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进入新世纪以来,单一、被动和陈旧的学习方式,已经成为影响素质教育在课堂中推进的一个障碍。一部分学生通过了考试,但并没有完全具备我国教育目的所要求的21世纪公民所需要的素质。因此,教育部2001年6月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把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作为基础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已经迫在眉睫,普通高中学生历史学科学习方式的转变概莫能外。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在课程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内容选择、教法取向、课程评价等一系列问题上,提出了许多崭新的观点的实施建议,使作为历史教学活动的重要角色历史教师无法回避新课程带来的巨大冲击,而冲击最大的莫过于对传统角色的挑战,呼唤着历史教师角色的重塑与转换。论文作者结合普通高中历史教学实际进行了深入思考,力求找到应对这些挑战的方法和路子。 论文主要内容由四部分组成。在第一部分,简要介绍学习方式的理论,推荐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学习方式。在第二部分,笔者对一所普通高中学生历史学科学习方式进行了调查,力求把握当前普通高中学生历史学科学习方式的第一手资料。基于调查数据,作者对普通高中学生历史学科学习方式的缺陷进行了分析,指出普通高中学生现有学习方法形成的历史和现实根源。在第三部分,作者对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学习方式的基本特征进行了介绍,并提出在高中历史教学实践中应把握的三条原则。第四部分是论文的重点部分,作者重点探讨了普通高中教师如何结合新课程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方式。作者认为:目前,关于如何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各种理论研究方兴未艾,但结合普通高中历史学科的学习特点,教师应重点作好五方面的工作,即: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做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先行者;实现角色转换,适应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新需求;掌握新技能,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教学手段的多样化;立足现状,加强历史学科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普通高中学生历史学科学习方式的转变这一课题涉及面及其广泛。从参与人员来看,有教师、学生及全体教育工作者等;从改革内容来看,涉及课程体系改革、评价机制改革等多个层面。由于作者水平及能力所限,面对这一课题仅就普通高中教师的作为进行了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