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苏州大学教育学院、教育科学研究院634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之发展心理学考研仿真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Development
【答案】Development 中文翻译为“发展”。发展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发展是指从出生到成熟直至衰老的生命全程中,个体生理与心理随年龄增加而变化的过程。期间,个体的心身表现出量和质的变化,这种变化与年龄有密切联系,既有连续性又有阶段性,从而形成年龄特征;发展还有顺序性,并且常受遗传、环境、成熟、经验等因素影响。现代心理学甚至把生命开始(受孕)作为研究起点。狭义的发展是指从出生到青春期的身心变化过程。
2. Learning disability
,是指无显【答案】Learning disability 中文翻译为“学习困难”。学习困难亦称“学习无能”
著智力缺陷的学龄期儿童在行为与心理上表现出一种或多种异常状态,致使在学校中靠通常的教育方法不能进行有效学习的综合征。学习困难的基本症状有:①实际行为与期望行为之间有显著差异,儿童的智力正常或接近正常,但实际的学习成绩远低于其实足年龄和智力水平应达到的成绩;②有一些特殊的行为障碍;③缺陷集中在包含语言或算术的基本心理过程方面,常在学习、思考、说话、阅读、写作、拼写、听讲、推理或算术方面出现障碍;④并非由听力、视力或普通的心理发育迟缓问题或情绪问题、缺乏学习机会引起。
3. 皮亚杰的类包含实验
【答案】皮亚杰的类包含实验是皮亚杰研究幼儿思维发展的实验。类包含是指一类物体及其子类的数量。原则上,总类中物体的数量必然大于任一子类中物体的数量。皮亚杰认为“前运算阶段”的儿童缺乏类推理能力,不能同时想到一个子类和整个一类,因此他用一些实验来进行验证。如:他给儿童呈现一束由4朵红花和2朵白花组成的花束,问儿童“红花多还是花多?”“前运算阶段”的儿童通常回答:“红花多。”此外,他还认为幼儿不能区分一个物体表面看起来像什么和真的是什么,不能进行因果推理。一些研究者认为,皮亚杰的研究手段过多依靠语言进行呈现问题和推理判断,造成儿童理解问题本身的困难,低估了儿童的思维能力。
4. 发展心理学
【答案】发展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发展心理学是研宄种系和个体心理发生与发展的科学。种系心理发展是指从动物到人类的心理演变过程。狭义的发展心理学就是个体发展心理学,是研宄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出生、成熟直至衰老的生命全程中心理发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即研宄毕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的科学。通常所说的发展心理学指狭义的发展心理学。它研宄各种心理活动的年龄特征。具体地说,研宄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范
围,应当包括两个主要部分和四个有关的方面。两个主要部分:一是人的认知过程(智力活动)的发展的年龄特征,二是社会性发展的年龄特征。为了研宄生命全程或个体毕生心理发展年龄特征的这两个主要部分,还必须结合研宄如下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心理发展的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二是生理因素的发展;三是动作和活动的发展;四是言语的发展。
二、简答题
5. 试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及其对教学工作的启示。
【答案】(1)认知发展理论
①发展的实质与原因
皮亚杰认为认知发展是一种建构的过程,是个体在与环境不断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智力既非起源于先天的成熟,亦非起源于后天的经验,而是起源于主体的动作。这种动作的本质是主体对客体的适应。
②影响认知发展
影响认知发展的因素有:
a. 成熟:皮亚杰认为成熟在整个心理成长过程中起着一定的作用。它是心理发展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即决定条件)。
b. 物理环境:个体对物体做出动作中的练习和习得的经验。它包括物体经验(来自外物)和数理逻辑经验(来自动作)。前者是指个体作用于物体. 抽象出物体的特性,如大小、重量、形状等。后者则是指个体作用于
物体,从而理解动作间的协调结果。
c. 社会环境:包括社会生活、文化教育、语言等,这种因素指的是社会上的相互作用和社会传递。皮亚杰指出,社会化就是一个结构化的过程,个体对社会所做出的贡献正是他从社会化所得到的同样多,从那里便产生了运算(或操作)和协同运动(或合作)的相互依赖和同型性。皮亚杰认为,社会经验同样是心理发展的一些必要条件,但不足充分条件。
d. 平衡:皮亚杰认为平衡或自我调节是心理发展中最重要的因素,即决定的因素。平衡就是不断成熟的内部组织和外部组织的相互作用。平衡可以调和成熟、个体对物体产生的经验以及社会经验三方面的作用。
③认知发展的结构包括:图式、同化、顺应和平衡。
a. 图式:皮亚杰认为,图式(或基模)就是动作的结构或组织,这些动作在相同或类似环境中由于不断重复而得到迁移或概括。图式最初来自先天遗传,以后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图式不断地得到改变,不断地丰富起来。
b. 同化:只是数量上的变化,因为它只不过是以原有的图式为基础,去吸收新经验的历程,不能引起图式的改变或创新。
c. 顺应:质量上的变化,因为它在原有图式不能直接适用条件下,个体为着环境需要,主动地修改图式,进而达到目的的心理历程,所以其促进创立新图式或调整原有图式。
d. 平衡:既是发展中的因素,又是心理结构。平衡是指同化作用和顺应作用两种机能的平衡。新的暂时的平衡,并不是绝对静止或终结,而是某一水平的平衡成为另一较高水平的平衡运动的开始。不断发展着的平衡状态,就是整个心理的发展过程。
③认知发展阶段论
a. 心理发展过程是连续的心理发展过程是一个内在结构连续的组织和再组织的过程,过程的进行是连续的;但是由于各种发展因素的相互作用,儿童心理发展就具有阶段性。
b. 每个阶段有其独特结构各个阶段都有它独特的结构,标志着一定阶段的年龄特征,由于各种因素,如环境、教育、文化以及主体的动机等的差异,阶段可以提前或推迟,但阶段的先后次序不变。
c. 各阶段出现有一定次序每一阶段从低到高是有一定次序的,不能逾越,也不能互换。 d. 前阶段是后阶段的结构基础每一个阶段都是形成下一个阶段的必要条件,前一阶段的结构是构成后一阶段的结构的基础,但前后两个阶段相比,有着质的差异。
e. 两阶段间非截然划分在心理发展中,两个阶段之间不是明显可分的,而是有一定的交集的。 f. 新水平的构成心理发展的一个新水平是许多因素的新融合,新结构,是各种发展因素由没有系统的联系逐步组成整体。
④皮亚杰把儿童心理或思维发展分成若干阶段。儿童思维发展依次经过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
a. 感知运动阶段,见于0〜2岁的儿童,这一阶段主要指语言以前的时期,儿童主要
是通过感觉动作图式来和外界取得平衡,处理主、客体的关系。
b. 前运算思维阶段,见于2〜7岁的儿童,表象或形象思维萌芽于此阶段,在前一阶段
发展基础上,各种感知运动图式开始内化而为表象或形象图式。
c. 具体运算思维阶段,见于7〜12岁的儿童即相当于小学阶段,具有初步的逻辑思维。皮亚杰认为具体运思是在前一阶段很多表象图式融合、协调的基础上形成的。这一阶段的主要特点是出现了具体运算图式,其主要特点是守恒性,和可逆性。
d. 形式运算思维阶段发生于12〜15岁儿童,具抽象逻辑思维,即具体运算思维,经过不断同化、顺应、平衡,就在旧的具体运算结构的基础上逐步出现新的运算结构。
(2)对教学工作的启示
①教学应适应学生的认知结构。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培养学生构建各种知识图式的习惯,通过同化的方式,丰富这类图式的内容,通过顺应的方式使学生在已有的知识的基础上构建出的新的图式,使其发生质的变化。最后通过调节同化和顺应二者之间的关系使其达到平衡的状态。
②这种理论是活动教学法、认知冲突法等的理论基础。
6. 动作发展在婴儿心理发展中有什么重要意义?
【答案】从心理的起源与发展来看,动作对于个体早期心理发展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具体如下:
(1)个体心理的起源与动作密切相关。在个体思维、智力的发生过程中,动作起着决定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