是安静状态心迷走神经紧张性相对增高所致。心交感神经和心迷走神经功能的动态平衡维持心率在特定水平,当机体处于安静状态时,交感神经对心迷走神经的抑制作用减弱,导致安静状态下植物性神经系统功能平衡点向副交感神经系统方面移动,使心率降低。
运动心脏安静时虽然心率较低,但由于心脏肥大而表现出较高的搏出量,因此安静状态下的心输出量与普通心脏无明显差异。但因其较低的心率,使得每分钟能量消耗远较普通人低,表现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