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天津大学教育学院312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之发展心理学考研仿真模拟题

  摘要

一、单项选择题

1. 某中学教师从初一到初三对几位学习困难学生的发展变化一直进行追踪研究。他的研究方法是( )。

A. 横断研究法

B. 纵向研究法

C. 群体序列研究

D. 调查研究法

【答案】B

【解析】纵向研究也称跟踪研究,主要指在比较长的一段时间里,对所选取的被试进行追踪研究,对其心理发展进行有系统的定期观察、记录的方法,目的是考察某些心理现象发生发展的质的变化规律。

2. 胚种阶段的时间为( )。

A.3〜8周

B.0〜2周

C.3〜4周

D.5〜8周

【答案】B

【解析】根据个体生命在子宫内的发育阶段可以划分为胚种阶段(也称受精卵阶段)(0〜2周)、胚胎阶段(3〜8周)和胎儿阶段(9〜38周)。

3. ( )的出现,是胚胎发展到胎儿的一个重要标志。

A. 骨细胞

B. 合子

C. 胚芽

D. 胚胎圆盘

【答案】A

【解析】骨细胞出现在身体的结构分化基本完成的时候,它们的出现,使得已经出现分化了的结构开始骨化的过程。骨化意味着胚胎发育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一一胎儿阶段。因此,可以认为,骨细胞的出现,是胚胎发展到胎儿的一个重要标志。

4. 霍尔(G.S.Hall )提出的解释儿童心理发展的理论是( )。

A. 白板说

B. 复演说

C. 进化说

D. 成熟势力说

【答案】B

【解析】霍尔提出复演说来解释儿童的心理发展,他认为儿童心理的发展是对人类进化史的复演。A 项,白板说是洛克提出的,强调后天的环境在个体发展中的重要作用。C 项,进化说是达尔文提出的,该理论强调心理在人类进化过程中的适应功能。D 项,成熟势力说是格赛尔提出的,强调生理成熟在个体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5. 胎儿在发育过程中,细胞和组织分化非常迅速,并对环境极为敏感的时期是( )。

A. 第1〜2周

B. 第2〜8周

C. 第9〜15周

D. 第21〜30周

【答案】B

6. 下列心理学派与其代表人物,正确匹配的是( )。

A. 机能主义——冯特

B. 格式塔——铁钦纳

C. 人本主义——罗杰斯

D. 构造主义——詹姆斯

【答案】C

【解析】机能主义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詹姆斯、杜威和安吉尔;格式塔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韦特海默、考夫卡和柯勒;人本主义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马斯洛和罗杰斯; 构造主义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冯特和铁钦纳。

7. 根据材料答以下题:

已知XI.X2为两个相互独立的连续变量,两个总体均为正态分布,检验平均数是否存在显著差异。

[1]在进行假设检验之前,需要( )。

A. 检验两个样本的联合方差是否齐性

B. 检验两个样本的方差是否齐性

C. 检验两个总体的方差是否齐性

D. 用样本方差估计总体方差

[2]对这两个变量的均值进行差异检验,最恰当的方法是( )。

A.t 检验

B.z 检验

C.q 检验

D.x2检验

[3]差异检验的自由度为( )。

A.9

B.10

C.19

D.20

【答案】[1]C[2]A[3]C

【解析】[1]当总体正态分布、总体方差未知时,要用t 检验来检验差异。这里由于两个总体方差未知,都需要用样本方差来估计,因而这时进行检验需要考虑的条件更多,不但应该区分独立样本与相关样本,

还需要考虑两个未知的总体方差是否相等,以及两个样本容量是否相同等一些条件。

[2]当总体正态分布、总体方差未知时,要用t 检验来检验差异。

[3]df=nl+n2-2=19。

8. 下列选项中,属于内部动机的是( )。

A. 认知内驱力

B. 自我提尚内驱力

C. 附属内驱力

D. 亲和内驱力

【答案】A

【解析】认知内驱力是一种要求了解和理解周围事物的需要,要求掌握知识的需要,以及系

,统的阐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需要。在学习活动中,认知内驱力指向学习人物本身(为了获得知识)

是一种重要的和稳定的动机,由于需要的满足(认知的获得)是由学习本身提供的,因而也称为内部动机。

9. 威特金把认知风格类型划分为( )。

A. 沉思——冲动

B. 同时性——继时性

C. 场独立一一场依存

D. 聚合思维一一发散思维

【答案】C

【解析】美国心理学家威特金认为有些人知觉较多的受他所看到的环境信息的影响,有些人则较多的受身体内部线索的影响。他把个体较多依赖自己内部的参照,不易受外来因素影响和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