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自主学习是指学习主体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对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具有自觉的意识和反应的学习方式。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语文新课标提出的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和学习方式。这种新的理念和方式,是对过去刻意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状况的颠覆,将有利于教师提高组织教学和引导学生学习的效率。其中,自主学习能使学生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积极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对所学知识感兴趣,使学习过程有情感的投入,有内在动力的支持,学生能从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能有效地促进自身的发展。教育的终极目的是要造就终生爱好学习的自主学习者,其终极价值着眼于全面提升每个人自由发展的潜能,使其获得全面和谐的、有个性的发展。语文是一门人文学科,其本身蕴含着丰富的体验与思考,展示着人类世界的广阔与神奇。学习语文,就是穿越时空去完成个体历史、生命、自然、思想的交流与沟通。而这种交流与沟通,除了教师的教学引导以外,多依赖于学习者个体的积极的情感体验、内在动力的支持。
所以,本文认为理想的中学语文教学应是确立“以学习者为主体”的教育理念,立足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唤醒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语文教师必须从思想上彻底转变教育观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真正树立学生自主学习的地位,根据中学语文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目标,采取科学的培养策略,培养学生的自我建构能力、自我监控能力、自我评价能力,从而开发和培养学生的语文自主学习能力。本文在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的指导下,在充分认识语文自主学习内涵和特点的基础上,就提高中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做了一些思考,分析了中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提出了中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并结合个人教学实践进行验证,以探求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