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山西大学哲学社会学学院812西方社会学史考研冲刺密押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类意识

【答案】“类意识”,即意识的这样一种状态,在这种状态下的一切生物,不管它在自然界中占有什么地位,都承认其他有意识的生物与自己属于同一类。吉丁斯从亚当·斯密的人类情感说出发,提出了著名的“类意识”概念。他认为,由于人们以相同的方式对相同的环境刺激加以反应,所以,人们意识到大家是同类。

2. 独立性假设

【答案】布劳的第四个假设是独立性假设,即在一个社会中,社会结构中任何一种社会地位对人们社会交往的影响都或多或少地独立于其他社会地位的影响。这个假设并不否认儿个社会地位参数会对人们的社会关系有共同的或是相互作用的影响。它只是强调人们之间只要不是任何社会地位都完全相同,那么不同的社会地位就会对他们的社会生活产生影响。

3. 文化的传递性

【答案】文化的传递性,是指文化一经产生就要被他人模仿、效法、利用。文化不是静止不动的,而是时刻处于变化之中,在时间与空间维度上,它通过各种方式向周围辐射。在时间维度上,表现为代际传承,即子代通过社会化学习生活技能、谋生技巧、价值观念、行为规范,将社会的文化内化于己。文化的内容不能通过遗传方式来获得,只有以人为载体,通过人的基本社会化,才能一代接一代地向下传递。文化的传递不是简单复制或全盘接受。

4. 安全阀制度

【答案】社会安全阀制度或体制是社会的一种机制,它通过潜在的社会冲突来维持一个群体。安全阀可以使过量的蒸汽小断排出,而不破坏整个结构,冲突也能帮助一个动乱的群体“净化空气”。科塞注意到,这样一个安全阀“可以充当发泄敌意的出口”,及时排泄积累的敌对情绪。

5. 一般社会结构

【答案】在一个存在异质性或不平等性的社会里,人们有更多的机会遇到其他社会集团或不同社会地位的人,而小是自己所属的社会集团或阶层的人。布劳由此导出了两条定理:

一个社会的异质性增加该社会各社会集团间的关系;

一个社会的不平等性越大,该社会中处于不同社会地位等级上的人们之间发生社会关系的可能性越大

6. 接近性假设

【答案】布劳把他的第一个假设称为接近性假设,即社会地位接近的人们之间的社会交往多于地位相距较大的人们之间的交往。这个假设分别应用在无等级差别和有等级差别的社会地位上,会产生不同的表现形式。

在无等级差别的社会地位轴线上,接近性假设表现为人们的集团内交往多于集团外交往。在有等级差别的地位轴线上,它表现为人们的社会交往随着他们的地位差别增大而减少。这个假设包含的思想很简单,即人们更倾向于同自己地位差不多的人来往。既然人们有这种交往倾向,他们为什么还经常进行集团外交往或与自己地位有差距的人打交道呢? 布劳认为,问题的关键就在于社会的结构性条件抵消了人们的心理偏好。

7. 历史唯物主义

【答案】历史唯物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的社会历史观和认识、改造社会的一般方法论。亦称唯物史观。“历史唯物主义”这个名词来表述这一科学的社会历史观:“认为一切重要历史事件的终极原因和伟大动力是社会的经济发展,是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改变,是由此产生的社会之划分为不同的阶级,是这些阶级彼此之间的斗争。

南斯拉夫学术界认为,历史唯物主义是关于社会发展的最一般的理论,它表现为历史的逻辑,是辩证唯物主义在社会历史中的运用。因此,它的基本内容是关十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一言以蔽之,历史唯物主义是一种理论学说,它与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关系,犹如达尔文的进化论与生物学的关系一样,是理论学说与具体学科的关系。

8. 社会集合体

【答案】社会集合体,在滕尼斯看来,可以把“党派”这一概念作为“社会集合体”的理想类型。他认为,可以把“党派”理解为一种借选择意志而形成的集合体,这种集合体被有意识地当作为达到特定的或不定的目的所采取的手段。现实中各种社会集合体与作为理想类型的党派是有距离的。

9. 功能分化

【答案】功能分化,是伴随着社会结构进化而产生的一种必然现象。例如,在一个原始的狩猎部落里,猎手和武士是由同一部分人担任,没有发生彼此分离的现象。但是,随着历史的发展,社会结构口益变得复杂,其社会各部分的功能也出现了自然分化的现象。在定居的农业社会里,耕作者和武士的角色己不再由同一部分人担任,逐步形成相互独立的两部分人。在一个小的部落联盟里已开始出现初步的政治设施,随着一个更大的政治单位的形成,社会结构的进化和功能的分化更为明显。这时开始出现领袖、统治者和国王。他们成为与普通群众、被统治者和臣民们对

立的阶级或阶层,执行着与后者完全不同的社会功能。

10.后现代理论

【答案】后现代观念表现在文学批评、历史分析、哲学思考、建筑学、神学和社会理论等广阔的领域中。福柯是一位复杂的思想家,而不是纯粹的“后现代”论者。福柯的著述主要表现在知识考古学、权力谱系学、自我伦理学三个方面。此外还有布希亚,他对现代性进行的批判和对后现代性的勾勒。另外波兰犹太裔的英国社会学家鲍曼的后现代伦理。他们也被认为是后现代社会理论的重要代表人物。

二、简答题

11.统治的基本类型(韦伯)。

【答案】韦伯将实际存在的具有合法性的统治形式划分为二种类型,即传统型统治、魅力型统治和法理型统治。

(1)传统型统治传统型统治建立在人们对传统的神圣性信奉的基础之上,这种统治类型主要存在于前现代社会。从传统型统治的组织情况来看,它主要具有以下特征:

①缺乏按照事务规则确立的、固定的“权限”。

②缺乏固定的、合理的等级制度。

③没有自由的契约和相应的规定,用以确定官员的任免与晋升。

④缺乏专业的业务培训。

⑤官员没有固定的薪金和用货币支付的薪金。

(2)魅力型统治

魅力型统治建立在对具有超凡品质和特殊魅力的领袖人物的崇拜和信赖的基础之上。韦伯称,“魅力’应该是一个人的被视为非凡的品质。魅力型统治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①领袖人物的魅力能否被认可取决于被统治者,而且这种认可要经受实际的考验。先天具有魅力并不能成为统治合法化的原因。

②领袖人物的魅力要经受持久的考验。倘若他长久未能取得成就,尤其是他的领导没有带给被统治者以幸福安康,那么他的魅力型权威的机会就消失。

③魅力型统治的统治团体是一种感情共同体。它的行政管理班子不是根据等级观点而选择的官员,而是按照魅力品质来选择的,与“领袖”相对应的是“亲信”。

④魅力型统治是一种非经济性的典型政权。魅力型统治需求满足的典型形式,一方面依靠资助或者托钵乞讨,另一方面是掳掠、暴力榨取或者和平讹诈。

⑤在受传统束缚的时代,魅力是巨大的革命力量。

(3)法理型统治

韦伯将建立在遵守正式制定的法律基础上的统治称为法理型统治。韦伯将法理型统治视为行政管理的现代形式。具有以下特征:

①在法理型统洽下,行政事务的运作要持续地受到规则的约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