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论文摘要

题目:试论我国现代企业家队伍建设--制度性探索和政策取向研究

关键词:无

  摘要

企业家作为一种特殊的人力资本,一直是发展中国家最稀缺的资源,成为其工业化起飞的主要瓶颈。我国企业改革实践的重要经验之一,是逐步认识到企业改革不仅是制度创新,机制的转换,更重要的是人的转变,首要的是企业领导人身份、作用、素质及运行机制的深刻变革。缺乏企业家是企业改革面临的主要难题。因此,培养和造就一支社会主义现代企业家队伍,就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企业改革的当务之急,对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现代企业制度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本文通过对现代企业家的理论探索,我国企业家队伍的现状评述及其制度性成因剖析,提出我国企业家队伍建设的政策取向。 笔者认为:创新是企业家的首要职能,模仿是企业家的基本职能。现代企业家与经济制度之间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关系。一方面,企业家关系到新制度的诞生、变革,也对制度效率的运行、发挥其主导作用,表现为企业家的制度绩效: 1、现代企业家是推动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和完善的主体; 2、现代企业家是现代企业制度有效运行的关键; 3、现代企业家对企业文化形成起主导作用。 另一方面,经济体制、企业制度、社会文化环境和自身条件是制约现代企业家成长的主要制度性因素。 1、市场经济体制是企业家成长机制的宏观环境,直接来源于市场经济条件下利润机制、竞争机制和自由组织选择机制,为企业家的产生和成长创造了条件。 2、现代企业制度是企业家成长的微观制度环境,从企业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激励和规范了企业家行为。 3、社会文化环境直接影响着企业家的形成、经营动机,价值观和经营作风,也影响到企业家才能向生产性还是在分配性领域的配置。 4、学历、经理和财力是现代企业家通向成功之路的主要自身环境条件。 针对我国企业家队伍发展的现状特征和存在的主要问题,笔者进一步提出我国企业家资源短缺的根本原因在于企业家队伍成长的一系列制度和社会文化环境的供给不足,突出表现在: 1、干部领导制度、新旧体制摩擦、传统社会文化观念形成了对企业家成长的制度性障碍。 2、企业家市场化机制严重滞后。 3、我国企业家运行机制与传统教育、培训制度相对隔离。 4、"两权分离"的改革理论上有缺陷,"两权契约化"应当成为指导企业改革的完整思路。这是因为:一是两权契约化能够更好地揭示企业和企业家的本质特点;二是两权契约化也符合契约人假定;三是两权契约化能够使我们明确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必须辅之以强有力的、完备、系统的法律制度建设。 为了加速我国现代企业家队伍的建设,笔者认为:必须围绕培育机制和运行环境两方面明确政策取向。 1、在环境建设方面,一是牢固确立"企业家中心论"的思想观念,明确承认企业家的劳动是一种特殊劳动和企业家的主导作用。在社会舆论方面,要加大对企业家中心论的宣传力度,倡导企业家精神,在全社会形成尊重企业家、爱护企业家的新风气。保护企业家的合法权益。二是规范政府和企业行为。在国家这个层次上,实行政府的行政管理权、宏观调控权与国家财产所有权的分离。在国家与企业这个层次上,实行法律所有权和经济上的所有权分离。三是加速推进现代企业制度。现代企业制度是企业家形成的基础和关键,在企业家的选择和使用上建立起双重竞争机制,是企业家的个人利益与企业效益挂钩。它除了在企业内部建立起决策机构、执行机构、监督机构之间权力分离、互相监督和制衡治理结构,使董事和经理的行为受到有效约束外,鼓励商业银行、投资机构对企业控股、培育和发展资本市场和产权市场,鼓励企业之间相互控股,推进企业兼并和资产重组等。 2、在机制建设方面,一是健全和完善企业家激励机制,包括实行企业家高薪制、企业经营效益与企业家努力程度联动机制等。二是建立和完善严格的监督约束机制,从企业外部,内部和企业家自身三方面制约企业家行为,建立规范的企业家资格认定制度。三是加快企业家市场化机制的建立,培育和完善企业家市场运行机制。四是通过教育和培训机制的建立,加速企业家队伍的催化发育。五是加强我国企业家的法律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