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论文摘要

题目:初一年级学生观察能力培养的实验研究

关键词:观察能力,观察品质,观察目标,观察方法

  摘要

  自从20世纪80年代以阿里,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素质教育已经成为当代教育的主流,而素质教育的实施在学校教育中则落实到各学科的教学中。在生物学科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就成为广大生物教师探讨和实践的热点问题。经过几十年的探讨,已经形成共识:在生物学科中实施素质教育,关键在于提高和发展学生的生物学素质和科学素质,而学生生物学素质的核心则是生物学能力。因此,在生物学教学中,应当把生物学能力的培养作为教学重点,以此来全面发展学生的素质。对于初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要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生物学能力,必须选择一个合适的切入点。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初一的教材特点以及学生生物学能力的结构特点,笔者选择能力作为教学的切入点。据此笔者查阅了大量的文献,发现观察能力作为教学的切入点,发现观察能力对于生物学科学系的重要性已经得到了大家的共识,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在理论上探讨已经趋于成熟,但在实际教学中,该如何具体操作,具体实践,实践以后究竟有何影响,现有多种文献资料均未有涉及,因此笔者希望通过开展观察能力培养实验的研究,从实践上解决如何提高学生观察能力的问题,由此提高学生的生物学能力,从而发展学生的素质,完成素质教育在初中一年级生物教学的任务。   观察能力是人们认识事物特点的能力,在生物学科上的表现是指善于观察生物和生命现象的细微变化及其本质特点的能力。观察能力的培养是指教师在一定理论的指导下,采取一定措施,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发展学生观察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要包括对一下观察能力的基本品质的培养:①观察的目的性。②观察的条理性。③观察的理解性。④观察的敏锐性。⑤观察的持久性。因此在实验研究中,笔者把观察能力的目标确定为:学会观察,学会纪录,学会使用,学会准备和学会思考五个方面。   在查阅大量文献的基础上,笔者进行了实验研究。在实验中,笔者选择了任教的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附中初一年级1班和4班作为实验对象,其中初一1班为对照班,初一4班为实验班,对照班采取常规教学,实验班则进行实验教学,在实验时间为一学期,在本实验中,笔者通过对教材和教学大纲的深入研究,在实验班的教学中采取一观察活动为主要教学内容,以观察能力的培养为教学的切入点,进行素质教育,在实验实施中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1、构建操作性观察目标体系。目标体系从整体上看,设定一定层次性和阶段性,既确定44次观察活动为教学内容,分为四个阶段,每一阶段确定一定培养重点和一定层次的目标,而具体的每次观察活动有根据观察能力所要培养的品质,进行仔细分析,确定每一活动的具体目标,既确定每一次活动要学会什么,学到什么层次。2、完善课程体系。即把课程分为三大板块:学科课程、活动课程、前在课程。学科课程即指正常的课堂教学,即在课堂教学中通过44次观察活动为中心,进行分阶段、分层次教学。第一阶段:观察工具的使用。选择使用显微镜的技能作为观察能力培养和教学重点。第二阶段:观察步骤的训练,促使形成良好的观察技能习惯。第三阶段:科学观察方法的训练,思维能力的培养,又分为三个层次:(1)学习对比观察法,培养求同思维和求异思维。(2)学习顺序观察法,培养观察的完整性。(3)多种观察方法综合使用,加大思维深度。第四阶段:创设问题情景。培养学生学会探究;重点是通过分析观察对象,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活动课程是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性活动方式组织的一种辅助性课程。在本次实验中活动课主要以班级活动、小组活动和个人活动三种形式进行,共安排10次,而潜在克诚则是教师通过暗示、模仿、感知、认同等方式,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目标体系为本次试验的评价体系所确定的目标,而课程体系则是保证目标得以实现的具体操作。3、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既然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则需要对其进行科学的评价,因此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肇事希望保证是试验顺利进行。4、在实验中加强与其他学科的联系。这一措施是希望发挥教育系统的整体功能,使学到的素质达到最优发展。 在实验开始一段时间里(即第一单元学完后)和结束时,笔者对试验班和对照班进行了前测和后测。从前测的结果来看,在实验开始的时候,无论是实验班还是对照班都存在观察能力水平偏低的问题,这与大纲的要求相距甚远,说明观察能力的培养是非常必要的,但比较两个班的测试结果,又会发现,实验之初,两个班无明显差异,只是观察能力的目的性有较大差异,而前期培养的重点正是观察能力的目的性,这说明试验措施的介入已经初见成效,从试验后测的结果来看,两个班的观察能力都有所提高。这与要达到的教学目的的任务的基本要求相吻合,说明观察结果能力的培养本身就需要通过初一生物教学来进行;在分别看试验班和对照班的测试结果,对照班在五种品质的测评中,略低于教材和大纲的要求,说明常规教学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方面有一定的缺陷,不能满足大纲的要求,因此需要改进;实验班在五种品质的测评中,完全达到了大纲要求,说明试验方案的设计是成功的,实验措施的介入是必要且恰当的。   而从生物素质的测试来看,实验班经过一学期以观察活动为中心的生物教学之后,学生的能力有了显著的提高,学生的生物学成绩也有一定的提高。可以看出试验措施的介入促进了生物学素质的发展。为此作者对其进行分析,发现学生的实验能力与观察能力有着高度相关的关系。因此,完全可以肯定,培养观察能力能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而观察能力与学业成绩的分析之中发现学业成绩与观察能力存在中度正相关关系。   有以上结果综合来看可以看出以下结论:   1、在初中一年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适合是且必要的。   2、试验措施的介入极大的促进了观察能力的提高。   3、观察能力的提高有助于生物学素质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