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院713传播历史与理论之《传播学史:一种传记式的方法》考研内部冲刺班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诺伯特·维纳
【答案】诺伯特·维纳是美国最著名的数学家,控制论之父,和香农一起发明了有关信息的嫡度量法的思想,在某种程度上参与了和香农一起开创信息论的工作。维纳的理论对于传播学具有重要的影响,特别是对于由互动沦的传播学者所组成的帕洛阿尔托学派具有重要的影响。维纳的代表作有《数学原理》、《控制论》,还有控制论的通俗读本畅销书《人类对人的使用:控制论和社会》,维纳的理论在若干方面对传播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2. 乔治·赫伯特·米德
【答案】乔治·赫伯特·米德是美国社会学家、社会心理学家及哲学家,他的主要成就是符号互动论和“主我与客我”理论。米德认为,人类传播通过符号及其意义的交流而发生,因此可以通过认识人们用于交流的符号及人们如何赋予这些符号以意义来认识和理解人类行为。米德在研究人的内省活动时一发现,自我意识对人的行为决策有着重要的影响。自我可以分解成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两个力一面:作为意愿和行为主体的“主我”(I )和作为他人的社会评价和社会期待之代表的“客我”CMe )。人的自我是在“主我”和“客我”的互动中形成的,又是这种互动关系的体现。
3. 体眠效果
【答案】休眠效果,又称睡眠者效果,由霍夫兰等提出的一个劝服效果理论。这一假说认为:随着时间的推移,高可信度信源的说服效果会出现衰减,而低可信度信源的说服效果则有卜升的趋势。低可信度信源发出的信息,由于信源可信性的负影响,其内容本身的说服力不能得以马上发挥,处于一种“睡眠”状态,经过一段时间,可信性的负影响减弱或消失以后,其效果才能充分表现出来。此理论说明,信源的可信性对信息的短期效果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但从长期效果来看,最终起决定作用的是内容本身的说服力。
4. 葛兰西
【答案】葛兰西是意大利共产党的创始人,他在《狱中笔记》中最早将“霸权”一词作为社会分析的一个主概念加以使用。葛兰西把现代国家的形成看作是做为“强制装置”的政治社会和作为“霸权装置”的市民社会的融合,认为市民社会主要是通过“合意”或“同意”的组织化过程而维持统治的社会,随着市民社会的发展,它将吸收政治社会而形成新型的国家。葛兰西的霸权理论包含三个主要的理论层面:即统治权和领导权、市民社会、以及知识分子阶层。它给文化研究包
括大众文化研究带来了崭新的启示意义,改变了人们长期以来对大众文化要么褒扬要么贬抑的看法,使得人们以新的视角去反思大众文化,重新界定大众文化。
5. 恐惧诉求
【答案】恐惧诉求又称警钟效果,是指运用“敲警钟”的方法唤起人们的危机意识和紧张心理,促成他们的态度和行为向一定方向发生变化,是一种常见的说服方法。从行为心理学的角度而言,“敲警钟”具有双重功效:它对事物利害关系的强调可最大限度地唤起人们的注意,促成他们对特定传播内容的接触; 它所造成的紧迫感可促使人们迅速采取对应行动。但是由于“敲警钟”基本卜是通过刺激人们的恐惧心来追求特定效果,会给对象带来一定的心理不适; 如果分寸把握不好,容易招致自发的防卫性反应,对传播效果产生负面影响。
二、简答题
6. 简述利昂、费斯汀格的“认知不协调”理论。
【答案】美国社会心理学家L. 费斯廷格于1957年提出的一种社会认知论。其前提是每个人都努力使自己的内心世界没有矛盾,然而所有的人都无法使自己达到无矛盾状态。费斯廷格把“矛盾”和“无矛盾”换为“不协调”和“协调”,并据此对认知现象进行分析。
(1)认知不协调理论包含两个认知要素:一是关于自身特点和自己行为的知识; 一是关于周围环境的知识。认知要素之问的关系有3种:无关系、协调一致的关系、不协调的关系。当一种非X 知识是从Y 得出的时候,则X 与Y 两种知识是不协调的。比如,一个人总是向别人借钱,同时又买了新车; 一方面知道有自己的朋友在身边,同时又感到恐惧。这些都是认知不协调的表现。
(2)引起两种认知不协调的原因有:自相矛盾。如既相信人类不久的将来能到达月球,又认为人类无法制造能够脱离地球大气圈的装置。文化习惯不同。如在正式晚宴上,用手抓吃的习惯与正式晚宴礼节的知识是不协调的。特殊与一般的冲突。如某一民主党人在选举时喜欢某一共和党候选人。己有的经验作怪。如一个人站在下雨的地方说自己没有淋湿,这对于有淋雨经验的人是不协调的。认知不协调的程度取决于不协调要素对于主体的重要性和这种要素的多寡。
(3)改变认知不协调的办法主要有:改变与认知者行为有关的知识,以改变行为; 改变与认知者环境有关的知识,以改变与环境的关系; 增加新知识,全面接触新信息。
(4)改变认知不协调会带来心理抵抗,具体表现为:改变有关行为的知识会有痛苦,对改变行为的抵抗程度取决十认知者必须承受的痛苦或损失的程度; 采取新的行为必须使行为者能够得到某种满足,对改变的抵抗程度是从新行为中得到满足的函数。对改变环境知识的抵抗取决于行为者对新情况、新观点的敏感程度。对增加新知识的抵抗取决于认知不协调的程度,在不协调极小或几乎没有的场合,寻求新知识的动机也极小或几乎没有; 不协调为中等,对新知识的寻求和对引起不协调信息的回避是最积极的; 不协调程度极大时,寻求新知识的动机显著下降,而回避线上升,费斯廷格认为这是一种曲线关系。
(5)社会承认和社会支持对改变认知不协调有很大影响。如恰当的奖或罚会有利于认知变化; 流言、流行、舆论和宣传教育,会成为影响认知变化的社会支持力量。费斯廷格说,认知不协调理论的核心部分是很单纯的,但它的适用范围却相当广泛。1964年他进一步提出社会参与对改变
认知不协调的作用,在决定改变看法之前的社会参与会影响决定后的行为,并且决定后所产生的新的不协调只在决定后不久最强烈,经过一段时间就会渐渐减弱。
7. 简述系统论的思想。
【答案】系统论的一个关键人物是冯·伯特兰菲,是20世纪60年代崛起的理论,并在生命科学系统中产生重要影响。
(1)系统论是全面的,它强调一个整体中的各个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
(2)系统思维是对于古典物理学的还原主义方法一一它为科学研究提供了理想一一的一种应对。
(3)系统论是一门整体科学,它关注结构中的组成部分的关系和相互依赖的问题。系统思维拒绝那种分析个人传播行为的原子式研究,代之以考察一个个体与其他人的网络和关系问题。
(4)如果一个传播学学者接受了研究整体的系统观念,那么因果关系的研究就不重要了。系统思维认为相互作用的关系是生命系统的本质部分。
三、论述题
8. 试述威尔伯·施拉姆对于传播学的贡献。
【答案】威尔伯·施拉姆是传播学的奠基人。如果他对于这个领域的贡献能够以某种方式被取消的话,那么就不会有传播学这样一个领域了。对于任何其他什么人能够创建这个领域这一点是值得怀疑的。
(1)施拉姆1942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华盛顿形成了他的观念。在最初年代,传播学往往影响现存的新闻学院,而不是被贯彻到新创建的传播系中。后来,发生于新闻学中的“绿眼罩人”和“卡方人”之间的冲突得到平息,传播学也更加逐步地渗入到言语学系中,使它们从对修辞学的人文重视上基本转变成国际传播系,后者具有强烈的心理学倾向。
(2)除一种观念以外,施拉姆还具备创建传播学领域的其他重要素质。他投入了大量的时间来贯彻他的思想。
①施拉姆是1个多产而又清晰的作者,撰写了大部分大众传播方面的早期教科书。
②施拉姆具有与人打交道的魅力,能够将博士申请人和研究基金吸引到他的研究机构来。 ②他的最重要的成果无疑是新的传播学博士,这些人在随施拉姆在斯坦福大学学习以后,呈扇形态势在全世界展开,使传播学的概念得以扩散。
④施拉姆赋予新领域的研究以特殊的方向。他开创了新的研究专业,诸如国际传播学、发展传播学以及研究电视对于儿童的效果。
⑤最重要的是,威尔伯·施拉姆先是在伊利诺伊、后来在斯坦福创建了第一个被称作“传播学”的学术单位。诸如此类的机构使新领域具有可见性,为它向其他大学的扩散提供了发射平台。
9. 联系实际,论述我国新闻传播业提高国际传播能力、加强文化软实力的现实意义及可行措施。
【答案】(1)我国新闻传播业提高国际传播能力的现实意义
①扩大中国声音,提升中国形象
从新闻媒体行业自身发展规律来看,中国努力提高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应该首先有利于中国正