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中国政法大学社会学院心理学导论之变态心理学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摘要

一、简答题

1. 变态心理学研究的内容有哪些?

【答案】变态心理学是将心理科学应用于对心理障碍,包括对其产生的原因及如何治疗进行研究的一个心理学的分支学科。变态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描述现象:描述心理障碍的异常表现、与正常现象的区别、病程及预后;

(2)发现原因:从生物学、心理学、社会等方面看异常心理现象产生的影响因素;

(3)治疗干预:探讨对心理障碍进行干预的不同的理论观点、治疗方法及疗效等。

2. 常用的精神障碍诊断体系有哪些,这些诊断体系是依据什么原则制定的?

【答案】常见的精神障碍诊断体系包括美国精神障碍的分类、国际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和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

(1)美国精神障碍的分类

美国的《精神障碍和统计手册》(DSM-IV )系统将精神障碍分成17大类,并且对每个诊断都定出了一个明确的诊断标准,还提出了以临床轴为主的多轴诊断概念,因此具有巨大的国际影响。

(2)国际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

国际疾病及相关问题的统计分类标准(ICD ), 是由WHO 组织全球的专家制定的,该系统中包括各科疾病的诊断标准。ICD-10是在各国精神病学家通力合作下完成的,参考了各国的诊断标准,包括DSM 体系,在某些方面兼顾了不同国家的文化和诊断分类的考虑。

(3)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

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 ), 是我国精神病学工作者多年努力的成果。始于1958年,于1981年第一次公布了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分类;于2001年正式出版了CCMD-3。该版本进一步向国际上疾病分类靠拢,多数疾病的命名、分类方法、描述、诊断标准都尽量与ICD-10保持一致。

3. 儿童焦虑障碍的病因有哪些?

【答案】儿童发生焦虑障碍可能由多种原因造成:

(1)焦虑的孩子本身存在器质上的敏感,在负性刺激下很容易产生条件化反应。如小的挫折就很容易唤醒焦虑情绪,并且很难平静下来。

(2)儿童可能因为早期的疾病、事故或者丧失带来的痛苦和不适而变得焦虑。

(3)过度焦虑的孩子通常都会受到一位过度焦虑和保护性的父母的示范性影响,这种示范性影响让孩子对于外界的危险和威胁过度敏感。而且,父母的过度保护强化了孩子的无能感,带来

更多的焦虑。

(4)父母对孩子的疏远、漠不关心或者拒绝,也会增强孩子的焦虑。因为孩子在获得控制感和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上没有感到得到适当的支持,总是体验到失败,儿童就可能把很多情境都看做是威胁性的,并且产生焦虑/退缩性的行为模式。也有儿童可能社会功能良好,但是对自己过于严苛,当他们认为自己没能做得足够好,没能得到父母的爱和重视时,他们就会感到极度焦虑并产生无价值感。

(5)社会环境因素可能会影响焦虑的相关障碍。有研究表明在赞许顺从和服从的文化下,被试报告的恐惧水平显著提高。

(6)第一次分离焦虑期通常发生在儿童经历了一些创伤性事件之后。而且,患有分离焦虑障碍的儿童通常来自关系非常黏合的家庭。

4.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诊断有哪些?

【答案】(1)如果提供的临床资料很完全,临床表现典型,诊断PTSD 是不难的。因此在询问时要注意对下述线索的发掘:

①对于有睡眠障碍的可疑病人,要详细了解病人关于做梦的情况,尤其是噩梦的细节;

②对于有社会性退缩的可疑病人,要详细了解病人对周围人的态度、交往的各种表现,与人相处时病人的情感体验,病人对亲友关怀的反应等,以确定有无PTSD 特征性的回避或一般性迟钝麻木的表现;

③对于有行为问题的可疑病人,要比较事件发生前和现在的行为模式看有无改变。情绪暴发,行为粗鲁,酒精或药物滥用,平时心情不稳定等等。如果青少年期没有过这些情况,那就要高度怀疑PTSD 的可能;

④有些病人的主诉是一堆模糊的躯体不适,而病人又回避谈论创伤性往事,会谈时应该想到PTSD 的可能而对病史和精神现状进行全面的评定,以免误诊。

(2)DSM-IV 中PTSD 的具体诊断标准中按病程的不同划分了不同的亚型,3个月之内称为急性PTSD ,超过3个月称为慢性PTSD 。对于一些比较少见的现象,如在创伤性事件发生至少6个月以后出现者,称迟发性PTSD 。CCMD-3关于PTSD 的诊断标准与DSM-IV 唯一的差别是病程标准必须达到3个月。

在DSM-IV 中,若创伤后的精神障碍不足4周,并在创伤事件之后4周内发病者,称急性应激障碍。暴露于创伤后的急性反应阶段,分离反应、睡眠紊乱、焦虑、恐惧反应和躯体症状通常是主要的问题,而易激惹和抑郁症状比较少见。急性应激障碍的症状表现与PTSD 相似,主要区别足分离性症状比较突出。急性应激障碍虽不一定继发PTSD ,但它是预测PTSD 发生的一个高危因素。

5. 简述焦虑障碍的流行病学情况。

【答案】美国:焦虑障碍是女性中最常见的心理障碍,30%可能出现焦虑障碍;而男性的发生率大约为19%,是第二常见的心理障碍。而恐怖症是最常见的焦虑障碍。

在我国:1982年大范围调查的结果表明,神经症的患病率男女比例为1:8.49, 其中神经衰弱的患病率最高,为1.3%; 文化程度低、经济条件差、家庭气氛不和睦者患病率较高,而城市和农村之间没有明显差别。此类病人在心理门诊就诊率较高。

6. 如何看待中国女性自杀比率高于男性这一现象?

【答案】(1)自杀的原因

①疾病:抑郁症是导致自杀的最常见因素之一。

②婚姻、职业等生活压力:离婚、守寡、鳏独者的自杀率较已婚者都高;单身者的自杀率为已婚者的两倍;没有子女的女性较有孩子的母亲更易于去自杀;低收入者自杀率更高;高职业压力者自杀率高。

③看待问题的方式:面对挫折、压力、不良情绪时的反应。

(2)女性自杀率更高

①从疾病角度看:女性的患抑郁症的几率比男性高1.5〜3倍;被诊断为精神分裂症的女性自杀率显著高于常人。

②婚姻、职业等生活压力:受中国传统的影响,离婚、守寡、单身、没有子女的女性可能感受到更大的社会压力和生活压力。

③男性思维方式偏理性,而女性更感性,容易受到突发事件的影响,或是由于一时冲动产生自杀念头。以往男性自杀成功率高,而女性中的自杀企图者更多,近年来由于社会变迁,女性的自杀成功率迅速提高。

④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中,企图自杀者中女性约为男性的两倍,而在自杀成功者中男性约为女性的3倍。但近期的资料指出,女性的自杀成功率正快速提高,这种变化可能与社会文化变迁有关,包括性别角色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