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天津外国语大学外国哲学730(哲学原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研核心题库
● 摘要
目录
2018年天津外国语大学外国哲学730(哲学原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研核心题库(一) . 2 2018年天津外国语大学外国哲学730(哲学原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研核心题库(二) 16 2018年天津外国语大学外国哲学730(哲学原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研核心题库(三) 31 2018年天津外国语大学外国哲学730(哲学原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研核心题库(四) 46 2018年天津外国语大学外国哲学730(哲学原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研核心题库(五) 63
一、单项选择题
1. 人类的物质生产劳动过程必须具备的三个基本条件或基本要素是( )。
A. 人的劳动、劳动资料和生产工具
B. 人的劳动、生产资料和劳动对象
C. 人的劳动、生产资料和劳动资料
D. 人的劳动、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
【答案】D
【解析】物质资料生产过程首先表现为劳动过程。劳动过程要顺利进行,必须具备三个基本要素:①劳动者的劳动; ②劳动对象,即人们把自己的劳动加于其上的一切东西; ③劳动资料,即人们用来影响或改变劳动对象的一切物质资料。上述三要素中,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的总和叫做生产资料。
2. 社会经济的发展引起教育事业的发展,教育事业的发展大大提高了劳动者的素质,又反过来推动经济进一步增长。从因果关系来看,这属于( )。
A. 原因和结果的相互区别
B. 原因和结果的相互依存
C. 原因和结果的相互包含
D. 原因和结果的相互作用
【答案】D
【解析】唯物辩证法认为原因和结果是相互作用的。把具体的原因和结果纳入事物无限发展的链条中,同一现象在一种关系中是结果,在另一种关系中又是原因,反之亦然。题干中经济发展是原因,教育事业发展是结果; 而后教育事业发展是原因,经济再次发展是结果,这一过程体现了原因和结果的相互作用。
3. “物质的抽象,自然规律的抽象,价值的抽象以及其他等等,一句话,一切科学的抽象,都更深刻、更正确,更完全地反映着自然”,这一论断说明( )。
A. 感性认识有待于上升到理性认识
B. 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规律的认识c. 抽象的东西是深刻的、正确的
D.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答案】B
【解析】“抽象”是指理性认识。“一切科学的抽象都更深刻、更正确、更完全地反映着自然”这句话实际上也就是说“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的认识”,因为理性认识是人们借助于抽象思维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整理、概括后形成的。AD 两项,没涉及到感性认识的问题。C 项,表述具有片面性,因为抽象的东西未必是正确的。
4. 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式是( )。
A. 形而上学唯心主义和辩证唯心主义
B. 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C. 彻底的唯心主义和不彻底的唯心主义
D. 自然观上的唯心主义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
【答案】B
【解析】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认为某种客观的精神或原则是先于物质世界并独立于物质世界而存在的本体,而物质世界则不过是这种客观精神或原则的外化或表现。主观唯心主义把个人的某种主观精神看作是世界上一切事物产生和存在的根源与基础,而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则是由这些主观精神所派生的,是这些主观精神的显现。
5. 设想没有物质的运动会导致( )
A. 唯心主义
B. 形而上学
C. 二元论
D. 不可知论
【答案】A
【解析】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关系。物质离不开运动,因为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同时运动也离不开物质,因为物质是运动的主体承担者。如果割裂运动和物质的关系就会犯两种错误,即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就是形而上学观点,相反设想没有物质的运动就会导致唯心主义的错误。
6. 在阶级社会里真理的根本属性是( )。
A. 真理的阶级性
B. 真理的客观性
C. 真理的可变性
D. 真理的具体性
【答案】B
【解析】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真理是指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是标志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真理在形式上是主观的,在内容上是客观的。真理的本质属性是它的客观性。因此,即使是在阶级社会里,真理的根本属性依然是客观性。
7. 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所体现的关系是
A. 自然物质与社会存在的关系
B. 物质与意识的关系
C. 主体与客体的关系
D. 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
【答案】D
【解析】物质资料生产方式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生产力体现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生产关系体现的是人与人的关系。因此,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所体现的关系是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
8.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的本质是( )。
A. 主观精神的产物
B. 客观精神的显现
C. 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
D. 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答案】D
【解析】马克思主义哲学把实践引入认识论。把辩证法应用于反映论,从认识与实践、主体与客体的多重矛盾关系的统一中把握认识活动及其成果的本质规定性,科学地揭示了认识的本质,指出认识是实践基础上主体对于客体的能动的反映。
9. 一元论和二元论的区别是( )。
A. 对世界有无统一性的两种不同的观点
B. 对世界能否认识的两种不同观点
C. 对世界怎样存在的两种不同观点
D. 对世界是否统一于物质的两种不同观点
【答案】A
【解析】在世界统一性问题上,凡是认为世界上的事物有共同的本质或统一的本原的观点. 即承认世界的统一性,称为一元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都承认世界的统一性,认为世界只有一个本原,它们都是一元论哲学。二元论否认世界的统一性。认为世界有两个相互平行,各自独立的本原:一个是物质,一个是精神。二元论是一种不彻底的哲学。它动摇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间,并把精神看成是独立于物质而存在的。最终必然会倒向唯心主义。
10.人们常说“心想事成”,这一观点在哲学上是( )。
A. 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B. 唯心主义的观点
C. 能动反映论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