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东华大学F0811命题创作(美术学)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 摘要
一、简答题
1. 如何理解美术的发生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
【答案】美术的产生经历了一个山实用到审美,以巫术为中介,以劳动为前提的漫长历史发展过程。从根本上讲,美术的起源最终应归结为人类的实践活动。事实上,巫术在原始社会中同样是人类的一种实践活动。归根结底,美术的产生和发展来自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美术是人类文化发展历史进程中的必然产物,美术的发生应当是原始社会中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
(1)我们应把美术的发生作为一个过程来对待,放弃在美术发生过程中寻找绝对起点和界限的企图。有人认为美术起源与人类起源同步,人类创造的第一件工具也就是第一件艺术作品,但这只是从美术的人工性出发的。
(2)人工性是美术发生的上限。美术是人类的创造物,是人工制品,制造工具不但标志着人类的诞生,而且也是美术发生过程的开始。
(3)美术的形态发生是美术发生过程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人工制品的美术形态性是区别美术与非美术本质特征划分的标准。人类必须在漫长的劳动实践过程中,才能在人工性的基础上,创造出具有美术形态性的工具来。我们将仅以对象形态的知觉形式为根据把美术形态划分为:写实形态、形式形态和装饰写实形态三种基本类型。写实形态指的是那种既模仿物象、又具幻觉真实的美术形态。形式形态指不以任何物象为描写对象的抽象形式之间有规律的组合的美术形态。装饰写实形态则是指那些既以特定的物象为根据,但又被创造者根据需要对其进行了加工处理(如变形,夸张,几何化,多物象组合等)的美术形态。
刘晓纯博士研究证明,人类在石器上制造出具有形态因素的时期大约在20----30万年前的时候。大约在4至3万年前,也即旧石器时代晚期,美术中的写实形态发生了。当人类社会进入新石器时代时,装饰写实的美术形态发生了。
(4)美术的审美发生是一个过程。美术的发生过程中,审美发生是最后一个阶段。在原始社会中,美术的实用功能在整体上先于审美功能,这与主体的心理和生理的需要的先后次序有关。主体在劳动实践中生产出丰富的对象世界的同时,也生产出了自身丰富的本质力量。而当主体获得了与对象美的性质相适应的审美能力,有了“能感受形式美的眼睛”时,美术就能向审美对象生成转换。当原始美术从人工性开始,经历了形态发生和审美的自发性和日常生活阶段的发生后,而进入艺术世界的审美发生阶段时,它就在历史与逻辑,共时性与历时性两个方面,完成了全部发生的历史。美术的发生应当是一个相当漫长的历史过程。
2. 美术的主要门类划分是怎样的? 各有什么特征?
【答案】通常,按照使用的物质材料及其制作方法的不同,美术在广义上一般划分为工艺美术、绘画、建筑、雕塑、园林、书法、篆刻、设计等几大门类。它们既有美术的共同特性,又具
有各自的特点。
(1)工艺美术:工艺美术是在生活领域中以功能为前提,通过物质生产手段对材料进行审美加工的一种美的创造,是美化生活用品和生活环境的美术。工艺美术一般包括传统风格为主的工艺美术、现代工艺美术设计以及民间工艺三部分。工艺美术的实用与审美相统一的特点,也正是工艺美术最主要的特点,是一种实用美术,是美化物质产品和生活环境的艺术。
(2)绘画:绘画是运用点、线、空间、光、色等艺术语言,在二度空间中塑造具体的、个性化的视觉形象,来反映生活和表达情感的艺术。绘画艺术有共同的一些主要特点,首先,绘画艺术具有长于描绘客观世界和表现主观世界的特点; 其次,由于绘画艺术的形象是静止的,它只能以瞬间的形象来反映生活和表现作者的思想情感,要求画面形象能够超越相对静止的时空范畴。从不同的角度出发,绘画可分成许多种类:按照使用的工具材料和技法来同来划分,一般可分为水墨画,油画、版画、水彩画、水粉画、年画、素描画等画种。
(3)建筑:建筑是用沉重的物质堆砌而成的实用性物质产品。建筑艺术是通过空间实体的造型结构安排、与各门相关艺术的综合、同自然环境的关系等发挥审美功能的一种广义的造型艺术。建筑是具有技术和艺术的双重性,它首先是一种实用艺术,而且必须考虑建筑的坚固与美观。建筑匠师巧妙的运用建筑的艺术语言:空间、形体、线条、色彩、质感、光影等,创造了许多优美的建筑。
(4)雕塑:雕塑是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通过雕、刻、塑的手法,创造具有真实的三度空间的反映生活和表现情感的艺术。雕塑的主要特点,首先在于艺术形象的实体性而且要求艺术形象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其次,由于雕塑难于表现复杂的情节,一般也不能运用背景来刻画人物,所以要求艺术形象具有高度的概括性。最后,运用的材质的特性与艺术形象的审美效果具有密切关系。按雕塑的形态,可以分为圆雕、镂空雕和浮雕,按作品题材的内容和性质,雕塑可以分为纪念性装饰性和宗教雕塑。
(5)园林:园林实际上是一种环境艺术,人类以各种自然物质材料经过各种艺术处理而创造出来的环境空间,是人工创造或改造的自然,在诸多艺术门类中,具有许多独特的美学个性和艺术规律,起精神功能是居于主导地位的。许多园林艺术史家将园林划分为西方规则型园林和东方自然式园林。
(6)书法与篆刻:简单地说,是指文字书写规律和方法。从广义上讲,世界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字和书写文字的技巧,因而也都有自己的“书法”,但小是任何的文字书写都能成为艺术。狭义上讲,书法特指“汉字的书写艺术”。篆刻是中华民族传统艺术形式之一它是书法与雕刻相结合的艺术因多采用篆书先写刻故称篆刻。
(7)现代设计:现代设计是20世纪中叶兴起的一门美术学科是在现代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一门综合性的应用科学。
3. 美术与政治的关系是怎样的?
【答案】(1)首先应该明确的是,从整个社会历史的发展来看,政治对于美术有着巨大的影响,但是这种影响是在上层建筑领域里的想到此影响的关系,不是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
(2)另一方面,同样应该明确的是,政治与美术虽然是相互影响的关系,但它们又不是一种平行的关系,它们在上层建筑所处的地位是不一样。
(3)美术与政治的关系,在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学说中,是摆得很清楚的:经济基础主要通过政治的中介影响美术,而美术也主要通过政治的中介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4. 简述“异质同构”说的基本内容。
【答案】(1)“异质同构”说由二十世纪西方新兴起的格式塔学派代表人物阿恩海姆提出。他认为艺术作品具有一种力的结构,一种表现性,这种力的结构与主体的生理结构之间具有某种相似性,当几种不同领域的“力”的作用模式达到结构的一致时,就可能激起审美经验,即“异质同构”。
(2)异质同构原理对于审美过程的分析:世界万物都具有力的结构,事物的本质属性是由客体自身的表现力决定的,而不是主体的“灌注”、“外射”。因此,将一个事物的外部表现性与一个人的心理状态进行比较,在决定事物的表现性方面不会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3)这一理论从“心·物”、“个体·世界”之间的相互关系入手,论述美与美感的产生,企图将西方艺术与东方艺术、古典艺术与现代艺术,构成一个逻辑连贯的整体,同时对现有的“心——物”理论作一次整合,是西方美术史上的重要结点,开辟了现代文艺研究的新道路。
(4)但是,这一理论无视或忽视了社会的历史因素和现实因素对人的情感活动和审美活动的影响和制约,无视或忽视了人类的社会实践与认识活动对人的心理以至生理发展的决定作用。
二、论述题
5. 论述艺术美和现实丑的关系。
【答案】丑本身是使人不快的事物,是恶的外在表现,是违背正常发展规律的事物的形式。但在艺术领域中,不管是现实丑还是艺术美,都是美的集中表现。艺术美和现实丑的对立统一关系主要体现在:
(1)艺术美和现实丑相互排斥
艺术美和现实丑是不可融合的二者,犹如水和火。艺术美把现实丑表现得更为丑陋,把艺术美对比得更加美丽,具有强烈的冲击感。
(2)艺术美和现实丑相统一
本质上,艺术美和现实丑相互统一、可以转化。世间没有绝对的丑,也没有绝对的美,两者彼此互溶,相互对生。现实丑转化为艺术美的条件表现为:
①欣赏者有正确的审美态度
欣赏者必须明确,现实丑与表现现实丑的艺术形象不是一回事。现实丑是客观的,是令人厌恶、鄙弃的,而表现现实丑的艺术形象则是主观与客观、个性与共性、内容与形式高度完美统一的艺术形象,是典型的、成功的。
②艺术家塑造的表现现实丑的艺术形象深刻地、真实地揭示了丑的本质
现实丑转化为艺术美,不是要艺术家把现实中的丑歪曲地表现为美,而是要如实地、深刻地、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