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农业大国,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80%左右。改革开放以来,虽然我国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但它仍然是国民经济发展中的薄弱环节,农业生产经营中粗放式经营现象还很普遍,基本上属于传统农业的范畴。这种落后的、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与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发展之间产生了尖锐的矛盾,并且随着经济的纵深发展,上述矛盾会愈加明显起来。因此,如何实现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从发达国家农业经济学来看,二战以后,他们十分重视对提高农业的科技含量和劳动生产率促进农业增长方式转变的研究。从而推动了现代集约农业的实现。我国早在80年代,理论界曾有人提出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问题,在党的十三大政治报告中,首次明确提出要从粗放经营为主逐步转上集约经营为主的轨道,但由于体制未转变等原因,这一理论研究没有实质性进展,经济增长方式未得到根本性转变。直至十四界五中全会突出强调了"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经济理论界方才纷纷撰稿进行研究、探讨,可以说农业经济增长方式的理论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很有必要深入研究。基于上述原因和情况,笔者认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只有依靠科技进步,实现从粗放型增长方式向集约型增长方式的转变,发展高产、优质、低耗、高效农业,才能改变目前农业徘徊不前和发展滞后的状况,促使农业步入持续稳定增长的良性循环,进一步巩固农业发展的基础地位。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