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内蒙古师范大学心理学基本理论与方法之认知心理学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意识
【答案】意识是人凭借语言实现的人所特有的反映形式。意识是以认知心理为基础的, 是认知心理发展的高级阶段。语言和思维是意识的核心因素。人在劳动过程中, 产生了语言, 产生了思维, 也出现了人所特有的心理现象——意识。意识可以分为对周围事物的意识和自我意识。
2. 返回抑制
【答案】返回抑制简称IOR , 通常, 有效提示会促进加工, 然而, 外周提示之后延迟300ms 或更长时间, 对那一位置的目标觉察不仅没有受到促进, 反而变慢, 这种效应称为返回抑制(IOR )。
二、简答题
3. 双重记忆模型的证据有哪些?
【答案】20世纪60年代沃和诺曼(Waugh&Norman, 1965)借用了詹姆斯的初级记忆和次级记忆两个术语, 提出了两种记忆模型, 这使记忆研究的方向发生了巨大转折。两种记忆说不仅使用詹姆斯记忆二元论思想把记忆区分为初级记忆和次级记忆两种系统, 还对这两种系统之间的认知操作进行了分析。
(1)实验证据——系列位置效应实验
①实验方法
Waugh 和Norman 探寻了存储于初级记忆中的项目的去向, 他们采用包含16个数字的列表, 以每秒1个或每秒4个数字的速率读给被试听。第16个数字(又称“探测”数字)是一个重复数字, 它先前曾在第3、5、7、9、10、11、12、13或者14的位置上呈现过。探测数字会伴随一个纯音而出现, 被试要以该数字为线索, 回忆该数字初次出现时紧邻其后的那个数字。一个典型的数字序列如下:79512938046370602(纯音), 本序列中, 正确的回忆应该是9(在数字2首次出现之后的那个数字)。在该例中, 在初次呈现和探测数字呈现之间共有10个项目会产生干扰作用。
②实验结果
无论是快速还是慢速呈现数字, 正确回忆率都随间隔数字或干扰项目的增加而减少。这表明, 正确回忆率并未因数字呈现速度不同所导致的间隔时间的不同而有很大的区别。
③结果解释
由于被试不知道将会根据线索提取哪一个项目, 他们无法将注意力集中于任何一个数字并对其加以复述。每秒呈现1个或4个数字, 其目的是确认遗忘究竟是由于消退还是初级记忆中的干扰。如果遗忘是由消退(decay )所导致的, 那么慢速呈现(每秒1个数字)的回忆成绩将会比较低;如果遗忘是由初级记忆之中的干扰所致, 那么在不同的呈现速率下回忆成绩将不存在差异。
④实验结论
实验结果支持干扰说, 证明短时记忆遗忘的主要原因是干扰而不是记忆痕迹消退。
4. 在词干补全任务中, 包含测验和排除测验的指导语有什么区别?
【答案】在词干补全任务中, 过程分离程序同时使用两种测验:包含测验和排除测验。
包含测验:要求被试用回忆出来的词补全词干, 如果无法回忆, 就用头脑中所想到的第一个补; 排除测验:要求被试用先前没有呈现过的词来补全词干。
二者的联系:两种测验最后都是统计被试用先前呈现过的词, 补全词干的概率。
二者区别:在包含测验中, 有意识记忆和无意识记忆, 都促使被试用先前呈现过的词补全词干; 在排除测验中, 有意识记忆和无意识记忆起相反的作用。即:有意识记忆组织被试用先前呈现过的词补全词干;无意识记忆促使被试用先前呈现过的词补全词干。
排除测验让两种心理过程的作用对立起来, 是过程分离程序最重要的思想。
5. 什么是“毕生发展”?如何研究这个问题?
【答案】人的毕生发展(life span development )是指人从胚胎到死亡这个过程中系统的连续性和变化。这里所讲的变化是指生理和心理有序的、模式化的和相对持久的变化, 而不包含十分短暂的、临时的变化。
认知发展关注个体一生中某种阶段顺序的变化。研究角度包括发展心理学、神经认知发展和认知心理学。
(1)认知心理学
认知包括无数的个别过程(和结构), 诸如注意、模式识别、感觉登记、认知神经变化和记忆等。从这个意义上讲, 思维实际上是对这些成分进行复杂的运用、操纵和组织而获得的产物。认知心理学家关注的是涉及从环境中获取信息以及储存和操纵记忆信息的基本认知技能。
(2)认知神经发展
神经认知方向对发展认知心理学的探究强调的是大脑的发展及其相应的认知变化。
(3)发展心理学
在发展心理学领域占主导地位的两个理论是: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和维果茨基的认知发展理论。
(4)比较发展
比较发展研究认知发展的途径建立在动物研究之上。这类研究的范围可以更为广泛, 因为能对实验动物进行严密监视, 可以实施各种实验方法。但这些方法不能用于人类研究, 而且对动物也应该有保护地使用。
6. 信息在短时记忆中是如何编码的?又是如何从短时记忆中提取出来的?
【答案】(1)短时记忆主要采取的编码方式是听觉编码, 也有部分的视觉编码和语义编码。 (2)近年来的研究表明, 顺序系列检索(即信息被相继地从记忆系统中提取出来检索)和平
行同步检索(即信息被同时地从记忆系统中提取出来检索)是短时记忆中信息提取的两种主要的途径:
Sternberg 范式就是顺序系列检索:该技术是指一个系列扫描任务, 它向被试呈现诸如数字等一系列项目, 每个呈现1.2秒。这些项目会被记录到被试的短时记忆中。完整的系列组成了一个记忆集合。当被试确信自己已经记住了这些项目, 他/她便按键。随后呈现一个探测数字, 这个数字与被试即时记忆集合中的数字可能相同, 也可能不同。被试的任务就是报告数字是否属于记忆集合。每次试验都包含一个不同的记忆集合。实验者可以在1个到6个项目之间选择记忆集合的大小, 因为它们都处于被试的即时记忆范围内。结果发现, 被试基本不会答错, 主要的数据形式是从呈现探测项目到被试反应之间的时间。反应时反映了搜索记忆所需要的时间, 也可能作为描述短时记忆结构及其信息提取法则的基础。记忆集合越大, 所需要的反应时间越长;短时记忆中的信息量越大, 获取信息所需的时间越长。
7. 什么是演绎推理?它和归纳推理有何不同?
【答案】演绎推理是根据己有的事实和正确的结论(包括定义、公理、定理等), 按照严格的逻辑法则得到新结论的逻辑方法。其特点是:在推理的形式合乎逻辑的条件下, 运用演绎法从真实的前提一定能推出真实的结论。因此, 演绎推理是一种必然性推理, 通常也被简称为推理。
归纳推理与演绎推理的主要区别是:
①从思维运动过程的方向来看, 演绎推理是从一般性的知识的前提推出一个特殊性的知识的结论, 即从一般过渡到特殊;而归纳推理则是从一些特殊性的知识的前提推出一个一般性的知识的结论, 即从特殊过渡到一般。
②从前提与结论联系的性质来看, 演绎推理的结论不超出前提所断定的范围, 其前提和结论之间的联系是必然的, 即其前提真而结论假是不可能的。一个演绎推理只要前提真实并且推理形式正确, 那么, 其结论就必然真实;而归纳推理(完全归纳推理除外)的结论却超出了前提所断定的范围, 其前提和结论之间的联系不是必然的, 而只具有或然性, 即其前提真而结论假是有可能的。换言之, 即使其前提都真也并不能保证结论是必然真实的。
8. 简述有意记忆的定义并分析其特点。
【答案】(1)有意记忆的定义
有意记忆又称外显记忆, 是指过去经验对个体当前活动的一种有意识的影响, 加工过程受意识机制控制。个体有意识地收集有关经验, 用以完成当前的任务, 这时的记忆就是外显记忆, 也称为受意识控制的记忆, 其表现形式有自由回忆、线索回忆和再认。
(2)有意记忆的特点
①对刺激项目的加工深度对外显记忆有非常明显的影响, 加工越深, 则有意记忆效果越好。 ②有意记忆的保持量随着时间的变化而逐渐减少。在外显记忆的研究中, 回忆量会随着学习和测验之间时间间隔的延长而逐渐减少。
③有意记忆与记忆项目的多少有关, 记忆的项目越多, 越不容易记住。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