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天津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618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研核心题库

  摘要

一、单项选择题

1. 有一首断言缺了钉马掌的钉子会导致战争失败、国家灭亡的童谣:“钉子缺,蹄铁卸; 蹄铁卸,战马撅; 战马撅,骑士绝; 骑士绝,战事折; 战事折,国家灭。”这首童谣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

A.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B. 事物是发展变化的

C. 事物的现象是本质的表现

D. 事物的量变引起质变

【答案】A

【解析】唯物辩证法认为,联系是普遍的。联系的普遍性包括两重含义:①是指任何事物都同其他事物相互联系着,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②是指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环节相互联系,任何事物本身都是许多规定的综合和多样性的统一。因此,“钉子缺致国家灭”的童谣体现了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原理。

2.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依赖,其中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 )。

A. 本质

B. 基础

C. 动力

D. 升华

【答案】B

【解析】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离开了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坚持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这是坚持认识论中的唯物主义。

3. 爱因斯坦说“哲学可以被认为是全部科学之母”,这说明( )。

A. 哲学是“科学之科学”

B. 哲学对自然科学的研究有指导意义

C. 哲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

D. 哲学是自然科学的概括

【答案】B

【解析】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A 项,哲学不等同于各门具体科学,更不能是凌驾于具体科学之上的所谓“科学之科学”。C 项,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D 项,不符合题干要求。“哲学可以被认为是全部科学之母”强调的是哲学对各门具体科学的指导作用。

4. 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是( )。

A. 感性认识—理性认识—感性认识

B. 实践—认识—实践

C. 感觉—知觉—表象

D. 概念—判断—推理

【答案】B

【解析】一个完整的认识是对人的一次认识过程而言的,所以经过实践--认识--实践的过程,就完成了一次认识过程。

5. 人们常说“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一寸光阴一寸金”。这说明了( )。

A. 时间的客观性

B. 时间的绝对性

C. 时间的一维性

D. 时间的无限性

【答案】C

【解析】“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是指机会难得错过就不会再来; “一寸光阴一寸金”意指时间的宝贵,一去不复返的特性。C 项,时间的一维指单一维度,说明时间具有不可逆性。

6. 自由和必然的关系问题上,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自由是指人们( )。

A. 完全按照自己的意志创造历史

B. 不受必然性制约的创造性活动

C. 对客观必然性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

D. 按照共同拟定的计划改造自然和社会

【答案】C

【解析】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人不能摆脱必然性的制约,超出必然性所限定的范围去寻找自由。人的自由不在于摆脱必然性,而在于正确地认识和把握必然性。人们一旦认识了必然性,把握了规律,就能比较准确地判断事物,确定行动计划,把握和利用这种必然性为自己的目的服务。因此,从外在限制转化为自由,始于人们对必然的认识。

7. 在现实中还没有充分的根据,也不具备必要的条件,在目前不能实现的可能性,属于( )。

A. 较差的可能性

B. 微小的可能性

C. 现实的可能性

D. 抽象的可能性

【答案】D

【解析】可能分为现实的可能和抽象的可能。抽象的可能是指在现实中缺乏充分的根据,在目前条件下可以实现的可能。与不可能不同,抽象的可能也是一种可能,它在现实中有着某种根据,只不过根据不充分,而不可能是现实中全然找不到根据的东西。

8. 只承认质的飞跃,否认量的渐进,在政治上必然导致( )。

A. 经验主义

B. 教条主义

C. 冒险主义

D. 保守主义

【答案】C

【解析】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是渐进与飞跃的统一。渐进性过程的中断并不是发展的停止,而是打破旧的质的规定性而代之以新的质的规定性,表现在现实中就是出现新事物。在政治上,若否认量的渐进,就是否认新事物的出现,而冒险主义正是指不顾客观条件和实际,否认新事物,盲目行动。

9. 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是( )。

A. 物质一元论

B. 意识一元论

C. 物质、意识相互平行的二元论

D. 以物质观点为前提的物质、意识二元论

【答案】A

【解析】马克思主义哲学主张物质是世界的本原。物质不依赖于意识而存在,物质决定意识,它是第一性的; 意识不能脱离物质而存在,它是在物质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对物质的反映,是第二性的。所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是一元论的。

10.划分唯物主义历史观和唯心主义历史观的唯一标准在于( )。

A. 是否承认社会历史发展是有规律的

B. 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C. 是否承认社会历史是发展变化的

D. 是否承认社会内部矛盾推动社会发展

【答案】B

【解析】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是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也就是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是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两种历史观对立和斗争的焦点。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