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天津体育学院运动训练(专业学位)346体育综合[专业硕士]之学校体育学考研核心题库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循环练习法
【答案】循环练习法是指在体育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要求,选择若干练习或动作,分设若干作业点,要求学生在每个作业点上完成规定的练习内容和任务,然后再转到下一个作业点去轮换循环的一种练习方法。
2. 运动技术
【答案】运动技术也称运动动作技术或动作技术,是指合理有效的完成动作的方法,是运动员竞技能力水平的重要决定因素。参加不同体育项目的活动,需完成不同项目的活动,需完成不同的动作,即需要学习和掌握不同的技术。
3. “六经”
“六经”是指经过孔子整理而传授的六部先秦古籍即【答案】《诗》、《书》、《礼》、《易》、
《乐》、《春秋》。《诗》即《诗经》,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五百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书》即《尚书》,是周王室外史所藏的政治文件。《礼》即《周礼》,是周王室的宗伯管理的典章制度。《易》即《周易》,为夏商周三代王室卜官所掌管。《乐》是隶属周王室司乐的音乐作品。《春秋》是先秦人们对史书的通称。
4. 结束姿势
【答案】结束姿势是指标练习结束时,身体及身体的各个部分所处的状态。在连续动作中,前一个动作的结束姿势也是后一个动作的开始姿势,直接影响下一个动作的完成。良好的结束姿势可以维护身体平衡稳定,防止犯规和受伤,提高动作质量效果。
5. 语言法
【答案】语言法是指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运用各种形式的语言指导学生学习,达到教学要求的方法。语言法是体育课堂中组织教学、传授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基本能力的最基础的教学方法,是能否理想地完成教学任务、目的、内容的关键所在和重要手段。
6. 循环法
【答案】循环法又称循环制,是指在比赛过程中,参赛者都要按照一定的次序相互轮流进行一次比赛,最后综合全部比赛的胜负来决定名词的一种方法。
7. 战术意识
【答案】战术意识是指运动员在复杂多边的比赛中,及时注意场上情况,随机应变,迅速而准确的决定自己的行动与同伴末期配合的一种能力
8. 身体姿势
【答案】身体姿势是指身体及身体各个部分在练习过程中所处的状态,即空间位置。一个完整练习的技术过程,包括开始姿势、练习过程中的姿势和结束姿势三部分。
二、单项选择题
9. 学校体育工作条例是经国务院批准,有关部门于( )年实施的。
A.1978
B.1990
C.1991
D.1995
【答案】B
10.中央(北京)体育大学成立于( )。
A.1950
B.1956
C.1957
D.1958
【答案】D
11.学校体育校验的形式( )。
A. 集体备课
B. 体育教学方法
C. 体育教材内容的研究
D. 教学对象的研究
【答案】A
12.对方向、路线变化比较复杂的动作,可采用( )。
A. 正面示范
B. 侧面示范
C. 背面示范
D. 镜面示范
【答案】C
13.周期性原则的理论依据是( )。
A. 运动技能形成规律性
B. 超量恢复原理
C. 竞技状态形成的规律
D. 人体机能适应性规律
【答案】C
【解析】周期性原则是指课余体育训练安排应按照一定的周期循环往复、周而复始地进行。每一个周期运动员的训练水平和对运动员的要求都在前一周期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周期性原则的理论依据是竞技状态形成的规律和比赛时间。
14.在体育课堂教学中运动(练习)负荷的安排应遵循( )。
A. 体育运动认知规律
B. 人体生理机能变化规律
C. 运动技能形成规律
D. 体验运动乐趣规律
【答案】B
【解析】体育课的运动负荷,是指学生进行练习时身体所承受的生理负荷和心理负荷。生理负荷是指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身体机能所能承受的活动量和强度,及其对肌体引起的变化;心理负荷是指由教学活动所引起的心理机能变化。两种负荷的起伏引起学生身体形态、结构的变化和一系列生理、心理反应,使学生的体质水平逐渐提高。在体育课堂教学中运动负荷的安排应当遵循人体生理机能和心理机能的变化规律,以达到充分提升学生体质的目的。
15 ,,.在课的准备部分大都安排队列练习、发展一般素质的练习和辅助练习这是指在小学( )。
A. 二年级以上
B. 三年级以上
C. 四年级以上
D. 五年级以上
【答案】C
16.教育部颁布《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是在( )年。
A.2000
B.2001
C.2002
D.2003
【答案】D
【解析】为了推进体育教育改革,教育部在2003颁布了《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
17.小强度间歇训练法采用强度一般为( )。 A. B. C. D.
【答案】B
18.为显示动作的左右距离可采用( )。
A. 背面示范
B. 侧面示范
C. 镜面示范
D. 正面示范
【答案】A
【解析】背面示范是指教师背向学生站立所进行的示范。背面示范有利于展示教师背面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