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广东海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342农业知识综合四[专业硕士]之农业经济学考研仿真模拟题
● 摘要
一、简答题
1. 如何推进中国农业信息化建设?
【答案】推进中国农业信息化建设应做到:
(1)完善农业信息网络建设
加快农业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是完善农业信息服务网络的最重要环节,是分析、处理以及快速传播各类信息的必备条件。包括硬件和软件建设两个方面:
①硬件建设首先要加快各种信息传输网络的建设,同时提高计算机的普及率,力争尽快解决“最后一公里入户问题”;
②软件建设是指建立内容全面的农业信息Web 数据库。
(2)创新农业信息服务模式
①服务主体社会化
要确立“政府推动、市场引导、多元参与”的农业信息服务主体构建模式。在各级政府大力加强农业公益性信息服务的基础上,引导和鼓励各种经济实体进入农业信息服务领域,采取灵活务实的措施吸引外资、民间资本以及各类风险基金、创业基金参与农业信息化建设,以加快农业信息服务主体的社会化进程。
②服务内容多元化
信息经济具有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特点,因此拓宽农业信息服务范围,为农业提供包括产前、产中、产后的多元化的信息,不仅可以降低成本,而且更容易走向商业化。
③服务载体多样化
发展新兴的网络信息服务载体、重视传统的信息服务载体,要利用好现有的广播电视网、乡村黑板报、各类农业报刊等信息服务载体,充分发挥他们在传播农业信息中的重要作用。
(3)完善政府在农业信息化建设中的职能
①发挥政府的主导职能
各级政府在农业信息服务领域中要退出微观走向宏观,并在宏观领域发挥其主导作用。政府通过制定统一的农业信息服务目标、方针,组织落实信息服务任务,创造良好的信息服务环境,使农业信息服务工作管而不死,活而不乱。
②发挥政府的协调职能
农业信息服务涉及内容广,实施起来综合交叉性强,因而需要多部门的协同参与和支持,政府要发挥协调职能,整合各类资源,形成信息服务的合力。
③发挥政府的人员培训职能
农业信息化人员培训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a. 对农业信息服务人员的培训;
b. 对农村基层政府的干部和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培训;
c. 对农民的培训。
④发挥政府创造良好环境的职能
农业信息服务市场的建立和完善离不开一定的政策法规环境。其作用是抑制信息垄断、信息封锁,保护知识产权,实现规范服务和管理,以及加强网络安全管理,打击坑农、骗农的假信息,保护公平竞争、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促进农业信息服务市场健康发展。
2. 农村十地承包经营权、承包经营主体的含义是什么? 权利和义务有哪些?
【答案】(1)土地承包经营主体
①土地承包方土地承包方有两类:本集体经济组织的农户、本集体经济组织农户以外的经营主体。
②土地发包方
a. 农民集体所有土地的发包方
按照谁所有谁发包的原则,应当由村内各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村民小组发包。即使由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村民委员会代为发包的,并不改变所有权关系。
b. 国家所有依法由农民集体使用的农村土地的发包方
国家所有依法由农民集体使用的农村土地,由使用该土地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村民委员会或者村民小组发包。
(2)主体的权利与义务
①发包方享受的权利
发包方享受的权利包括:发包农村土地的权利; 监督承包方的权利; 制止承包方损害承包地和农业资源行为的权利: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
②发包方承担的义务
发包方承担的义务有:维护承包方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不得非法变更、解除承包合同; 尊重承包方的生产经营自主权,不得干涉承包方依法进行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 依照承包合同约定为承包方提供生产、技术、信息等服务; 执行县、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组织本集体经济组织内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义务。
③承包方享受的权利
承包方享受的权利有:对承包地的使用权; 对承包地收益的获取权; 生产经营自主权和产品处置权; 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权; 补偿权;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
④承包方承担的义务
承包方承担的义务有:维持土地的农业用途,不得用于非农建设; 依法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不得给土地造成永久性损害;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义务。
3. 农业信息资源的内涵与经济特征是什么?
【答案】(1)农业信息资源的内涵
①广义的农业信息资源包括农业信息内容、信息技术、信息设备、信息人员与信息机构。 ②狭义的农业信息资源一般仅指信息内容本身。狭义的农业信息资源同物质资源、能量资源共同构成农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2)农业信息资源的经济特征
①有用农业信息资源的相对稀缺性
a. 相对于人们的需求,有用的农业信息资源总是稀缺的;
b. 无论信息技术如何进步,农业信息的不对称与不完全总是存在的;
c. 信息的无限膨胀趋势与人们处理信息的有限能力之间存在矛盾。
②农业信息资源在主体和地域之间分布的不均衡性
a. 农业信息资源地域之间分布的不均衡性
农业信息技术和信息内容,在不同地域之间都存在着不平衡发展的特点,并且自我强化,使得农业信息资源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产生农业信息化的马太效应。
b. 农业信息资源主体之间分布的不均衡性
在科研、教育和农业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农业信息资源更加丰富; 农业生产经营者科技文化素质越高,其获得农业信息资源的数量也就多、质量也就越高,也就越能够对农业资源做出更有效的配置。
③农业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竞争性
农业信息资源对农业可持续发展起到了越来越大的作用,为了保护本国农业、提升农业竞争力和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提供和获取更多更好的农业信息资源十分重要。农业竞争进一步表现为所提供和所掌握的农业信息资源数量多少和质量高低的竞争。
④农业信息资源的商业性与公益性并存
a. 商业性农业信息资源
商业性农业信息资源是指与农业生产经营者及相关主体息息相关,在辅助他们做出相应决策过程中,直接影响决策者经济效益的农业信息资源,其价值可以通过供求状况在市场上得到较充分体现。商业性农业信息资源的性质是个体性和微观性。由相关企业提供信息源,可以缩短信息传递链条,提高信息的准确性,促进信息源与信息使用者的即时互动,保证需求导向型信息及时有效地传递。商业性农业信息资源应由企业提供、市场配置。
b. 公益型农业信息资源
公益型农业信息资源是指具有很强正外部性的农业信息资源。公益型农业信息资源往往与降低农业经营风险和部分自然风险以及改善农业整体生产力水平密切相关,它直接关系到国家、社会和广大农民的利益,社会价值远远大于个别价值。公益性信息资源一般企业不愿或无力开发,政府应该承担开发和供给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