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北京市培养单位人文学院891单独考试行政管理学之行政管理学考研题库

  摘要

一、概念题

1. 协调职能

【答案】协调活动是行政管理过程的重要环节。行政管理归根到底就是设计和保持良好的行政环境,使人们能在组织内协调地开展工作,有效地完成行政日标。每项行政管理职能的开展,都要更好地促进协调,实现“1+1>2"的协同效应效果。具体表现为:协调行政组织之间、组织与个人之间、人员之间的关系:协调各项行政管理间的关系:协调行政组织与其他组织以及人民群众之间的关系。

2. 事前评估与事后评估

【答案】按评估所处阶段看,政策评估可分成事前评估和事后评估两种。

(1)事前评估又称预评估,它是在政策执行之前进行的一种可预测的评估,它的评估内容必须包含几个方面:①对政策实施对象的发展趋势做出预测; ②对政策可行性进行评估; ③对政策执行后可能产生的效果和影响预先评估。

事前评估的主要特点是将评估从单纯的事后检测变成了事前的预测和控制,这种提前预测的做法对公共政策的实施能起到一种凡事先预的效果,先把政策想周到,有利于政策在执行过程中产生更好的效果。

(2)事后评估是在政策执行完后,针对政策施行产生的效果和影响对政策进行评估。事后评估是政策评估的主导形式,它旨在鉴定人们执行政策对所确认问题确定达到的解决程度和影响程度,以及政策在执行时发生的作用,并判断政策原初设想的目标是否达成,辨别政策效果的成因,以求通过优化政策运行机制的方式,强化和扩大政策效果的一种行为。

总之,不管一项公共政策在执行前经过了多么详尽的事前评估,但是,在政策执行过程中,依然会遇到一些事前没有料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事后评估就是针对这些问题的产生和影响所做的,它试图以一种更为优化的政策运行方式,对已经实施的政策所产生的影响做出有效的分析和判断,期望能够帮助实现原初的政策目标。

3. 行政人员伦理

【答案】行政人员伦理是指国家公务员的行政道德意识、行政道德活动以及行政道德规范现象的总和。行政人员的伦理是公务员的行为规范伦理,它是行政伦理的关键组成部分。其本质特征由:①主观与客观统一; ②美德与公德统一:③自律与他律的统一。

4. 个人绩效合约

【答案】个人绩效合约是个体绩效考核的一种方法,该方法首先根据组织绩效目标自上而下

的层层分解确定不同员工的主要绩效范围,然后设定相应的绩效目标并确定具体的考核目标。员工在与其直接上级进行沟通后签订个人绩效合约。员工的直接上级负责监督绩效合约的完成,并负责根据绩效合约的具体要求对员工进行绩效考核。

二、简答题

5. 简述我国人大审查、批准政府预算的基本框架及预算工作的创新。

【答案】(1)日前,我国人大审查、批准政府预算的基本框架如下;

①以部门预算为基础开展预算审查监督,而非以预算支出功能来审批;

②加强人大预算监督立法,各地出台各自的预算审查监督条例,依法审查监督;

③加强组织能力建设,夯实人大常委会预算工作委员会的人员编制,并加强其专业技术力量; ④确立人大审查政府预算的基本程序,包括初审和大会审两个主要阶段。积极探索改进和加强人大预算监督方式和方法。

这是一种将初审和大会审结合,但是,更加注重初审。也就是说,虽然大会审直接影响大事表投票,因而更具有决定性,但事实上,初审比大会审更重要。这主要是由于两个方面原因导致的:

a. 人大代表们审查和监督政府预算的时间不足,即使代表们有强烈的参与兴趣,但人大代表大会每年只召开一次,而且会期比较短,代表们根本没有足够时间进行充分讨论。加上代表们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大会审的效果并不理想。

b. 我国《预算法》对人大的预算修正权并未明确规定,即使代表们审查发现问题,页没有相应的制度安排对政府预算进行相应的修正。这些都决定重点但在预算初审是更现实的选择。

(2)实践中,预算工作的创新

在实践中,一些地方开展一系列创新,加强预算工作委员会的工作力度,激活人大代表的作用,具体做法包括:

①扩大预算草案发放范围,提高人大代表知情权和参与度;

②要求政府预算真正遵守预算的全面性原则,将所有政府收支纳入部门顶算;

③要求预算调整和追加报人大审批;

④加强人大预算工作委员会与政府则政部门预算信息沟通;

⑤由于时一间、人力有限,开展以部门或专题为主,百姓关注的重点领域进行审查;

⑥开展多种形式培训,提高人大的专业技术水平,也针对普通百姓进行宣传教育,提高对政府预算的认识。

6. 简述法制行政原则与法制行政建设目标。

【答案】作为法治国家的重要部分,法治行政建设已成为当代政府管理创新的重要内容。其原则和目标具体如下:(1)法治行政的原则①法律优先原则。行政机关的一切活动都必须受法律的约束,不得与法律相违背; 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以及其他规范性文件都不得与法律相抵触或相冲突。

②程序公开原则。行政行为、行政过程和行政结果公开; 同时,行政行为中涉及到的文件、资料、信息情报公开。

③权力监督原则。行政权是宪法和法律赋予国家行政机关管理政治、经济和社会事务的最重要的国家权力但又容易被滥用的一项权力,因而制约权力的核心首先是依法监督行政权。

④法律救济原则。公民、法人权利受到损害时必须要有公正的救济机制; 政府行政组织必须保证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对其实施的行政行为有向法院提起司法审查的权利。

(2)法制行政建设目标

《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提出了我国法治行政建设的目标,具体有:

①完善依法行政体制

就依法行政体制而言,政企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基本理顺; 政府的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基本到位; 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间、政府各部门间的职能和权限比较明确; 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基本形成; 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行政执法体制基本建立。

②加强依法行政主体建设

就依法行政主体而言,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依法行政的观念得到巩固,形成尊重法律、崇尚法律和遵守法律的法治氛围; 依法行政的能力与依法行政实践相适应,善于运用法律手段管理经济、文化和社会事务,能依法妥善处理各种社会矛盾。

③完善行政法律制度

就行政法律制度建设而言,政府提出法律议案、地方性法规草案,制定行政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等,能符合宪法与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能充分反映客观规律和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能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④强化法律实施和科学决策

就法律实施和行政决策而言,法律、法规、规章能得到全面、正确实施,法制统一,政令畅通,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的权利和利益得到切实保护,违法行为得到及时纠正、制裁,经济社会秩序得到有效维护; 科学化、民主化、规范化的行政决策机制和制度基本形成,人民群众的要求、意愿能得到及时反映; 政府提供的信息全面、准确、及时,制定的政策、发布的决定相对稳定,行政管理做到公开、公平、公正、便民、高效、诚信。

⑤强化行政权力监督

就权力监督和纠纷化解而言,行政权力与责任紧密挂钩、与行政权力主体利益彻底脱钩,行政监督制度和机制完善,政府层级监督和专门监督有力,行政监督效能高。在此基础上,形成一套高效、便捷、成本低的防范、化解社会矛盾机制,社会矛盾得到有效防范和化解,政府应对突发事件和风险能力明显增强。

7. 行政与管理的区别。

【答案】管理是伴随人类社会产生而出现的一种活动。国家产生以后,国家政务逐渐从混乱的社会事务中分离出来,并逐渐出现了以国家政务管理为主要职责的专门机构和集团。但除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