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东华大学F0811命题创作(美术学)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 摘要
一、简答题
1. 简述巴洛克建筑。
【答案】巴洛克建筑起源于十七世纪的意大利,将原本罗马人文主义的文艺复兴建筑,添上新的华丽、夸张及雕刻风气,彰现出国家与教会的专制主义的丰功伟业。巴洛克风格表现在造型艺术的所有方面,它服务于教会上层和宫廷贵族,讲求富贵与豪华,强调感官享受,具体到建筑上的特征是:
(1)强调实体与空间的运动感,一改文艺复兴建筑简练庄重的水平线造型,大量采用曲线与曲面,构造丰富多变。
(2)大量使用贵重材料,充满装饰,极力炫耀财富。
(3)将建筑与雕刻、绘画结合起来,通过富丽的装饰、大面积的壁画、动势强烈的雕像和绚烂的色彩来营造一种舞台般的幻觉效果。
(4)追求新奇,巴洛克建筑风格独特,追求新颖。
(5)趋向自然,城市和建筑常有一种庄重感,刚劲有力,充满欢乐和兴致勃勃的气氛。
2. 如何理解美术的发生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
【答案】美术的产生经历了一个山实用到审美,以巫术为中介,以劳动为前提的漫长历史发展过程。从根本上讲,美术的起源最终应归结为人类的实践活动。事实上,巫术在原始社会中同样是人类的一种实践活动。归根结底,美术的产生和发展来自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美术是人类文化发展历史进程中的必然产物,美术的发生应当是原始社会中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
(1)我们应把美术的发生作为一个过程来对待,放弃在美术发生过程中寻找绝对起点和界限的企图。有人认为美术起源与人类起源同步,人类创造的第一件工具也就是第一件艺术作品,但这只是从美术的人工性出发的。
(2)人工性是美术发生的上限。美术是人类的创造物,是人工制品,制造工具不但标志着人类的诞生,而且也是美术发生过程的开始。
(3)美术的形态发生是美术发生过程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人工制品的美术形态性是区别美术与非美术本质特征划分的标准。人类必须在漫长的劳动实践过程中,才能在人工性的基础上,创造出具有美术形态性的工具来。我们将仅以对象形态的知觉形式为根据把美术形态划分为:写实形态、形式形态和装饰写实形态三种基本类型。写实形态指的是那种既模仿物象、又具幻觉真实的美术形态。形式形态指不以任何物象为描写对象的抽象形式之间有规律的组合的美术形态。装饰写实形态则是指那些既以特定的物象为根据,但又被创造者根据需要对其进行了加工处理(如变形,夸张,几何化,多物象组合等)的美术形态。
刘晓纯博士研究证明,人类在石器上制造出具有形态因素的时期大约在20----30万年前的时
候。大约在4至3万年前,也即旧石器时代晚期,美术中的写实形态发生了。当人类社会进入新石器时代时,装饰写实的美术形态发生了。
(4)美术的审美发生是一个过程。美术的发生过程中,审美发生是最后一个阶段。在原始社会中,美术的实用功能在整体上先于审美功能,这与主体的心理和生理的需要的先后次序有关。主体在劳动实践中生产出丰富的对象世界的同时,也生产出了自身丰富的本质力量。而当主体获得了与对象美的性质相适应的审美能力,有了“能感受形式美的眼睛”时,美术就能向审美对象生成转换。当原始美术从人工性开始,经历了形态发生和审美的自发性和日常生活阶段的发生后,而进入艺术世界的审美发生阶段时,它就在历史与逻辑,共时性与历时性两个方面,完成了全部发生的历史。美术的发生应当是一个相当漫长的历史过程。
3. 美术与政治的关系是怎样的?
【答案】(1)首先应该明确的是,从整个社会历史的发展来看,政治对于美术有着巨大的影响,但是这种影响是在上层建筑领域里的想到此影响的关系,不是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
(2)另一方面,同样应该明确的是,政治与美术虽然是相互影响的关系,但它们又不是一种平行的关系,它们在上层建筑所处的地位是不一样。
(3)美术与政治的关系,在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学说中,是摆得很清楚的:经济基础主要通过政治的中介影响美术,而美术也主要通过政治的中介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4. 如何理解美术发展的他律性(社会制约性)?
【答案】美术是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和变化而发生变化的,美术的发展是不可能不受到社会生活的制约的。
(1)经济与美术发展。
①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中,经济基础决定着上层建筑,美术的发展是决定于经济发展的。经济发展作用于美术首先表现在经济基础的变更促进艺术或早或迟发生变革。其次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互相适应会促使艺术的繁荣发展。另外,当旧的生产关系束缚了新的生产力,就会为反映新兴社会力量的、进步新的生产力助威,从而促进艺术的发展。最后,政治、宗教、哲学、道德等其他社会意识形态影响艺术发展时,其背后还是经济因素在起决定性的作用。另一方面美术同时反作用于经济社会发展。
②不平衡性的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历史发展不同时代作纵向比较,艺术与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二是对同一时代不同地区、不同国家作横向比较,艺术与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三是对艺术内部不同的艺术种类作比较,艺术与经济的发展有不平衡性。
(2)社会意识与美术发展。美术的发展必然地受到各种社会意识的影响。
①神话不仅在原始活动中充当重要角色,而且影响各时期、各民族的艺术,是艺术创作的土壤;
②政治思想和伦理道德观念是制约和影响美术发展的重要因素;
③宗教牵动和制约美术的发展;
④哲学影响着美术的创造观念。
总之,艺术受制于经济基础和其他社会意识,艺术同时也积极地反作用与经济基础和各种社会意识。美术既不是经济的直接反映,也决不是其他社会意识的简单工具。
二、论述题
5. 怎样看待美术批评?
【答案】美术批评的对象主要是美术作品,这意味着美术批评自身就是评述接受的一种方式,或者说是美术接受活动中的一个层次,这与欣赏性的接受方式和层次有很大的区别。批评性的接收方式主要是一种理性的科学探究活动,它必须从一定的立场和观点出发,在对作品进行分析比较的基础上,挖掘作品的深层意蕴; 重建作品内部各因素,以及作品与社会文化、意识形态、艺术史之间的联系,并在这种联系中来分析、阐释作品的意义和价值、作品的得失,作品的艺术特征、作品所包含的艺术规律等问题。批评式的接受是建立在欣赏性的接受基础上的,是欣赏式的深化,具有客观性、科学性和实用性的特征。正是这一点,使它能以各种方式反作用于美术创作和欣赏性的接受方式,成为调节美术创作和大众接受之间的重要中介力量。
(1)美术批评在美术家的创作与大众接受之间起沟通、调节和引导的作用。
(2)美术批评还能对美术作品的批评来影响美术家的创作活动,进而影响美术的接受。
(3)美术批评对美术创作的调节还体现在对作品的社会接受效果进行考察这个方面。
(4)总之,美术批评本身是一项艰苦的创造性活动。从接受角度看,它是美术接受的方式之一; 从创作与大众接受的关系角度看,它又是调节、引导它们,并使其相互促进和发展的重要中介力量。所以,我们可以说,美术批评具有集创造性、接受性与中介性于一体的特征。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