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质调查研究院903地质学基础B[专业学位]之地球科学导论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摘要

一、简答题

1. 断层弹性回跳模型是怎样解释地震发生过程的?

【答案】断层闭锁段大致上呈一椭圆形区域,其范围随着断层的活动演化而变化。在开始阶段,由于断层在整体上还没有发生宏观滑移,断层闭锁段的范围也不明显。此后,随着断层整体滑移量的增加,断层闭锁段的椭圆形区域也随之增大。但当断层内剪切应力的积聚超过了闭锁段的强度极限后,断层闭锁段即因其自身发生了宏观尺度的快速滑移而消失。由于除断层闭锁段外的其他部位在断层运动的全过程中,都是大致做相对均匀的滑移的,故在这些段落,剪切应力也随着断层的滑移而做相对匀速的释放。这样就难以在短期内积聚大量的应力而导致骤发性地震。但是在断层活动的多数时间内,闭锁段并不随同滑移,因此其剪切应变和应力的增长就显著地高于断层的其他部位。而一旦闭锁段被剪断,它又势必于瞬间产生突然的位置回跳,以调整与断层其他部分的空间关系,并因此快速地释放出其积累的弹性应变能,以断层闭锁段为中心的地震就成为必然。

2. 泥石流、地裂缝和地面塌陷的异同点是什么?

【答案】泥石流、地裂缝和地面塌陷的异同点

(1)不同点

①泥石流

a. 泥石流是含有大量固体物质(泥和沙、石)的洪流,其容重一般在1.2~2.3t/m3之间。泥石流的性质和流态都不稳定,泥石流灾害常具突发性,其运动速度快,能量巨大,因而破坏能力极强。

b. 泥石流的发育前提

顺坡堆积的大量碎屑物质,在瞬间集聚的超量水源以及山高谷深的地貌条件,构成了泥石流发育的三个基本前提。

②地裂缝

地裂缝是地表岩、土体在自然或人为因素作用下,产生开裂,并在地面形成一定长度和宽度的裂缝的一种地质现象。

③地面塌陷

地面塌陷灾害是由于地面陷落或其他工程建筑物的突然塌陷,从而导致生命财产发生严重损失的一种特殊灾害。其危害最大的发生部位包括各种规模的矿山和人口密集的城市。

(2)相同点

泥石流、地裂缝和地面塌陷都属于自然灾害,都与人类的小合理经济活动有关,人类活动加剧了灾害发生的频率。

3. 请从系统分析的角度,试述洪水的发生过程。

【答案】(1)洪涝灾害的定义

洪涝灾害包括洪水和雨涝两大类型。

①洪水指气候季节性变化引起的特大地表径流,不能被河道容纳而泛滥,或因山洪爆发而使江河水位陡涨,导致河堤决口、水库溃坝、道路和桥梁被毁、城镇和农田淹没的现象。

②雨涝指因长期大雨或暴雨造成洼地积水不能及时排除,从而因渍生灾的现象。

(2)洪涝灾害的影响因素

洪涝过程的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与季节性区域降水量分布、流域地理位置和地貌、河道类型和形态、植被分布和水土流失,以及人类活动有关。但主要受气候变化、流域地貌特征和河流水文变迁等因素的制约。

①气候变化

气候变化对洪涝形成的影响可以概括为上游控制与下游控制两种不同的效应。

a. 上游控制主要指由于河道上游来水和河水含沙量变化对河流中、下游地区产生的控制作用; b. 下游控制即侵蚀基准面变化的影响。侵蚀基准面被抬高,河流的冲蚀作用就会减弱。 ②河流演化的水文规律。

河流一般不允许超过自身挟带能力的泥沙停留其中; 在一定的水动能条件下,会维持自己的天然深度; 随着来水来沙情况的变化,会形成相应的河床断面和河道曲率等。

③人类作用

a. 过度砍伐和垦荒造成强烈的水土流失,超量泥沙冲入河流,使河流自身的调节能力减弱甚至丧失。蓄洪湖泊被填平造地,造成正常泄洪能力萎缩,使洪水更为频繁。

b. 拦江大坝的建筑不仅可以利用水力无污染发电,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削峰补平,从而减轻洪水的发生。

4. 火山喷发为什么会影响全球变化过程?

【答案】火山喷发影响全球变化过程的原因

(1)火山活动是地球岩浆活动的一种特殊形式岩浆在高温高压下形成时,一般呈潜柔状态,与所处环境保持平衡。由于强烈的构造运动使岩石圈破裂,导致上覆岩石的静压降低,塑性的岩浆变为液态,从较深处的高压区向地壳浅层的低压区运移,于构造薄弱部位冲出地表,形成火山爆发。

(2)火山爆发的直接致灾方式有火山泥石流、火山碎屑流、火山熔岩流、火山灰云和有毒性气体排放等,受污染的气体在大气环流和大气循环等作用下向全球扩散,使全球环境质量下降,大气透明度降低,对全球变化产生深刻影响。

5. 比较20世纪末与Eemian 间冰期气候变化趋势,对21世纪预测有何启迪意义?

【答案】20世纪末与Eemian 间冰期气候变化趋势的对比结果为及对21世纪预测的启迪 (1)Eemian 间冰期的全球气温比现在高约20℃,海平面高约5m 。气候突变一般看作是地内因素对于地外动力机制的非线性反馈,或称为天气一海洋一陆面反馈的自调节作用,增加了气候预测的难度。

20世纪晚期温室效应的增强,(2)使目前的冰后期进一步向Eemian 间冰期的气候状态接近,预示21世纪的气候不稳定性可能会增加,更需要加强预测研究。

(3)详细研究地质历史中过去全球变化的典型实例,查明突发性强烈气候变化的触发机制和成因模式,从而估计某些重要条件再度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4)通过当代先进的3S 技术对地球表层正在运转的各种传送带子系统进行严密监控,及早发出有关预警信息,是有望逐步提高预测能力的。

6. 海蚀地貌和海积地貌各有哪些主要类型?

【答案】(1)海蚀地貌是基岩海岸受海蚀作用形成的地貌,主要包括:

①海蚀穴

海蚀穴是岸边激浪的强烈冲刷作用形成高度大致相同的凹槽,它们分布在陡崖的脚部,宽度大于深度。

②海蚀洞

海蚀洞是深度比宽度大的海蚀穴,在节理发育或者夹有软弱岩脉的基岩中,海蚀洞深可达几十米。

③海蚀窗

海蚀窗是冲入洞中的浪流及其对空气的压缩作用,将洞顶击穿形成的海蚀地貌。

④海蚀崖

海蚀崖是海蚀穴顶的岩石因下部掏空而不断崩塌形成的悬崖。

⑤海蚀拱桥

海蚀拱桥是指向海突出的呷角同时遭受两个方向波浪的作用,使两侧海蚀穴蚀穿而成的拱门状。

(2)海积地貌

海积地貌是当外海的波浪与海岸线成正交的方向传来时,海岸带的泥沙在波浪底流的作用下垂直海岸运动,形成的一系列海岸堆积地貌。

①水下沙坝

水下沙坝是由碎浪形成、大致与海岸线平行的长条形水下泥沙堆积体。不同季节的风浪规模不同,使水下沙坝发生位移。风浪大的季节移向深处,风浪小的季节移向浅处。

②离岸堤

离岸堤是海面大幅度的迅速下降使水下沙坝露出海面形成的。离岸堤与陆地之间是封闭或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