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论文摘要

题目:历史教学中学生自主发展和人格完善的教学探讨

关键词:历史教学,学生,自主发展,人格完善,教学探讨

  摘要

  新世纪呼唤高素质的人才。近年来,随着国际间人才竞争和国力竞争的日趋激烈,对教育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要求。“国际2 1世纪教育委员会”在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教育——财富蕴藏其中》的报告中就明确指出,21世纪教育的四个支柱应当是,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生存。因此,如何通过教育活动使受教育者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拥有自主发展能力和积极、向上的健康人格,以使其成为能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要求的高素质人才,是进入新世纪的人类所需要共同面对和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更是教育专家学者必须着力探索的一个战略性课题之一。   所谓“自主发展”,就是受教育者在教育者的引导下,懂得怎样学习以及如何学习,最终学会学习。所谓“人格完善”,就是通过教育活动引导和培养受教育者形成积极、向上的健康人格。教育部制定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提出新课程的培养目标之一就是要使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并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这是在基础教育中实现学生自主发展和人格完善的指导性方针。历史学科,以其自身理论的科学性、史料的真实性和内容的客观性,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发展和人格完善方面,具有其他学科所不可替代的优势和特点。   通过历史教学中多种教育方法地运用,不仅使学生通过系统地学习中外历史知识,清晰了解和认识历史的发展脉络,掌握正确认识历史的方法,养成正确的历史思维习惯,-拓展学生自主发展的各项技能,同时还有助于学生树立起正确的历史唯物观,以及爱祖国、爱人民的高尚情操,为学生未来的终身学习和人格、个性的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最终使学生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实现其“自主发展”和“人格完善”。   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发展能力,主要在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能力、知识理解和记忆能力、创新能力以及通过掌握各种学习方式来提升自我等各个不同的方面,进而使学生懂得怎样学习和如何学习。在历史教学中实现学生的人格完善,就是教育者通过历史教学中多种多样的教学活动,主动地、有目的、有计划地运用心理学、教育学的方法,结合历史知识传授、历史能力培养,对学生实施地培养良好心理品质、促进人格健康的活动。这一教学理念和教学目标的最终实现,不仅要求历史老师应当树立正确、科学的历史教育观,还要具备教育理论和历史知识的相关储备,以及实现这一教学目标的手段和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