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闽南师范大学109J3认知心理学(同等学力加试)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返回抑制

【答案】返回抑制简称IOR , 通常, 有效提示会促进加工, 然而, 外周提示之后延迟300ms 或更长时间, 对那一位置的目标觉察不仅没有受到促进, 反而变慢, 这种效应称为返回抑制(IOR )。

2. 知觉恒常性

【答案】知觉恒常性是指当知觉的客观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时, 我们的知觉映象在相当程度上却保持着它的稳定性。它是人们知觉客观事物的一个重要特性。在视觉范围内, 恒常性的种类有:形状恒常性、大小恒常性、明度恒常性以及颜色恒常性。

二、简答题

3. 简述注意的认知资源理论。

【答案】注意的认知资源理论是由卡尼曼在1973年提出的。

(1)该理论是从注意是如何协调不同的认知任务或认知活动的角度出发来理解注意的, 认为注意可以被看作一组对刺激进行归类和识别的认知资源或认知能力。这些认知资源是有限的。当刺激越复杂或加工任务越复杂时, 占用的认知资源就越多。当认知资源完全被占用时, 新的刺激将得不到加工。

(2)该理论还假设, 输入刺激本身并不能自动地占用资源, 而是在认知系统内有一个机制负责资源的分配。这一机制是灵活的, 可以受我们的控制, 这样我们可以把认知资源分配到重要的刺激上。因此, 根据认知资源理论, 若要完整识别刺激, 就需要资源。刺激越复杂, 需要的资源就越多。如果同时呈现几种复杂的刺激, 资源可能会很快耗尽。如果资源已耗尽, 就无法对新异刺激进行加工。

4. 激活扩散理论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它如何预测启动实验的结果?

【答案】激活扩散理论由Allen Collins 和Elizabeth Loftus (1975)提出。这一理论的主要特点包括:

(1)激活扩散理论是建立在一个由简单联系相互连接而组成的复杂网络的基础上;

(2)在这个网络中, 特定的记忆分布在概念空间里, 并与其他有关的概念联结在一起;

(3)概念间联系的强度各不相同;

(4)激活过程在概念间相互扩散。

激活扩散理论可以用来解释启动实验的结果。在一个单词呈现后, 与之相关的单词或概念会变得更加容易通达, 甚至更远的联系也可能被激活, 因此才会出现启动效应。

5. 什么是演绎推理?它和归纳推理有何不同?

【答案】演绎推理是根据己有的事实和正确的结论(包括定义、公理、定理等), 按照严格的逻辑法则得到新结论的逻辑方法。其特点是:在推理的形式合乎逻辑的条件下, 运用演绎法从真实的前提一定能推出真实的结论。因此, 演绎推理是一种必然性推理, 通常也被简称为推理。

归纳推理与演绎推理的主要区别是:

①从思维运动过程的方向来看, 演绎推理是从一般性的知识的前提推出一个特殊性的知识的结论, 即从一般过渡到特殊;而归纳推理则是从一些特殊性的知识的前提推出一个一般性的知识的结论, 即从特殊过渡到一般。

②从前提与结论联系的性质来看, 演绎推理的结论不超出前提所断定的范围, 其前提和结论之间的联系是必然的, 即其前提真而结论假是不可能的。一个演绎推理只要前提真实并且推理形式正确, 那么, 其结论就必然真实;而归纳推理(完全归纳推理除外)的结论却超出了前提所断定的范围, 其前提和结论之间的联系不是必然的, 而只具有或然性, 即其前提真而结论假是有可能的。换言之, 即使其前提都真也并不能保证结论是必然真实的。

6. 简述巴特利特的研究中发现的人们重构故事的三种扭曲方式。

【答案】巴特利特与艾宾浩斯一样是记忆的早期研究者, 与艾宾浩斯使用无意义音节以避免个体先前经验对记忆的影响不同, 他使用故事和图画等有意义的材料对记忆进行研究。他的研究发现读者重构的故事与原著相比通常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他发现的扭曲涉及三种重构方式。

(1)趋平:即读者简化故事;

(2)精锐化:突出和过分强调某些细节;

(3)同化:将细节变得更符合被试自己的背景或知识。

另外, 读者在重构的故事中用自己文化中的熟悉词汇代替原文中不熟悉的词汇, 并删除他们不熟悉的观念。

因此, 巴特利特指出, 任何的学习和记忆都是在人们已有图式(即在人们过去经验中形成的信息分类的方式)的基础上进行的。当这些图式与正在记忆的内容相冲突时, 人们便会歪曲记忆内容, 使之更适合于人们头脑中原有的观念, 或者说更适合人们已有的图式。

7. 画家H.O , 接受了哪些神经学和心理学测量?

【答案】画家H.O. 主要接受的神经学和心理学测量有:

(1)H.O. 首先接受了核磁共振成像测量。在其完成画作的同时, 脑成像仪器记录作画过程中脑部血流量

情况;

(2)其次, 对H.O. 还使用了眼动跟踪技术及肌肉运动研究技术, 测量其在为一名模特画像时, 不受干扰的条件下, 眼球注视和运动情况, 以及手的运动规矩。

8. 为什么认知研究寻求神经科学相助?

【答案】认知心理学和神经科学相结合, 各自运用对方领域的信息和技术, 原因在于:

(1)需要为心灵的理论构想探寻物质的证据。

(2)神经科学家需要将其发现与对脑和认知的更全面的理论模型联系起来。

(3)临床上试图探寻脑的病理机制和行为之间的关联。

(4)神经科学层面上的功能越来越多地参与到心灵的理论模型中。

—些计算机科学家试图通过开发与人脑的运行方式类似的计算机来模拟人类的认知和智(5)

能。这种解决脑和计算机问题的方法有时被称为神经网络构造法。

(6)技术的进步使得科学家能够深入探究人脑内部并揭示出先前闻所未闻的结构和过程。

三、综合题

9. 当今采用哪些造影技术?

【答案】(1)CT 扫描

①计算机辅助轴向断层扫描技术, 是采用计算机从平面(两维的)的X 射线图像生成三维影

CT 扫描也可以提供显示脑部结构的静态影像。像的方法。扫描时, 仪器围绕头部转动, 用很窄的扇

形X 光束照射头部。在波束光源的对侧有灵敏的探测器记录。CT 扫描将X 射线波束进行180度的旋转, 对同一器官摄取大量“图像”, 并生成内部的断层, 或曰“切片”。这种图像式的断层称为断层图(tomogram )。

, 可以②一种更为精密的CT 技术, 即动态空间重构仪(the dynamic spatial reconstructor, DSR )

用三维空间的方式显示内部结构。CT 技术的一大优势在于它的普遍适用性, 但是相对来说时间分辨率比较低。

(2)PET 扫描

①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技术(PET )对脑部所消耗的葡萄糖进行扫描。脑部活跃的部分需要更多的血流, 因而有更多的放射性示踪素汇集于脑部正在运作的区域。示踪素会发射射线, 射线能够被转化为可视的图谱。计算机将有关葡萄糖吸收量的数据进行编码, 在一张颜色编码的“脑地图”

上显示不同的活动水平。红色通常表示该区域活动水平较高, 蓝色则通常意味着较低的活动水平。

②PET 技术提供了一些非常有趣的结果但是难以进行广泛的应用, 因为其代价高昂, 而且记录影像的时间很长(目前约为20秒)。

(3)MRI 和fMRI

①磁共振成像扫描技术(MRI )

a. 磁共振成像扫描技术(MRI )可以提供脑结构的静态影像。MRI 技术将身体置于非常强大的电磁场中, 磁场使水中氢原子的原子核进行重新排列。通过测量, 就能够推断氢原子密度以及它

们和周围组织的相互作用的变化。由于氢反映了含水量, 因此可以将MRI 用于诊断和研究之目的。

b. 这一技术的一个主要的不足之处在于采用MRI 生成影像所需时间较长, 过去只可用于观察静态的生理结构, 而对于与认知有关的迅速变化的功能, 其几乎毫无用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