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论文摘要

题目:“大历史教学”思想的构建及其实施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大历史教学,有意义的知识,教学案例

  摘要

  在传统的历史教育中,历史学科教学理念滞后、内容陈旧、方式落后,中学历史教学面临困境,需要进行反思和变革。新课程改革为中学历史教学的变革提供了契机,并在指导思想、课程结构、评价制度等方面都有明确的改革要求,但却缺实际的学科教学指导。而一线教师在探索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往往把研究的热点集中在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上。在此背景下,本文提出了建构“大历史教学”的思路。   “大历史教学”是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来认识和指导历史教学的,把历史教育目标与现实结合起来,把学习与发展联系起来,把教学与社会需要联系起来,以求真正体现历史学科的价值。“大历史教学”没有仅仅停留在以教学方法为核心和取向的教学思维方式中,它不仅包含了传统教学论中“怎样教学”的内容,在某种程度上更重视“教学什么”这个根本问题,是包含了课程的大教学论。其确立的前提是正确定位历史学科性质和教育价值,使历史学科人文性属性回归。“大历史教学”的内容主要包括:教学目标从过于注重认知目标,到关注学生全面发展,重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以塑造学生人格和人文精神;教学内容从以教材为唯一内容,到在一定程度上超越教材,拓宽教学视野,关注对学生有意义的知识。它以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为核心,重视对学生今后生存与发展具有实际意义的教学内容,帮助学生培养爱国精神、发展学科能力,认识生存现状,了解社会现实,学会生存智慧,提高人文素养;教学方式从单一的讲授法,到关注多种教学方式的有机结合。“大历史教学”可行性表现在:教育目的统一性和历史学科的综合性提供了学科平台;高考命题的改革是实施大历史教学的现实需要;新课程改革是大历史教学实施的课程平台,研究性学习、高中历史教材专题式设计、历史校本课程的开发为大历史教学提供了机会。教学实施是“大历史教学”的最终落脚点,何如围绕新的理念有效的组织教学,本文提出了教学实施的基本原则:主体性原则、思维性原则和整合性原则。同时为了对一线教师有所借鉴,结合教学实际,本文还列举一些典型的教学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