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苏州大学教育学院、教育科学研究院634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之发展心理学考研题库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年龄特征

【答案】年龄特征指个体生理心理发展在各个年龄阶段表现出来的质的特征。人的心身在生命进程中表现出量和质两个方面的变化,且与年龄有密切联系,表现为连续性和阶段性。就心理发展的年龄阶段而言,在一定环境条件下,人从出生到死亡,一般经历婴儿期、幼儿期、童年期、

;就心理在一定年龄阶青少年期、青年期(成年初期)、中年期(成年中期)、老年期(成年晚期)

段中那些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特征而言,各种心理现象发展的敏感期、关键期、成熟期、转折期,其实质就是各个阶段各种心理现象的质变年龄。心理特征与个体生理发展阶段有关系,但不完全是由年龄决定的。在一定的条件下,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既是相对稳定的,同时又可以随着社会生活和教育条件等文化背景的改变而有一定程度的可变性。

2. 假装游戏

【答案】假装游戏是指表现出既与现实相似而又充满了戏剧性色彩的游戏活动。这种游戏的根本特征是“替代性”、“假定性”。假装游戏在婴儿期就出现了,持续整个学前期。它的发展过程是从简单到复杂,从自我中心到社会化。经常做这样的游戏,可以帮助学前儿童联系和巩固先前获得的知识技能,促进创造力的发展,练习各种社会角色,从而发展社会性技能;还能帮助儿童区分幻想和现实。

3. 性别认同

【答案】性别认同是指对一个人在基本生物学特性上属于男或女的认知和接受,即理解性别。完整的性别概念包括两个基本成分,一是性别同一性,二是性别恒常性。①性别同一性指对自己性别的辨认和理解,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知道自己是男性还是女性,儿童在3岁左右就能达到性别的同一性。②性别恒常性指对一个人性别不变性的了解和认识,包括三方面的内容:第一,性别的时间恒常性,也称性别的稳定性,指知道一个人的性别不会随时间或年龄而发生变化;第二,性别的情境恒常性,也称性别的一致性,指知道一个人的性别不会随其服饰、发

型及所从事的活动而发生变化;第三,性别的非动机性,指知道一个人的性别不会随其愿望而改变。研究表明,幼儿达到性别稳定性的平均年龄是4岁左右,达到性别一致性的年龄是5岁左右。研究还表明,幼儿首先获得的是关于自己的性别恒常性,然后是关于其他同性别儿童的性别恒常性,最后是关于其他异性儿童的性别恒常性。

4. 发展心理学

【答案】发展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发展心理学是研

宄种系和个体心理发生与发展的科学。种系心理发展是指从动物到人类的心理演变过程。狭义的发展心理学就是个体发展心理学,是研宄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出生、成熟直至衰老的生命全程中心理发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即研宄毕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的科学。通常所说的发展心理学指狭义的发展心理学。它研宄各种心理活动的年龄特征。具体地说,研宄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范围,应当包括两个主要部分和四个有关的方面。两个主要部分:一是人的认知过程(智力活动)的发展的年龄特征,二是社会性发展的年龄特征。为了研宄生命全程或个体毕生心理发展年龄特征的这两个主要部分,还必须结合研宄如下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心理发展的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二是生理因素的发展;三是动作和活动的发展;四是言语的发展。

二、简答题

5. 皮亚杰说“青年期的情感方面和社会方面的冲动,虽然往往为人们所描述,但是他们总是没有理解到这些冲动是由思维形式的变化所决定的。”试述前青年期(11、12岁〜14、15岁,也叫少年期)的思维形式发生了哪些变化?它对心理发展,特别是情感和社会性发展有什么影响?

【答案】青年前期是从童年期向青年期发展的过渡时期,是儿童心理发展的一个很重要的转变期。该时期的主要特点是半幼稚和半成熟、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冲动性等各种矛盾互相交错。

(1)青年前期个体思维形式发生的变化

①思维的创造性和批判性日益明显。思维的创造性是指个体在问题情境面前,采取新颖、独特的对策去解决问题的一种思维品质。青少年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他们兴趣广泛、思想活跃、敏感、少保守性,常有丰富奇特的幻想,喜欢别出心裁和标新立异,在许多方面表现出强烈的创造欲望,这与他们求异思维的迅速发展有关;思维的批判性是指在思维活动中能严格地分析思维材料并精细地检查思维过程,具有分析性、策略性、全面性和独立性的特点。青少年思维批判性的增长表现在不愿意轻易地接受别人的意见,对别人的思想、态度及意见要进行审查,并对此持怀疑和批判态度;还表现在开始严肃地对待自己的思想和主张,能有意识地调节、支配、检查和论证自己的思想;也表现在热衷于探讨那些星辰运转、生命起源等宏观问题,表现出一种不愿盲目生活的人生态度。

②思维的片面性和表面性依然存在。青少年思维的片面性主要表现在思想的偏激与极端,不能全面、辩证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而是抓住一点不计其余。具体表现为:狂热的明星崇拜;分析问题常钻牛角尖,经常陷入思想的死潭而不能自拔;在思想上缺乏严谨性及全面性,对一些问题的处理虽有新意,但不准确。青少年思维的表面性表现在,在分析问题时还经常被事物的个别特征和外部特征所困扰,难以深入到事物的本质中去,尤其对某些社会现象的评价往往失之表面化。

③思维中自我中心的再度出现。青少年虽然早已能区别自己与他人的想法,但由于这个年龄段个体的自我意识过于高涨,他们有时不能区分自己所关心的焦点与他人所关心焦点的不同,其具体表现如下:青少年在心理上制造出一些“假想的观众”;在青少年的心里也有个“虚构的自我”,

常常夸大自己的情绪感受,在分析和评价事物时也带有主观色彩。

(2)青年期个体思维形式发生的变化对其心理发展,特别是情感和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少年期的这些思维变化特征对他们的情感和社会性发展有重大的影响。比如,他们表现出来的反抗行为,对问题认识的固执、偏见直接影响到个性的形成,影响到他们和父母、教师、同伴等的关系,也制约他们对社会事物的认识判断。同时,这种逆反心理大都具有危害性,逆反心理过重或自己不善于处理和自我调节,会给学生带来心理压力,引起心理障碍。逆反心理还容易造成感情失控,与家长、教师感情疏远、关系僵化,甚至对立,学生就会听不进正确的教育和劝导,可能会造成大错。因此,教师有必要了解学生逆反心理产生的具体原因,科学、有效地引导学生在产生逆反心理时,学会自我控制和调节,塑造健全的人格。

6. 胎儿的心理活动主要物质基础有哪些类型?这些主要物质基础的作用是什么?

【答案】(1)胎儿心理活动主要物质基础的类型

胎儿心理活动主要物质基础的类型包括:神经元、神经系统、反射机能。

(2)胎儿心理活动主要物质基础的作用

①神经元的作用

一个发育完全的大脑大约具有上亿个神经元,而那些神经元都是在出生前分化的,发育中的胎儿大脑必须平均每分钟产生上万个神经元。大脑皮质神经元从脑室表面通过中间带,迁移和发育成大脑皮质的细胞。其作用是通过接受、整合、传导和输出信息实现信息交换。

②神经系统的作用

中枢神经和周围神经在孕3周(胚胎只有15毫米长)时即开始形成。到妊娠第8周末,神经系统的大体结构已基本形成。神经系统调节和控制其他各系统的功能活动,使机体成为一个完整的统一体;神经系统通过调整机体功能活动,使机体适应不断变化的外界环境,维持机体与外界环境的平衡。

③反射机能的作用

3个月的胎儿已经出现巴宾斯基反射、其他类似吸吮反射及抓握反射的活动。反射机能的发展为胎儿的生存与适应环境提供了重要的前提条件。同时,许多无条件反射常用来作为新生儿神经发育测查的指标。

7. 为什么说游戏是促进幼儿心理发展的最好的活动形式?

【答案】说游戏是促进幼儿心理发展的最好的活动形式,是因为:

(1)游戏具有社会性,它是人的社会活动的一种初级模拟形式,反映了儿童周围的社会生活。儿童在与成人的交往中,渴望参与成人的一些活动,可是又受到身心发展水平的限制,游戏恰恰解决了这一矛盾。游戏作为儿童获得和表达其社会交往能力的情境,为儿童提供了社会性发展的机会,可以帮助儿童摆脱自我中心的倾向,学会更好地理解他人的想法和情感,而这是儿童同情心、合作能力等社会能力发展的基础。

(2)游戏是想象与现实生活的一种独特结合,它不是社会生活简单的翻版。儿童在游戏中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