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北京物资学院证券与期货812经济学之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工资的国民差异

【答案】工资的国民差异是指各个国家工资水平存在的差别。工资是由劳动力价值决定的,影响劳动力价值变化的各种因素,必然会影响工资的变化。各国工资差异也是由这类因素引起,如,“自然地和历史地发展起来的首要生活必需品的价格和范围,工人的教育费,妇女劳动和儿童劳动的作用,劳动生产率,劳动的外延量和内含量”等。在比较各个国家的工资水平时,必须先把不同国家同一行业的平均日工资与同样长度的工作日相比较。计时工资还要换算成计件工资,才能测量出劳动强度和劳动生产率的情况。山于各国决定劳动力价值的因素发展水平不同,特别是劳动生产率不同,发达国家工人的实际工资水平比不发达国家的工人实际工资水平要高。但是,与各自国家的劳动力价值相比,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比不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工资水平要低一些。因为,实际工资水平与劳动力价值的差距,随资本主义发展有扩大的趋势,这表现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相对工资有下降的趋势上。

2. 计时工资

【答案】计时工资是指按照劳动时间支付的工资,即按劳动时间支付的劳动力价值,如日工资、周工资、月工资等。计时工资每小时的劳动价格=计时工资额(劳动力日价值)/工作日时数。可见,计时工资的劳动价格与日工资额成正比,而与工作日长度成反比。在劳动量已定的情况下,计时下资的多少取决十劳动价格; 在劳动价格已定的条件下,计时工资额的大小取决于劳动量的多少。这是计时工资运动的一般规律。资本家经常保持日工资总额不变甚至有所提高,而通过延长工作日时数,或者通过加强劳动强度来使每小时的工资下降,以此来加重对工人的剥削。资本家还采取小时工资制来加重对工人的剥削,他们往往只规定每小时劳动的平均工资额,而不规定工作日的长度和日、周、月工资总额,这样资本家就可以根据他们的经济利益的需要来任意延长或缩短工作日时间。当经济繁荣,扩展生产有利可图时,资本家就大搞加班加点来加重对工人的剥削,迫使工人遭受过度劳动之苦; 当经济不景气,市场萧条时,资本家就减少企业开工时间,使工人的工作日缩短,并只按工人实际劳动时间支付工资,使工人陷入半失业状态,工人甚至得不到维持劳动力再生产所必要的生活费用,遭受劳动不足之苦。

3. 劳动资料

【答案】劳动资料(又称为劳动手段),是指人们用来影响或改变劳动对象的一切物质资料,其中最主要的是生产工具,还包括除劳动对象和生产工具之外的一切其他生产资料,如建筑物、

道路等。劳动资料特别是其中的生产工具,随着生产的发展总是不断地得到改进,如旧的手工织布机被机器织布机所代替,一般的机器织布机被自动化的织布机所代替。同时,随着生产的发展,劳动资料的范围和品种也不断扩大。在现代化的生产条件下,劳动资料中除了一般的生产工具外,还包括各种动力装备、计算机系统、机械手、机器人、传送装置以及各种仪器、仪表等。

4. 流通费用

【答案】流通费用是指资本在流通领域所消耗的费用。它主要包括纯粹流通费用、保管费用、运输费用。(1)纯粹流通费用是指一种单纯为资本形式的转化,即由货币变为商品和由商品变为货币而支出的费用。它包括由买卖时间,簿记和货币所引起的费用。纯粹流通费用对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来说,是一个必要的因素。因为没有这种费用,生产资料就不能买进,生产过程就会中断,商品也卖不出去,价值和剩余价值就不能实现。纯粹流通费用纯粹是为了实现价值,既不能生产或增加商品的使用价值,又不能增加价值和剩余价值。所以,这些费用,只能通过从社会己经生产出来的剩余价值中扣除而得到补偿。(2)保管费用(或称为储备费用)是指为了储备产品所支出的费用。保管费用包括:①存货的数量损耗部分; ②存货的质量变坏部分; ③保管储备所需要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保管费用主要是指在商品资本储备上所耗费的费用,这是一种生产过程在流通领域继续所耗费的费用。这种费用能使商品的使用价值得到保存,因此是生产性的流通费用,它会创造价值并把价值追加到商品中去。所以,保管费用从增大了的商品价值中得到补偿。(3)运输费用是指由商品的使用价值的运动所引起的费用。运输费用是因生产过程在流通领域内继续进行而支付的费用,也是生产性质的流通费用,可以把这种费用加到所运输的商品价值中去,从增大了的商品价值中得到补偿。

5. 社会总产品

【答案】社会总产品是指社会在一定时一期内(通常是指一年)所生产的全部物质资料的总和。它是由一个国家的工业、农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等物质生产部门的劳动者共同创造的。社会总产品既是生产过程的结果,又是再生产过程的条件,是整个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社会总产品从物质形式来看,是由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两部分组成的,马克思按照社会总产品的实物形式,把社会生产分成两大部类:第丁部类即生产资料生产和第Ⅰ部类即消费资料生产; 社会总产品从价值形式来看是由三部分组成的:小变资本、可变资本和剩余价值。马克思把社会总产品按实物形式分为生产资料生产和消费资料生产两大部类; 按价值形态分为三个部分,是分析社会再生产的前提。

6. 商业利润

【答案】商业利润是指商业资本家经营商业所获得的利润,是产业工人创造的,由产业资本家让渡给商业资本家的一部分剩余价值。它在量上等于平均利润,体现了商业资本家、产业资本家共同分配雇佣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的关系。商业利润的获取是通过价格差额的方法来实现的,即产业资本家按低于商品生产价格的价格,把商品卖给商业资本家,商业资本家再按生产价格把

商品卖给消费者,其中的差额就是商业利润。

二、简答题

7. 银行利润的形成和来源是怎样的?

【答案】(1)银行利润的形成

货币资本的借贷主要是通过银行来进行的。银行是经营货币资本、充当债权人与债务人借贷关系中介的资本主义企业。银行为了经营货币资本,必须有自己的资本。银行资本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自有资本,即银行资本家自己垫付的资本,这只占银行资本的很小部分; 另一部分是借入资本,即银行吸收进来的各种存款,这构成银行的主要营业资本。资本家投资十银行和投资十工商业一样,目的都是为了获得利润。银行利润便是存款利息和贷款利息之间的差额。银行贷款利息一般都高于存款利息,两者之间的差额减去经营银行业务的费用,就构成银行自有资本的利润,即银行利润。

(2)银行利润的来源

银行利润的来源是雇佣工人在生产中所创造的剩余价值。银行资本家通过贷出资本给职能资本家使用而获得利息,从而参加了对剩余价值的瓜分。银行资本家之所以能以银行利润的形式瓜分到一部分剩余价值,是因为他依靠了银行雇员的劳动。银行雇员的劳动也分为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银行雇员的劳动虽然不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但它能在剩余劳动时间内使银行资本家取得归他的那一部分剩余价值,即实现银行利润。

8. 资本主义社会的各个资本集团和大上地所有者是如何瓜分剩余价值的?

【答案】资本主义社会生产的剩余价值在产业资本家、商业资本家、借贷资本家和银行资本家、土地所有者之间进行分配。

(1)产业资本家剩余价值的生产(产业利润)

产业资本是指按资本主义方式经营的一切生产部门的资本,包括工业、农业、建筑业等各个物质生产部门的资本。产业资本是惟一能产生剩余价值的职能资本,最能表明资本运行的本质。剩余价值是指雇佣工人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价值。投资于不同生产部门的资本家为了获得更高的利润率,相互之间必然展开激烈的竞争。竞争的结果是形成了平均利润率。产业资本家按照平均利润率获得的利润就是产业利润。

(2)商业资本家对剩余价值的瓜分(商业利润)

商业资本家用预付资本购买产业资本家的商品,进行销售并实现价值增殖,获得商业利润。商业利润的真正来源是产业资本家让渡给商业资本家的一部分利润,是产业工人在生产过程中所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产业资本家之所以要向商业资本家让渡利润,让其参与剩余价值的分配,是因为商业资本作为产业资本运动中商品资本的独立化部分,分担了产业资本的一部分职能,从而有利于提高产业资本的利润率水平。商业利润的获取是通过价格差额的方法来实现的,即产业资本家按低于商品生产价格的价格,把商品卖给商业资本家,商业资本家再按生产价格把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