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宁夏大学财政学(同等学力加试)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摘要

一、简答题

1. 试述我国财产税进一步改革的思路。

【答案】我国下一步税制改革的基本思路是:根据“简税制、宽税基、低税率、严征管”的原则,围绕统一税法、公平税负、规范政府分配方式、提高税收征管效能的目标,在保持税收收入稳定增长的前提下,适应经济形势和宏观调控的需要,积极稳妥地分步对现行税制进行有增有减的结构性改革。

我国财产税改革的方向是:整合税种、统一名称、统一内外税制,扩大征收范围,建立既符合WTO 原则,又适合我国国情的大财产税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是:

①统一名称,整合税种。明确界定财产税的属性,本着“简化税制”的原则,跳出现行模式,取消诸多并存的税种,统一内外税制,建立统一的财产税。

②拓宽税基,扩大财产税的调节范围。按照财产税的税种属性特征,在财产不同的存续形态下合理选择课征点,扩大财产税的覆盖面。随着分配制度的改革、个人住宅商品化和家庭财产的积累,财产税的纳税人要进一步扩大到自然人。

③可以考虑适度分权。鉴于我国幅员辽阔、财产税税基具有非流动性的特征,在税收管理上应适度向地方放权,可以采取中央设定税种、地方政府有权决定开征、停征和税率高低的管理模式。

④提高财产税的比重,充分发挥财产税的功能。当前在经济转轨时期,地方政府的职能和权限正日益受到重视,财产税的税源日益丰沛,有必要也有可能为地方提供一定比例的固定收入,作为地方财力的后盾。

2. 试述公共需要的历史性与特殊性。

【答案】(1)社会的公共需要是历史的。

一般来说,公共需要在任何社会形态下都是存在的,不因社会形态的更迭而消失,这是共同性。公共需要又总是特殊的,即具体地存在于特定的社会形态之中。对它的历史性可以沿着两条线索去探讨:

①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线索,研究在一个个具体的经济发展阶段上,社会产生了或可能产生哪些公共需要;

②生产关系变迁的线索,研究在一个个具体的社会形态下,统治阶级或集团如何以社会公共需要的名义将剩余产品的分配做有利于本阶级或集团的安排。

(2)社会的公共需要是特殊的。

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上,除保证执行国家职能那部分需要外,社会公共需要的主要内容是在不断变化发展的。

在传统社会中,农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部门,提供农业正常发展的条件,是这一阶段主要的社会公共需要,农田水利建设几乎无一例外地是这一时期的一项重要财政支出。在经济起飞阶段,工业上升为国民经济的主导部门,人们从工业发展的实践得知,扩大投资是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这一认识塑造了经济起飞阶段的社会公共需要的。

3. 试述国库集中支付的基本内容。

【答案】(1)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就是对预算资金分配、资金使用、银行清算及资金到达商品和劳务供应者账户的全过程集中进行全面的监控制度。要点是:

①财政部门在国库或国库指定的代理银行开设统一的账户,各单位在统一账户下设立分类账户,实行集中管理,预算资金不再拨付给各单位分设账户保存。

②各单位根据自身履行职能的需要,可以在经批准的预算项目和额度内自行决定所要购买的商品和劳务,但要由财政部门直接向供货商支付货款,不再分散支付。

③除某些特殊用途外,购买商品和劳务的资金都要通过国库直接拨付给商品和劳务供货商。 (2)实行集中支付制度的措施

①实行集中支付制度要做好准备工作,包括:制定相关的财政金融法规; 建立支付中心业务和信息处理系统,选择代理国库日常业务工作的商业银行。

②建立资金管理方式。

a. 在中央银行建立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相应地在财政部门建立资金账册管理体系,预算资金由中央银行的国库单一账户统一保存和管理,财政部门只给预算单位下达年度预算指标及审批月度用款计划。

b. 设立“国库集中支付中心”,由“支付中心”根据各预算单位的用款情况和实现购买活动开具的付款申请,通过国库单一账户直接向供货商支付货款,人民银行国库部门负责国库账户管理、资金清算及监督工作。

③明确集中支付外的辅助支付办法。为了保证预算单位的及时和便利用款,可以允许有几种集中支付外的辅助支付办法。

a. 工资支付,由“支付中心”在商业银行开设工资账户,根据同级财政部门下达的工资顶算按月将资金从国库单一账户划拨到商业银行的工资账户; 商业银行再根据各预算单位开具的职工工资表,将资金拨付到职工个人的工资账户。

b. 零星支出支付,即预算单位的日常小额经费支出的支付,包括购买一般办公用品、支付差旅费、业务招待费等,由“支付中心”根据核定的零用金数额,将资金从国库单一账户拨付到在商业银行开设的“零用金付款”账户,并委托商业银行提供小额支票和信用卡,由各单位自主支配使用,先支出后报账。

c. 转移性支出支付,由“支付中心”按核定的资金从国库单一账户直接拨入受款人的银行账户; 试点过程中尚未实行集中支付的预算单位的支付,也采取这种方式支付。

4. 思考合理调节财政收入规模的基本思路。

【答案】(1)正确理解和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是合理调节财政收入规模的前提。

从现实生活看,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当前社会经济发展方针以及长远社会经济发展战略,是确定我国合理财政收入规模的直接因素。从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角度思考,我国的财政收入规模又不宜过大,对目前过快的财政收入增长速度应适当加以调节,使财政收入规模控制在适度的空间。

(2)实行兼顾“以支定收”和“以收定支”的方针。

当税收制度和税收征管走向法制化和规范化而且税收收入相对稳定之后,税收收入规模则反过来制约财政支出规模。目前我国已经到了应用税收收入规模来制约财政支出增长的时候了。

(3)预算内财政收入是全口径财政收入中不可质疑的部分。

我国预算内收入是当前全口径财政收入中的基本部分,应当是没有任何质疑的部分。

①预算内收入是当前政府提供公共物品的基本保障,近年来支出结构不断优化,预算内收入主要是用于教育、卫生、社会保障以及新农村建设支出的增长,今后仍然需要持续增长;

②预算内收入也是国防经费的基本保证,我国财政支出中国防费用仅占8%左右,占GDP 的比重不到2%,在当前的国际形势下,不能再继续削减;

③近年来大地震、大早、大涝、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频发,这些灾害必须由财政来补偿,需要足够的预算储备去应对?

④预算内收入是当前政府收入中法制化、规范化程度最高的,透明度也是最高的,是无可置疑的。

(4)继续坚持有增有减的结构性调整的税收政策。

根据目前的政治经济形势不适于实行全面减税政策,最佳途径是在税制改革的同时对税负进

行有增有减的结构性调整,同时,可以通过税基和税率的调整达到合理控制税收收入增长的趋势。

(5)严格控制政府性基金收入的增长,继续税费改革,坚决取缔滥收费。

控制政府性基金收入的增长,特别是要完善土地政策,制止土地出让收入的非正常增长; 完善政府性基金预算的编制和执行,加强“收支两条线”预算管理; 继续进行税费改革,将可以规范为税收的收费纳入顶算,继续清理整顿屡禁不止滥收费,确保税基,保证税收的合理增长。

(6)调节财政收入规模的有效手段是随时观测财政收入增长弹性系数和增长边际倾向指标。

财政收入增长在一定时期内总是存在一定的正常增长空间,但不同年份却可能存在较大的波动,而弹性系数和边际增长倾向则可以显示波动的程度。

5. 如何正确理解财政平衡?

【答案】由于财政收支活动是政府经济活动的集中体现,因此财政收支结果是否平衡,不仅取决于政府自身的理财观念、方法和能力,还取决于国民经济的运行状况。这就要求我们对财政平衡做全面的、科学的、动态的理解:

(1)理解财政平衡不能将平衡机械地认为是收支数量上的绝对相等。一般情况下,财政收大于支略有结余,可以视为财政基本平衡; 支大于收略有赤字,也可谓财政基本平衡。两者都是财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