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天津理工大学法政学院615社会学理论之外国社会学史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 摘要
目录
2018年天津理工大学法政学院615社会学理论之外国社会学史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一) ... 2
2018年天津理工大学法政学院615社会学理论之外国社会学史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二) ... 9 2018年天津理工大学法政学院615社会学理论之外国社会学史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三) . 16 2018年天津理工大学法政学院615社会学理论之外国社会学史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四) . 28 2018年天津理工大学法政学院615社会学理论之外国社会学史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五) . 40
一、名词解释
1. 心理还原论
【答案】心理还原论坚信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一一人的心理或行为一一是一种更高层级的现象,对它的研究可以用低层级事物(如原子、神经元、基因等)及其相关理论(如物理学、生理学、生物学)来加以解释与说明。心理学还原论还可以分为本体论的还原论和方法论的还原论。
2. 结构参数
【答案】社会人口在社会空间任何一维上的分布都成为社会结构的特性之一。一个社会的结构可以通过说明这些特性的各种参数而被描述。布劳把描述社会结构的参数分为二大类:异质性、不平等性及相交性。
3. 社会整合
【答案】社会整合,是指社会不同的因素、部分结合成为一个协调统一的社会整体的过程,亦称社会一体化。社会学常论及的社会整合有文化整合、制度整合、规范整合和功能整合。最先提出社会整合思想并致力于研究社会整合的是法国社会学家迪尔克姆,后来美国社会学家帕森斯进一步发挥了社会整合概念并将其纳入了自己的结构功能主义的理论体系。迪尔克姆的社会整合理论主要分析了社会整合形成的原因、社会整合与个人是什么关系、团体意识对社会和个人起什么作用等二个问题。他认为社会整合有两种基本类型:“机械团结”和“有机团结”。迪尔克姆认为,社会问题的产生与社会整合程度的高低有密切关系。
4. 机会性假设
【答案】布劳的第二个假设是机会性假设,即人们之间社会交往程度取决于他们发生接触的机会。这个假设也十分浅显易懂:人们永远才、能和无法与之发生联系的人交朋友。人们相互接触的机会越多,他们之问产生社会交往的可能性就越大。
5. 智者派
【答案】智者派是公元前5世纪在希腊奴隶主民主政治繁荣时代出现的一批职业教育家和哲学家。智者派最先发展了关于社会起源的契约理论。认为人类最早生活在“自然状态”下,在自然状态下的个人享有最充分的自由,正是由于这个缘故,人与人之间处于无休止的相互战争之中。这种战争状态使个人的安全和财产都得不到保证,为了结束彼此间的战争,人们同意交出自己的部分权利,遵守一定的法则,组成社会,共同生活。
6. 现代性
【答案】现代性是指一种新的、与以前不同的社会秩序。强调创新、变化和进步的一个权力、知识与社会实践的特殊聚合体。现代性应该从两方面去理解:其一,社会的组织结构方面:现代性标志着资本主义新的世界体系趋于形成,世俗化的社会开始建构,世界性的市场、商品和劳动力在世界范围的流动; 民族国家的建立,与之相应的现代行政组织和法律体系; 其二,思想文化方面,以启蒙主义理性原则建立起来的对社会历史和人自身的反思性认知体系开始建立,教育体系以及大规模的知识创造和传播,各种学科和思想流派的持续产生,这些思想文化不断推动社会向着既定的理想目标发展。
二、简答题
7. 简述布劳的演绎体系。
【答案】布劳将建立一个演绎体系分为四个步骤:
(1)一个演绎理论必须由一系列命题所组成。
命题有两类,一类是分析性命题,即概念的定义。这种分析性命题无法用经验性研究去检验。另一类是合成性命题,它规定两个或两个以上概念之间的关系。一个演绎理论的前提通常既包括分析性命题,又包括合成性命题。然而,山这些前提所推导出来的定理、推论和预测都必须是合成性命题。
(2)一个理论所包含的全部命题必须形成一个由上而下的逻辑体系。
在这个体系中,所有低层次的命题都由高层次命题演绎而来。
(3)一个理论中最高抽象层次的命题必须包括一此无法由实证研究去度量的纯理论性概念。 布劳认为,如果在一个理论中找不到任何超出经验性研究范围的理论命题,这个理论就仅仅是实证研究的某种归纳,它不能提供任何新见解去解释实证研究的发现。
(4)在一个理论中,最低层次的命题中的全部概念都必须能够被转化为实证研究所需要的操作性变量。
否则,这个理论就无法做出可以检验的预测,或者说,这个理论没有证伪性。要做到这一点,一个理论的抽象概念就要被定义得足够精确。
8. 简述符号互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答案】符号互动论创立于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60~70年代曾盛行一时,至今仍是有很大影响的社会学理论流派。这个理论重视对主观世界的研究,对于自我意识的形成、人们的日常生活角色扮演、符号的形成与发展、人们行为的主观条件等均做了深入、细致的探讨,有不少精彩的思想。
符号互动论一词最早见于美国社会学家布鲁默的著作《人与社会》一书中。在功能主义占主导地位的时代,他继承和发展了米德的思想。20世纪后半叶,在互动过程领域里最具创造性的理论家是戈夫曼,他对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自我表演做了精辟的分析,提出了拟剧理论。符号互动
论的兴起也表征着美国学者对社会学理论主题做积极贡献的开始。其基本观点如下:
(1)该理论主张从互动着的个体的日常自然环境去研究人类群体生活的和理论派别,又称象征相互作用论或符号互动主义
符号是指在‘定程度上具有象征意义的事物。符号互动论认为事物对个体社会行为的影响,往往不在十事物本身所包含的世俗化的内容与功用,而是在于事物本身相对于个体的象征意义,而事物的象征意义源于个体与他人的互动(这种互动包括言语、文化、制度等),在个体应付他所遇到的事物时,总是会通过自己的解释去运用和修改事物对他的意义。
(2)符号互动论中,符号是基本的概念
符号是指所有能代表人的某种意义的事物,一个事物之所以成为符号是因为人们赋予了它某种意义,而这种意义是相关的人所公认的。文字是一种符号,它是认识或使用该种文字的人的沟通工具。语言是所有符号中最丰富、最灵活的一个符号系统,通过口头语言、身体语言等人们可以传达各种意义,实现人们之间的复杂交往。物品也是重要的符号。
(3)符号互动论的基本假设主要有
①人类在生理上的脆弱迫使他们在群体中互相合作,以求生存;
②存在于有机体内部或有机体之间的有利于合作因而最终也有利于生存与适应的行为将被保存下来。因此,人的心理也好,自我也好,社会也好,都是在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中产生的,故它们具有社会的意义。
(4)主要观点
①心灵、自我和社会不是分离的结构
心灵、自我和社会不是分离的结构,而是人际符号互动的过程。心灵、自我和社会的形成和发展,都以符号使用为先决条件。如果人小具备使用符号的能力,那么心灵、自我和社会就处于一片混乱之中,失去了存在的根据。
②语言是心灵和自我形成的主要机制
人与动物的区别就在于人能使用语言这种符号系统。人际符号互动主要通过自然语言进行。人通过语言认识自我、他人和社会。
③心灵是社会过程的内化
事实上内化的过程就是人的“自我互动”过程,人通过人际互动学到犷有意义的符号,然后用这种符号来进行内向互动并发展自我。社会的内化过程,伴随着个体的外化过程。
④行为是个体在行动过程中自己“设计”的
它并不是对外界刺激的机械反应。个体在符号互动中逐渐学会在社会允许的符号互动论限度内行动,但在这个限度内,个体可以按照自己的目的处世行事。
⑤个体的行为受他自身对情境的定义的影响
人对情境的定义,表现在他不停地解释所见所闻,赋各种意义于各种事件和物体中,这个解释过程,或者说定义过程,也是一种符号互动,存在于互动之中,在个体面对面的互动中有待于协商的中心对象是身份和身份的意义,个人和他人并不存在于人自身之中,而是存在于互动本身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