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黑龙江大学哲学学院701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研强化班模拟试题及答案

  摘要

一、简答题

1. 为什么说在意识产生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性作用?

【答案】之所以说在意识产生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作用,是因为:意识不仅仅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更重要的是社会的产物。意识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并随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要真正理解意识是社会的产物,必然要追溯到劳动,因为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劳动为意识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客观的需要和可能。人的劳动同动物活动的根本区别在十制造和使用工具。制造和使用工具改造外部世界的劳动不仅要求人们认识事物的现象,而且要求人们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这是动物的感觉和心理所不能胜任的。正是在劳动这一客观需要的推动下,产生出人的抽象思维能力,产生出人类意识这种高级的反映形式。

(2)作为思维外壳的语言也是在劳动过程中产生和发展的。“语言是一种实践的、既为别人存在因而也为我自身而存在的、现实的意识。语言也和意识一样,只是由于需要,由于和他人交往的迫切需要才产生的。”语言的产生,使人脑能够用词来概括各种感觉材料,进行抽象思维活动,使人类获得了交流思想的工具,从而推动了人类意识的发展。

2. 怎样认识事物的肯定与否定?

【答案】(1)肯定和否定的含义

任何事物的内部都包含着肯定和否定两个方面或两种因素。肯定方面是事物中维持其存在的方面,即肯定这一事物为它自身而不是他物的力一面; 否定的方面是事物中促使其灭亡的方面,即破坏现存事物使它转化为他物的方面

(2)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

肯定与否定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具体表现为:

a. 肯定和否定是相互排斥的。在它们相互排斥的过程中,当肯定的方面处于优势时,事物保持其原有的性质和自身的存在; 一旦否定的方面在发展过程中取得了支配地位,就使事物转化到自己的对立面,达到对事物自身的否定。事物的自我否定,也就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质变、矛盾的转化和解决。

b. 肯定和否定是相互渗透的。肯定包含否定,否定又包含肯定。世界上既没有不包含任何否定的纯粹的肯定,也没有不包含仟何肯定的纯粹的否定。肯定中总是渗透、包含着否定,在这个意义上,肯定就是否定:而否定中又总是渗透、包含着肯定,在这个意义上,否定就是肯定。从发展的

过程来看,如果肯定中不包含否定的因素,事物就会停滞不前; 反过来看,如果否定中不包含肯定,事物就失去了发展的可能。

二、论述题

3. 用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辩证关系原理,说明为什么“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答案】(1)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辩证关系原理

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同一真理的两种属性,它们的辨证关系表现在:

①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相互渗透和相互包含。一方面,真理的相对性之中有绝对性,真理的绝对性寓于其相对性之中,任何相对真理之中都包含着绝对真理的颗粒; 另一方面,真理的绝对性之中有相对性,真理的相对性是构成其绝对性的成分,绝对真理通过相对真理表现出来。

②二者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从相对真理到绝对真理的转化。坚持二者的辨证统一,要反对两种错误观点:绝对主义和相对主义。前者片面夸大真理的绝对性,把真理看成是僵化的、不发展的:后者片面夸大真理的相对性,把真理看成是没有自身确定性和规定性的东西。

(2)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原因如下:

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辨证关系原理,为我们理解“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命题提供了理论依据。

马克思主义作为真理体系,也是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统一。由于马克思主义正确反映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被不断发展的实践证实其正确性,这体现了它的绝对性。因此,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在任何时候都要坚持。但是,马克思主义并没有穷尽一切真理,随着实践的发展和条件的变化,它的个别结论也会失去效用,这体现它的相对性。因此,我们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前提下,要进一步发展马克思主义。根据社会实践的发展,着眼十我们正在做的事情,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开创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体现马克思主义的生机和活力。

4. 结合中国环境问题的实际,说明应该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当代的环境问题。

【答案】(1)我国的环境问题

①水土流失严重。

②荒漠化土地不断扩大。

③大面积的森林被砍伐,天然植被遭到破坏,大大降低了其防风固沙、涵养水源、保护生物多样化等生态功能

④草地退化、沙化和碱化等“=化”面积逐年增加。

⑤生物多样化受到严重破坏。

(2)正确认识和对待环境间题

①要全面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

②要反对盲目乐观和消极悲观两种错误态度。

③深入开展我国历史上自然环境变迁和灾害问题的研究; 环境问题不能脱离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来解决。人与人的关系和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互为中介的,人的全面发展必须合乎生态规律,良好

的自然环境是人全面发展的源头活水,也是全人类解放的基本标准之一。马克思认识到环境问题不能脱离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来解决。关于人和自然的关系,马克思看到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的生存离不开自然,因而人与自然冲突就是不可避免的。

三、辨析题

5. 真理是绝对和相对的统一

【答案】该观点是正确的。具体分析如下:

任何真理都既具有绝对性,又具有相对性,都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

真理的绝对性是指:任何真理都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都包含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每一个真理性认识的获得,都是向无限发展的物质世界的接近。真理的相对性是指:任何真理都是对客观世界的某一方面一定程度、一定层次近似正确的反映,认识有待于扩展和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