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论文摘要

题目:语文教学中想象力培养研究

关键词:语文教学,想象力,必要性,可行性,教学实践

  摘要

想象力是智力因素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想象力的开发培养是激发学生具有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具有创新能力的前提和基础。在语文教学中,对想象力的理论研究相对薄弱,导致了在语文教学实践中诸多误区的出现。为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本论文旨在通过搜集资料,对想象力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想象力的可行的原则和方法,作一次较全面和系统的探索和归纳,以便指导今后的教学实践,做到对学生想象力的开发和培养有的放矢。本论文的研究意义在于:通过对想象力在语文教学中的必要性、可行性论证,唤起广大语文教师对学生想象力开发培养的意识,关注对想象力理论上的深层研究,共同探讨、摸索出一条在语文教学中开发培养学生想象力的可行途径,从而解决长期以来困扰很多语文教师在教学所遇到的实际问题:想象力是什么?想象力在语文教学中到底有多重要?怎样才能做到在语文教学中科学地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力争为提高教学质量打下较为坚实的基础。 本论文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 引言,通过对想象力培养方法研究的历史回顾,指出当前语文教学中想象力培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交代了本文的写作目的及意义。 第二部分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想象力的必要性。本研究认为,想象力的开发培养,激发了学生具有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具有创新能力的前提和基础,想象力的培养,恰恰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切入点,思维借助于想象,想象有待于发展为思维,思维又能动地指导着想象的正确性,想象力和思维力是智力活动中相辅相成的两个因素,想象力在语文教学中具有独特的作用,学生只要具备了丰富的想象力,可以加强其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增强语文学科教学的愉快、生动和高效,尤其在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中,想象力如同一颗璀灿的明珠,使课堂教学异彩纷呈。 第三部分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想象力的可行性。本研究认为,在语文教学中开发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具有科学的哲学基础和脑科学、教育心理学基础,语文学科在发学生想象力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人文性为学生想象力的开发开辟了巨大的空间;想象力的形成和发展需要具备的三个重要条件(一是丰富的想象,二是有语言的概括和调节,三是有健康的思想意识和个性品质)正是语文学科可以提供的。中小学生时期是决定一个人想象力好坏的关键时期,也为开掘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学生想象力发展的特点决定了在语文教学中学生的想象力大有潜力可挖。 第四部分 在语文教学中科学培养学生想象力的原则和方法。这一部分是本论文研究的重点,笔者总结出四个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想象力的原则:重视表象积累,以现实为依据的原则;追求真、善、美,以理性为指导的原则;丰富情感体验,以激情为动力的原则;发展语言和思维能力并举的原则。本研究认为,科学的原则是教育教学实践的指南,这样可以避免误入语文教学中的某些误区。同时,笔者总结出在语文教学中科学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方法:在听说教学中,应丰富语言文字,按学生想象力的个别差异进行复述训练;充分发挥多媒体的教学功能,加强发散性思维训练。在阅读教学中,应训练学生的再造想象能力和创造想象能力,填补作品空白;应全力开掘诗词的意境美。在作文训练中,应扩大表象储备,培养学生善于想象的习惯,鼓励学生参加创造性活动;应训练学生写一点童话、寓言、科幻小说等,培养学生的创造想象能力。 第五部分 中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教学改革实践及结论。 笔者于2000年11月10日至2001年元月10日在青海省平安县第三小学、第二中学、第一高级中学进行了有的放矢的教学改革实践活动,对上述理论进行了必要的验证和修缮。具体做法是:首先,通过个别访谈、调查问卷的方式了解教情和学情,重点地把握学生对想象力的关切程度和发挥水平。其次,笔者进一步深入教学第一线,检验自己的理论思路是否有效。通过听课研讨,分析学生作文,亲自授课验证理论设想,最后,笔者认真地进行了理论上的归纳和总结,结论是:想象力作为智力因素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亟待开发和培养,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必须遵循科学的原则和学生的认知特点及身心发展规律;必须紧扣学生的生活实际;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贵在坚持,重在启发引导,因材施教,因人施教,这样会取得较为满意的教学效果,丰富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是学生进行高难度、高速度学习的必备条件。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通过想象力和创新能力关系的研究,想象力和思维力关系的研究,提出了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想象力的可行的原则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