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广东海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342农业知识综合四[专业硕士]之农业经济学考研题库
● 摘要
一、简答题
1. 试分析影响消费者需求质量安全食品的主要行为。
【答案】影响消费者需求质量安全食品的主要行为有:
(1)消费者对食品质量安全的感知风险感知风险是指在食品购买过程中,消费者因无法预料其购买结果的优劣以及山此导致的后果而产生的一种不确定性感觉。消费者购买过程就是规避风险或减少风险的过程。减少感知风险有以下策略:
①降低感知上的不确定性,如消费者搜寻更多的信息或购买品牌食品等;
②减少可能损失的金额,如通过降低个人的期望水准、减少消费行为的次数、减少购物的数量或减少消费行为的付出。
(2)消费者对食品质量安全等的信息搜寻
信息搜寻是指消费者有意图地激活记忆里所存储的知识、信息或者在周围环境中获得信息的过程。影响信息搜寻程度的因素有:
①介入程度越高,消费者搜集信息的动机越强烈;
②消费者的感知风险越大,其信息搜寻的程度越高;
③时间约束与消费者信息搜集的程度呈负向关系,搜寻时间构成消费者信息搜集的机会成本; ④信息搜集成本是消费者搜寻信息时的现实支出的成本;
⑤消费者的个人特征也会对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产生影响。
(3)消费者的购买意愿及购买行为
食品安全信息通过影响消费者态度而影响其对安全食品的购买意愿,且消费者在受到一定的信息强化(或刺激)后其行为会发生明显的改变。
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因素有:消费者的感知风险、对风险的态度、购买动机、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收入水平、职业、宗教信仰、消费或购买习惯、家庭结构、食品价格市场环境等。
(4)消费者对质量安全食品的支付意愿
影响消费者的支付意愿的因素有:消费者个人特征和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程度及价格关系的评价。收入约束越明显,价格升高带来的负效用就越大。
2.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主体是谁? 权利有哪些?
【答案】(1)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主体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主体是承包方,承包方有权依法自主决定土地承包经营权是否流转和流转的方式。
(2)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主体的权利
①发包方不得侵害承包方的土地承包经营权
承包期内,发包方不得单方面解除承包合同,不得假借少数服从多数强迫承包方放弃或者变更土地承包经营权,不得以划分“口粮田”和“责任田”等为由收回承包地搞招标承包,不得将承包地收回抵顶欠款。
②承包方有权获得流转收益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转包费、租金、转让费等,应当由当事人双方协商确定。
流转的收益归承包方所有,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擅自截留、扣缴。
承包方对其在承包地上投入而提高土地生产能力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依法流转时有权获得相应的补偿。
3. 了解空想社会主义代表人物的合作社思想萌芽和观点。
【答案】(1)空想社会主义中的合作社思想萌芽
①英国的托马斯·莫尔于1516年出版了《乌托邦》一书,对当时英国社会和国家制度做了辛辣的揭露和嘲讽,对资本原始积累给劳动人民带来的痛苦表示了深切的同情,并提出了一套改造社会的方案,设想了一个消灭私有制的理想社会。
②1623年,意大利的托马斯·康柏内拉出版了《太阳城》,在该朽中阐述了他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想,虚幻地描述了个人们过着幸福生活的理想社会。
(2)空想社会主义的合作社思想
①欧文继承并发展了空想社会主义的合作社思想萌芽,提出了建立合作公社的设想。
②欧文把生产和消费的协调作为理想的社会原理,提出了以多数的统一合作村为单位的理想社会的构想。
③他主张建立新和谐村,以把失业者组织起来。并设想了和谐村内土地、农业、工业、消费、财产、村民物质精神文化生活的制度、原则和具体细节。
④欧文把他的劳动公社方案看成是改造旧社会制度的一个重要途径和建立未来社会的组织形式,并进行了大胆的试验。
4. 简要分析持续农业的发展趋势。
【答案】持续农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包括:
(1)追求农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持续农业是技术、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相协调的统一体,创造一种使人类与自然界相协调的和谐格局,形成人与其他生物共存的生态系统,以确保可持续发展为主导,既造福当代人又造福后代人,使人类在地球上能够世代更好地繁衍生息。
(2)节约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
农业要可持续发展,就改变石油农业过度消耗自然资源的弊端,变资源经济为技术、知识集约型经济。现代农业科技在学科分化、分工的同时正走向新的综合与联合,发展多专业的综合应用,发展可持续性的高新技术,节约或替代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消耗,提高资源利用率。
(3)建立经济与生态良胜循环体系
可持续农业必须既能使农业生态系统的物质、能量资源得到充分开发利用,以适应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需要,又不超越农业生态系统自我调节机制所能承载阈限,维护系统的动态平衡和持续生产力,在经济增长的同时生态系统能够自我调节,自我修复,相互促进,良性循环。
经济良性循环与生态系统的良胜循环是紧密相关的,超出生态循环的生态经济系统,必须是既有高效率的经济增长,又能保护生态环境,使资源可供持续利用; 现代持续农业不仅是有高劳动生产率,而且是生态环境优化的。
(4)强化农业系统内的自养、自控功能
农业的有机性是不可替代的,在维护生物自然再生产过程中实现有机物质循环,促进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物质能量转化及互促、互制功能,再以农业系统外部增加生物工业物质技术的投放,发挥农业系统内自然再生产过程的自养和自控功能,是提高资源利用率,维护生态平衡的基础。
(5)发展农业循环经济
循环经济要求实现从开环的末端治理到闭环的全过程控制的变革,实行3R 原则一一减量化(Reduce )、再利用(Reuse ), 资源化或再生利用(Recycle )
其中,减量化原则属于输入端方法,旨在减少生产和消费流程的物质量; 冉利用属于过程性方法,目的是延长物品在消费和生产中的时间强度; 资源化或再生利用是输出端方法,通过把废弃物再次变成资源以减少最终处理量。
(6)广泛应用现代高新技术
现代高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将是持续农业发展的主要原动力。除常规农业技术外,基因工程、发酵工程等微观工程技术将大规模应用于持续农业,农业宏观生态工程技术如污水处理、生物活性肥料等也将广泛应用于持续农业。
5. 什么是良好操作规范、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国际标准体系、食品可追溯体系?
【答案】(1)良好操作规范(GMP )
良好操作规范是一种特别注重制造过程中产品质量与卫生安全的自主性管理制度。良好操作规范在食品中的应用,即食品GMP 。
良好操作规范解决食品生产中的质量问题和安全卫生问题。从食品生产至消费的每一环节都应有它的良好操作规范。食品良好操作规范是实现食品工业现代化、科学化的必备条件,是食品优良品质和安全卫生的保证体系。
(2)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 )
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是鉴别、评价和控制对食品安全有重要危害的一种系统性管理制度。其目的是控制化学物质、毒素和微生物对食品的污染。
HACCP 是一个评估危害并建立控制系统的工具,其控制系统是着眼于预防而不是依靠最终产品的检验来保证食品的安全。HACCP 适用于从食品的最初生产者到最终消费者的整个食物链,在对人体健康危险的科学证据指导下进行。实施HACCP 有提高食品的安全性等收益,同时还有助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