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谶纬,是任何一个研究古代文化的学者都无可回避,却又一笔带过的话题,笔者写此论文即本着一个目的:力争对谶纬进行一番较彻底、细致和系统的研究,以求初步把握谶纬实质,为更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一些必要的素材。 本文的基本研究方法是:对众多的典籍和论著中散存的有关谶纬的材料进行提取和仔细的甄别,从对材料的分析入手,较详细的探讨了谶纬的源起和盛衰,理论和文献系统,以及谶纬和秦汉时期的封建政治教化、儒家经学的关系,汉代对谶纬的批判等等。 本文首先通过书证、前人的论述和训诂等手段对谶和纬在内容上进行了界别,并揭示出及早誉为、为笔记更接近于政治、汉末以前多借用谶名、汉以后纬则多指谶与纬等实质性的问题。 在探讨谶纬的理论源头时,本文基本赞同了传统的观点,认为阴阳、五行是谶纬的主要理论骨架,并对阴阳、五行的产生和发展作了较深入的追根溯源。提出了阴阳、五行的异变这一新的论题,并指出正是这个"异变"才是真正导致了谶纬理论的最终产生和形成。论述了阴阳、五行由邹衍而合流,谶纬的理论准备也有邹衍而得以完成的观点。 到西汉董仲舒出,谶纬理论才真正成熟和定型了,本文主要是从三个方面介绍了董氏学说也即谶纬理论的基本内容--"天"的观点、三纲五常、三统三正等。可以说后世谶纬学说的不断繁复莫不源于此。 关于谶纬的文献系统。本文认为"成于西汉衰、平之际"是可信的;对其篇目情况进行了尽可能精确的探索;对其内容则分别从符命说、天文占验、说经文字等三个方面进行介绍。还着重介绍了《河图》、《洛书》的出现、演变、内容及篇目等情况;从内容的角度对现存的《易纬》进行了介绍。还对一些谶纬文献中的术语作了简略的说明。 在对谶纬的基本情况进行了一番了解之后,本文即开始置谶纬于秦汉时期特定的政治和文化的大背景下进行了多方面的分析。 首先 ,从谶纬在天道和性命两方面对封建统治所起的维护作用出发,论证了谶纬是神道设教的工具;从谶纬即从属于政治、又依附于经学出发,论证了谶纬的"双重附庸"或曰"二级附庸"的本质。这从性质上对谶纬进行了较准确的定位。 接着通过对史实材料的分析,探讨了谶纬对秦汉政治的影响,主要分析了王莽改制和光武复兴两件大事,揭示了谶纬即能维护统治又能兴风作浪的两面性。 再次,较详细地论述了谶纬与两汉经学的关系。一方面谶纬通过神化经典和深化孔子,最终使得自己也神圣起来;另一方面,经学迫于为政治服务的需要,也不时地会借用谶纬这一有效工具。使得一提的是本文论述了今、古文经学在对峙谶纬时并非如传统所持决然对立,今文经学之所以与谶纬更密切,原因在于二者学风类同等重要观点。 最后,本文讨论了汉代谶纬的批判情况。认为谶纬批判的根本性前提在于其固有的荒诞性和当时政治与经学的现状。从经学范围内外两个方面了解了谶纬批判的基本情况,并从深度、广度和力度上分别作了评价,指出了批判的不彻底性。 文后,作者还附上了对谶纬的整个历史进行分期的初步研究结果,认为可以自殷商至清末粗略的划分为六期三大阶段。 总观全文,可分为两大部分,第一至第四章是对谶纬基本情况的单纯介绍和考证,第五至第八章是把谶纬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放在秦汉的大背景下从多角度进行相关研究。文章中对一些传统的观点或者进行了补充论证,或者进行了辩驳,提出和论证了一些新的观点和看法,希望这些工作能对谶纬的研究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