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天津理工大学法政学院615社会学理论之外国社会学史考研强化模拟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人际互动

【答案】人际互动就是人际相互作用。人的相互作用可能是信息、情感等心理因素的交流,也可能是行为动作的交流。

2. 专门社会学

【答案】专门社会学,是滕尼斯的社会学体系中与一般社会学并列的社会学两大类别之一。专门社会学又包括纯粹社会学、应用社会学和经验社会学。

3. 单维参数

【答案】异质性、不平等性参数是单维参数,它们描述一个社会的人口在某一方面的分布状况。

4. 大社会学理论体系

【答案】大社会学理论体系是指南斯拉夫社会学。南斯拉夫社会学具有不同于苏联社会学结构和理论体系的明显特点。它既没有采取苏联的模式,也没有照搬西方的做法,而是走自己的路,立足本国,独具特点,自成体系。南斯拉夫社会学是一种大社会学理论体系。这里所说的“大”是指它除了包括社会学的传统内容外,还包括了在我国和其他一些社会主义国家作为单独一门学科的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内容。费亚缅科的《一般社会学原理》是大学社会学教科书中颇有代表性的著作。

5. 后现代性

【答案】后现代出现在现代之后,但这并不意味着后现代与现代纯粹是时间上的顺序关系; 后现代是指与现代判然有别的一个社会、文化和政治的新时代,但这也并不意味着后现代就完全是现代的终结者。实际上,后现代性与现代性之间更是一种批判性的关联,是对现代性及其后果的激进反思。

6. 有机整合(团结)

【答案】有机团结是社会学家涂尔干研究社会现象中社会团结问题时所提出的,现代发达的社会就像一个具有各种器官的有机体一样,其中每个人都按照社会分工执行着某种专门的职能,因此涂尔干把这种社会中所出现的新的团结形式称之为有机团结。有机团结是建立在社会分工和个人异质性基础上的一种社会联系方一式。有机团结是最基本的团结形式之一,有机团结指的是在现代工业社会中形成的社会团结,‘白以社会高度分化、社会成员充分分工为基础。在有机团结

中,维系社会成员的纽带是因为社会分工和社会专业化而造成的他们不可超越的相互依赖关系,这种关系表现在经济、政治和文化各个方面,尤其以物质利益为根本内容的经济关系是最基本的方面。

7. 社会

【答案】社会是一种人类共同生活的基本形式,它的本质是一种观念的机械的形成物,表现为一种相互陌生的生活共同体。在这里,人们的联系是建立在目的、利益及以此为条件的人们之间保持一定距离的基础上,基于自由与理智的思考。表现形式是诸如股份公司、大城市、民族国家以及整个市民经济社会和正在展开的工业社会,它们是基于常规、政策、公众舆论和特殊利益的联系。

8. 三层次论

【答案】三层次论的理论体系,是指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由高中低三个不同的部分组成:作为最高层次的马克思主义社会学一般理论的历史唯物主义,这是第一个层次; 作为中间层次的社会学专门(或局部)理论的中间层次,这是第二个层次; 作为底层或基层的经验研究的具体社会学,这是第三个层次。正如苏联《社会学手册》中所指出的:“马克思主义社会学是具有复杂的结构,并把一般理论、局部理论和具体研究等各类社会学认识结合起来的一门科学。”关于这样三个层次之间的关系,首先应当明确,它们不是并列的三个部分,而是一种有序的即具有高低之分的“等级结构”。苏联社会学界特别指出这一点,并有人把他们的社会学叫做具有“等级式结构的科学”。

9. 功能替代物

【答案】功能替代物是指,可供选择的某种功能需求的替代产物。在多数情况下,总是存在着可供选择的功能替代物,跨文化研究可以清楚地证实这一点。由于提出了功能替代物的概念,系统的功能需求和对特殊结构的需求这两个概念被清楚地区别开来,从而推翻了以往功能分析中“功能不可缺少性”假设。

10.中层理论

【答案】中层理论又称为中观理论。社会学家罗伯特·默顿最早对中层理论进行了系统的阐释,他认为中层理论既不是具体研究中的操作性假设,也不是包罗一切的宏观巨型理论,而是针对某一方面社会现象或社会行为的分析框架,它由有限的几组假设或命题组成,并可通过逻辑推导产生可证实或证伪的具体的操作性假设。比如,教育与社会结构再生产理论、市场分配与再分配权力的理论等,就是中观理论。

二、简答题

11.试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符号互动论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思想。

【答案】(1)布鲁默全面总结与发展了符号互动论,有三个基本论断:

①他认为人类对于某一客体所采取的行动,主要是根据他们对客体所赋予的意义。同一事物

对于不同的人意义也各不相同。

②人们赋予事物的这种意义产生于人们的互动之中,即人们的态度、观念总是受到他人的影响,一个人对于某事物的定义总能从他人的定义中找到根源。

③布鲁默指出,事物的这此意义小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解释的过程中随时加以修正的。行动者总是根据他的特定“处境”来选择、审查、修正事物的意义。因此,所谓意义、解释不是事先就存在的,而是有一个形成过程。

(2)戈夫曼对人际互动的研究

戈夫曼根据人际互动发生的场合,将互动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在“社会机构”内,即在一定的界限(如围墙)内发生的、经常性、持续性的互动; 另一种是没有界限的、临时性的互动,如人们在街头的邂逅相逢。

①对于社会机构内互动的研究

他将社会机构比作一个舞台,认为人们都在这里登台表演。这种演出是由社会互动所有参加者的活动构成的,它既包括自我的表演、感情的表达、信息的发出,也包括周围人对这些动作、符号的理解。表演是按一定的常规程序进行的。在表演中,预先设计的模式逐渐展现出来,每个人都根据剧本扮演角色,当然,在剧本说得不清楚的地力一人们可以自己设计动作或修改剧本。由于戈夫曼把人们的活动比作剧院里的演出,从戏剧的角度研究社会互动,因而,他的理论便称作“戏剧论”。

②对于社会机构以外互动的研究

这类互动是没有明确界限的、临时性的互动。他把这种互动称作“相遇”,认为相遇式互动的最突出特点就是人们之间持续性的相互注意。在对这类互动的研究中,戈夫曼提出了“角色距离”的概念。

(3)标签理论

这一理论认为,所谓社会问题或越轨行为是一种主观的东西,即某种社会现象之所以成为问题就是因为社会给它贴上了这样的标签。在研究社会问题与越轨行为时,这些问题或行为本身并不太重要,重要的是社会如何评价和对待它们。

12.什么是形式社会学?

【答案】形式社会学,在齐美尔看来,当人们之间的交往达到足够的频率和密度,以至于人们能够相互影响并组成群体时,社会便产生和存在了。因而社会学需要研究人们交往的基本过程和形式以及社会组织类型。人们在历史和现实中的种种相互作用、联系和行为,其中都存在着一种基本上类似的相互作用模式,这些相互作用模式就是所谓的“社会交往的形式”。社会学的主要任务就是识别这些基本的社会交往形式。齐美尔特别强调社会学要研究各种社会交往的形式,他提出社会学的研究就是“从各种现象中分出社会交往的要素……如同语法把纯粹的语言形式与这些形式赖以存在的内容分开一样”。齐美尔被认为是采用形式主义方法解释社会,这就是齐美尔的“形式社会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