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山西大学哲学社会学学院812西方社会学史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文化丛

【答案】文化丛,又称文化特质丛,是指因功能上相互联系而组合成的一组文化特质。它往往与人们的某种特定活动有关,而且往往是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的特殊结合。例如,迎宾活动可以看成是一个文化丛,这个文化丛包含着许多文化特质,诸如检阅仪仗队、奏国歌、鸣放礼炮等。文化丛是相关文化元素按照内在的功能逻辑进行整合的产物,相关的文化元素之间的联系是有一定逻辑的,不符合逻辑的文化元素的堆放并不能形成文化从,也不能发挥作用。

2. 社会整合

【答案】社会整合,是指社会不同的因素、部分结合成为一个协调统一的社会整体的过程,亦称社会一体化。社会学常论及的社会整合有文化整合、制度整合、规范整合和功能整合。最先提出社会整合思想并致力于研究社会整合的是法国社会学家迪尔克姆,后来美国社会学家帕森斯进一步发挥了社会整合概念并将其纳入了自己的结构功能主义的理论体系。迪尔克姆的社会整合理论主要分析了社会整合形成的原因、社会整合与个人是什么关系、团体意识对社会和个人起什么作用等二个问题。他认为社会整合有两种基本类型:“机械团结”和“有机团结”。迪尔克姆认为,社会问题的产生与社会整合程度的高低有密切关系。

3. 单维参数

【答案】异质性、不平等性参数是单维参数,它们描述一个社会的人口在某一方面的分布状况。

4. 情感性互动

【答案】根据互动中的人际关系及其性质,可将社会互动分为情感性互动、工具性互动和混合性互动。情感性互动,是指家庭、亲密朋友等初级群体中的人际互动过程,是人类社会互动中最常见、与人的社会生活关系最密切的互动过程。

5. 冲突论

【答案】冲突论进行的综合,一方面表现为兰德尔·科林斯借鉴符号互动论思想吸收杜尔克姆,马林诺夫斯基和拉德克里夫一布朗等人的观点。20世纪80年代后的冲突理论者进行理论综合的尝试,首先表现在对冲突理论进行的扩大化的解释。其次在广泛的研究中又融进了其他理论派别的思想,丰富其冲突理论的内涵。

6. 多数参数

【答案】相交性是多维参数,描述一个社会人口在几个方面的共同分布关系。

7. 齐美尔

【答案】格奥尔格·齐美尔(1858-1918)是经典社会学时期的德国社会学家。在社会学领域,齐美尔的主要学术贡献包括:通过提出并回答“社会是如何成为可能的”这一问题,确立了将社会交往形式作为社会学研究对象的基本思想,从而为社会学的产生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并且基于这种观念,对社会互动的形式和过程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同时尝试将量化方法引入社会学,研究群体规模大小对群体互动性质的影响; 通过对主观文化、客观文化和社会分化问题,尤其是货币问题的社会学分析,深刻揭示了现代工业社会的内在矛盾,以及资本主义的内在“文化悲剧”。齐美尔主要的社会学著作,包括《论社会分化》、《历史哲学问题》、《货币哲学》、《社会学:关于社会化形式的研究》、《社会学的基本问题》等。

8. 专门社会学

【答案】专门社会学,是滕尼斯的社会学体系中与一般社会学并列的社会学两大类别之一。专门社会学又包括纯粹社会学、应用社会学和经验社会学。

9. 《论法的精神》

【答案】孟德斯鸿在1748年写成的《论法的精神》一书成为政治理论史和法学史上的名著。在这部著作中,他提出了基于道德、荣誉和恐怖进行政体分类的三项原则。认为共和政体是建立在道德基础上,君主政权是建立在荣誉基础上,而专制统治则是建立在恐怖行动上。

10.逻辑行为

【答案】逻辑行为,就是指在主观上和客观上将手段与目的合理地联系在一起的行为。这不仅是对完成这些行为的主体而言,也针对那些拥有更广博知识的主体,也就是说主观上和客观上都具有上述意义的行为。。

二、简答题

11.简述韦伯社会学研究的方法论特征。

【答案】(1)历史上形成了实证主义方一法论、反实证主义方法论和批判主义方法论,德国社会学家韦伯是反实证主义方法论的重要代表人物。

(2)韦伯的社会学被称作“理解的社会学”,他将人的社会行动作为社会学的研究对象,认为社会学是一门致力于解释性理解社会行动并通过对社会过程和影响作出因果说明的科学。

(3)韦伯的社会学研究的方法论具有以下几方面特征:

①从研究的对象和方法来看,理解社会学具有主观偏向性。韦伯认为社会行动是社会学真正的研究对象,而人们的社会行动都是有主观意向和动机的,这与自然科学有很大的不同,因此社会学研究首先要设法理解人们的社会行动。

②因果多元论。韦伯的思想脉络是:社会是山行动者组成的系统,行动者的社会行动是有意义的,其意义是可以理解的,但仅有理解是不够的,对社会行动的理解必须伴有经验上的验证才是具有价值的。韦伯将上述主观解释和具体的验证概括为“主观恰当性”和“因果恰当性”两个命题。

a. 主观恰当性是对具体社会行动的过程和动机的理解,是表示对行动者的主观精神状态及其特定目的的认识程度。

b. 因果恰当性是一种事件的先后顺序,其程度是按照经验的规则存在着一种机会:它总是以同样的方式在实际进行着。

③价值中立。价值中立不是要求学者没有或不能有自己的价值判断,而是要求他们应弄清在什么地方要诉诸于分析的理解,在什么地方要诉诸于情感,告诫他们不要把关于事实的科学分析与关于事实的评论相混淆。④理想类型的假设。韦伯意识到,社会学如欲成为真正的科学,就必须像自然科学那样建构一套精确而严谨的概念体系来增强客观性,减少主观随意性。研究者把这种概念体系作为衡量现实的标准,审视现实与概念之间的差距,并对这种差距作出因果解释。韦伯称这种概念体系为“理想类型”。具体含义:理想类型是一个主观思维构建,它不是基于对所有事实进行经验上的概括,也不是作为社会的理想提出来的; 理想类型虽是一种主观思维的构建,但并不是随心所欲的虚构,也不是一种概念游戏。

12.试述默顿“中层理论”主张的含义。

【答案】(1)默顿提出,社会学理论是指逻辑上相关并与经验相符的一组命题。而“中层理论”是指“介于日常研究中低层次的而又必须的操作假设与无所不包的系统化的统一理论之间的那类理论,而统一性的理论试图解释社会行为、社会组织和社会变迁中的一切观察到的一致性”。

(2)默顿认为其中层理论具有如下几个特点:①它主要用于指导经验研究。中层理论虽具有一定的抽象性,但它更接近于构成可验证的命题的观察资料。②中层理论只涉及有限的社会现象,但它比单纯的经验概括更高一层。如参考群体理论、社会流动理论、角色冲突理论等都属中层理论。③中层理论可以融入到所谓的社会学理论系统中去,即违过有限的中层理论可以发展出普遍性的理论体系。④中层理论区分出了微观社会学问题和宏观社会学问题。⑤中层理论是经典理论研究工作的直接延续。⑥中层理论可以指明未知的方面,或需进一步研究的方面。

(3)根据默顿的中层理论观点,社会学理沦要有所发展,第一步就是先要建立具体化的理论,这种理论是以可接受经验验证的假设为基础的。接下来才可建立综合性的概念体系,而不应急于提出宏观大理论。

(4)默顿并非主张不去发展综合性的社会学理论体系,而是认为,社会学要达到此目标,必须重视科学研究的阶段性和知识的积累性。

13.简述布劳对“权力一一依赖”关系的分析。

【答案】布劳是社会交换论的重要代表人物,他着重分析的不是人际关系,而是社会结构,因此,布劳的交换理论又被称为“结构交换理论”。在布劳对微观社会结构中的社会交换的分析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